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 决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216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办发〔2022〕162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信息产业(含通信)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11-01
[ 成文日期 ] 2022-11-01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216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办发〔2022〕162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信息产业(含通信)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11-01
[ 成文日期 ] 2022-11-01
[ 有效性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 “十四五”发展规划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大足府办发〔2022162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

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11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目 录

一、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 4

(一)发展成效。 4

(二)机遇与挑战。 8

二、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 14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8

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20

(一)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20

(二)全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44

五、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49

(一)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49

(二)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 53

(三)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55

(四)实施产业深度融合工程。 57

(五)实施工业绿色转型工程。 60

(六)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工程。 62

(七)实施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66

(八)实施区域协同发展工程。 68

六、保障措施 70

(一)加强组织领导。 71

(二)做实要素保障。 71

(三)强化项目支撑。 72

(四)优化营商环境。 72

(五)守牢安全底线。 73

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7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力推动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助力全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进一步明确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按照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大足区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为建设特色产业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扎实推进“制造强区”建设,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8.2%,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5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73.9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13.5%,工业增加值达到262.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8.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2%,工业支撑更加有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全区产业布局一盘棋,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各有侧重,联动发展。2020年,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19.5平方公里、5平方公里和6.78平方公里,分别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1亿元、108.2亿元和187.6亿元,共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3%。双桥经开区成功创建重庆市特色产业(电子关键部件、专用车)建设基地;大足高新区获批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全市环保装备建设基地、特种装备产业示范园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大足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全市现代五金示范基地、现代家居建设基地;大足石刻文创园建设加快推进,获批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1四大发展载体2020年基本情况对比图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推动形成五金、汽摩、智能、静脉、文创等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支撑效应明显。五金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形成日用五金、新型建筑五金、智能家电、家居五金、精密模具等五金细分产业,2020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28.8亿元,五金市场群交易额达到430亿元。汽摩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集聚专用车、摩托车等整车及车桥、轮胎、钢帘线、金属配件等零部件生产企业,本地配套率超过70%,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3.5亿元。静脉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形成再生铅30万吨、再生钢101万吨、电子废弃物处理200万台的生产能力,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1.4亿元。智能产业初具规模,电梯整机、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笔电机壳、光电摄像头、芯片等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9.5亿元。文创产业主体加速集聚,大足石刻文创园签约企业数达到137家,吸引入驻、聘请专家26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对全区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

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联合中科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建成技术创新联盟,成功创建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大足分中心,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62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科技型企业达到100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2家,“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82家、获得示范奖励23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95件。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引导200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成数字化生产线40条、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工厂1个,引导50家企业“上云”提升数字化水平,完成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家,两化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增强,截至2020年末,建成4G基站3800余个,基站信号覆盖率达98.5%以上,实现城乡区域全覆盖;建成5G基站1047个,实现城区、园区、景区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有序推进五金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全国“5G+智慧赋能平台”典型案例,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丰硕。持续推进散乱污治理,2018年起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1209家“散乱污”企业整治。不断加强企业节能指导和监管,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效果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到48%,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市级绿色工厂3个,区级节水型企业5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个,大足高新区成功获批市级绿色园区。

与此同时,大足区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产业特色化发展不充分,特色产业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企业创新意识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投入活动的企业占比约25%,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原材料加工阶段,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工业经济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还不高,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缺乏品牌效应。二是桥头堡城市作用未充分发挥,大足地处成渝相向发展战略腹地和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但与资阳、内江、潼南、铜梁、璧山、永川、荣昌等周边市、区产业协作程度不高,与成都、重庆中心城区联动不强,尚未融入成都高新区、西部科学城等创新生态圈。大足区工业与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仍任重道远。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深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加速落地,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同时,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将持续并存。

1.发展机遇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为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十三五”期间,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速实现链式突破和交叉融合,并向制造业各领域渗透,引发产品性质、制造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重大变革,“十四五”时期出现新的革命性技术规模应用、产业实现超高速迭代和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大足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将迎来缓冲期和窗口期,在强创新、提质量、做品牌、扩市场等方面面临重大机遇。

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推动消费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将为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赋予全新优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国家深入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庆市积极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大足作为成渝相向发展战略腹地、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在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具有辐射效应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重庆市加速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今后五年,全市将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正为大足构建“6+2特色优势产业格局提供强力支持。此外,重庆主城中心城区正加快集聚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功能,且现有产业用地有限,“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次级产业外溢是必然情况,为大足区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创造了机遇。

2.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战略博弈不断加深,新冠疫情助长逆全球化趋势,国际航运暂停、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海外订单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全球产业链呈现内向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低成本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加速转移,将使大足制造业在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面临双重竞争压力,为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带来更大困难。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全市“一区两群”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大足与周边区县的自然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条件相近,汽摩、五金等传统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大足在接受成渝两大中心城市辐射、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不够明显,为大足工业与信息化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

资源要素成本上升。当前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各种要素已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国际价格持续波动,能源、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创新性、高技能人才紧缺,制造业面临成本快速上升、金融去杠杆、环保约束强化、人口老龄化等影响,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

