【文字解读】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政策解读
一、《预案》修编的背景
2023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渝府办发〔2023〕106号)文件,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启动条件、流程等进行了规范完善。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市级文件要求,结合国家预案、市级预案内容及大足区实际情况,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对《重庆市大足区突发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暂行)》(大足减委〔2020〕5号)进行修编,形成了2024版《重庆市大足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二、《预案》修编的内容
(一)新增应急预案体系。《预案》第一部分明确了预案的上下衔接关系。
(二)规范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等级划分。对标《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等级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四个等级,不带数字以免与预警等级产生混淆。
(三)明确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体系。《预案》第二部分关于应急组织体系的内容和2020版《重庆市大足区突发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暂行)》相比最明显的变化为现场工作组去除了应急响应结束后后期处置的工作组,突出应急处置重点。
(四)加强预警信息管理。明确预警信息发布权限,蓝色预警、黄色预警(Ⅳ级、Ⅲ级)由区府及授权部门发布,橙色预警、红色(Ⅱ级、Ⅰ级)预警由市府及授权部门发布。
(五)规范应急响应分级内容。明确四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或者潜在经济损失的下限,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时能让群众知道威胁人数和潜在损失已达到何种程度了,而不是威胁或潜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也启动响应。响应内容随着响应等级提升逐步增加新的升级内容,高级别响应不再重复表述低级别响应内容,群众能够直观感受响应等级提升后有哪些新增响应内容。
(六)完善预案管理。完善丰富了预案修订的条件,让预案修订更加规范化。
三、《预案》术语解释
(一)地质灾害险情:已出现地质灾害临灾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体有关情况,包括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影响范围、威胁人员和财产等情况的预估。
(二)地质灾害灾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情况,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受灾规模、引发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有关影响等。
(三)重要地质灾害:指特别重大、重大地质灾害灾情或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以及需市地指应对的较大、一般地质灾害灾情或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四)“四重”网格员:指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工程师、区技术管理员等四重地质灾害基层监测预警预报人员。
(五)预警行动:针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相应防御措施的行动。
本预案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四、《预案》落实的措施
为推动《预案》贯彻落实,区地指办、区应急管理局将通过宣传解读、培训指导等多种途径,指导督促各部门、镇街有效贯彻落实《预案》,而后不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地质灾害救灾救助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更加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五、关于《预案》的政策问答
问1:编制《预案》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答1:为了防止突发地质灾害出现后因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导致的非必要人员财产损失。我国从战胜非典开始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成效显著,在加强应急准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2:《预案》适用于哪些地质灾害?
答2:适用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问3:群众如何获取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答3:预警信息将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社区通知、微信公众号等。群众应关注相关的官方发布渠道,及时了解预警信息。
问4: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群众应该怎么做?
答4: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贪恋财物,不要在危险区域停留。如果无法撤离,应寻找坚固的建筑物或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问5: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队伍有哪些?
答5:包括专业的地质灾害救援队伍、消防救援队伍、公安队伍、医疗队伍以及社会志愿者队伍等。
问6:救援过程中如何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
答6:在救援行动前,会对救援现场进行风险评估,为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密切关注救援环境的变化,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问7:如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答7:会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生命探测仪、无人机航拍、现场勘查以及询问周边群众等方式,尽可能准确地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问8:在救援中如何协调各方救援力量?
答8:由区地指或者现场指挥部负责整合各方信息,根据救援任务和各救援队伍的专长,合理分配救援任务,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要时由区委、区政府、区减灾委或更高层级指挥协调组织统一协调。
问9:对于受伤群众,如何进行医疗救治?
答9:在灾害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对受伤群众进行紧急处理。病情较重的,会迅速安排救护车转运至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问10:如何判断地质灾害是否已经结束?
答10:由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危险区域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