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趋紧,能耗双控要求更加严格,部分高能耗产业增长受限,在产能增长需求和能耗双控要求双重牵引下,绿色转型迫在眉睫。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停留在粗放型生产阶段,大多数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在环境与资源约束持续强化、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的环境下,大足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大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大足工业仍处在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契机,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提能级,保持战略定力,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高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围绕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立足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展先进生产方式、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构建“6+2特色优势产业格局,显著提高工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特色产业高地建设,为大足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发挥政府在投融资、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和完善扶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中的作用,引导各类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聚集,将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加速制造业提“数”增效,提高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工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调优结构,多元发展。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做精传统特色产业。适应市场新需求,突出模式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界融合催生的高潜产业、智能化个性化的新兴产业。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道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注重不断深化重点产业领域的对外合作。发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势,切实推进高新技术“引进来”;精准对接外部市场需求,有序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推动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走出去”开拓市场。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025年,全区工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工业互联网体系初步形成,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协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一批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1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700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壮大,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成效初显。

203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产业链韧性足,企业梯度合理,产业集群竞争力强,特色产业进入全国价值链中高端,拥有一批掌握前沿引领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和若干具有生态主导力、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工业领域基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

203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制造业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制造业主要集聚区平均水平,特色产业高地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数字化比重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工厂、绿色制造广泛应用,形成链条完整、协作配套、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2.具体目标

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到202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5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利润率达到13%以上。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25年,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水平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国家级研发中心达到3家,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机构累计数量突破130家,发明专利增长到500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现行业龙头企业全覆盖。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到2025年,工业领域能源消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基本形成技术先进适用、能源梯度利用、资源接续保护、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绿色发展体系。全区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7家、清洁生产企业30家以上。

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到2025年,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80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培育形成五金制品、家居建材、专用车、摩托车、电梯、光电、节能环保、再生金属、雕塑艺术、高端石材、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链,产业链配套体系进一步健全,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总量规模持续壮大。

2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目标表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20

2025

绝对值

年均

增速

总量结构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预期性

673.9

1500

17.35%

2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

预期性

14.5

35

4.1%

3

工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性

262.3

510

10%以上

综合效益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预期性

358

450

4.68%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预期性

10.5

13

0.5%

6

园区规模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亿元/平方公里)

预期性

88

96

1.76%

创新能力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亿元)

预期性

12.4

27

16.84%

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预期性

1.5

2.5

0.2%

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

预期性

25

50

5%

1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

预期性

25

65

8%

11

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数量(个)

预期性

62

130

15.96%

两化融合

12

智能工厂数量(个)

预期性

1

5

37.97%

13

数字化车间数量(个)

预期性

4

25

44.27%

14

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数量(家)

预期性

20

60

24.57%

15

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预期性

400


16

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场景(个)

预期性

1

5

37.97%

绿色发展

17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约束性

14

18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率(%

约束性

20

19

绿色工厂数量(个)

预期性

3

10

27.23%

20

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

预期性

70

80

2.0%

注:1.现状数据以统计年鉴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2.工业增加值目标按不变价计算。

3.涉及价格变化指标均为当年价。

4.约束性指标以重庆市下达大足区强制性计划为准。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紧密结合城市空间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大足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推动“产城融合一体化、产业集群区域化、园区建设生态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功能配置协同化”,形成支撑大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力打造成渝地区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新高地。

双桥经开区。聚焦产业、提升产能、升级技术、唱响品牌、延伸链条,以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擎,着力培育大企业、构建大集群,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静脉、锶盐等产业,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生产性服务业、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新材料等产业,培育2—3个产值上100亿元、税收上亿元的骨干企业。到2025年,双桥经开区建成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大足高新区。着力引进高精尖、培育新引擎,发展壮大电梯、摩托车、生态环保等产业,重点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和摩托车生产基地及重庆重要摩托车出口基地,培育3—520亿级产值企业。到2025年,园区建成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44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

大足工业园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做强现代五金、智能家居、精密模具产业,培育消费品工业、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持发展商贸物流、汽摩配件、新型轻量化材料产业。建设大足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五金产业供需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四链合一”。到2025年,园区建成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44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五金产业基地、全市特色消费品产业基地。

大足石刻文创园。以大足石雕和大足石刻文创为两大品牌,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发展雕塑艺术、工艺美术、数字文创、高端石材等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智慧建设、信息咨询、品质居住、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共享平台等产业。到2025年,园区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生力军。

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一)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产业链发展模式,明确产业延伸方向和发展重点,结合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对照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集群、园区、企业、项目”五位一体集聚发展。着力强化补链强链、聚链成群,加快传统产业、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脱胎换骨”。



1.五金产业集群

紧盯人性化、集成化、组合化、小型化发展方向,按照“厚植底蕴、深挖潜能、创响品牌、量质并举”的发展思路,围绕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家居五金、农机五金等重点方向,加快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攻坚;积极推进五金智能制造产业园、五金特色产业园、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建设;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产业分工协作,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重塑千年五金辉煌,做优做特做靓中国西部五金之都。到2025年,五金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

日用五金。以邓氏厨具、桥丰五金、永利刀具等本地刀剪企业加工处理工艺及设备升级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人性化、个性化产品,增强居民日常适用、礼品收藏等生活刀剪用品开发创新能力,扩大国内外中高端刀具市场份额。培育发展个人护理器具、智能保温杯、节能型不粘锅、智能厨具小家电等精品五金,实现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多元化。

工具五金。把握智能新能源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新趋势,支持渝足工具、前程工具等企业产能对接,培育发展汽保组套工具。针对东南亚、非洲、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生活习性开发新产品,推动明友钢具、翔锋工具、澳林工具等企业联合开发个性化、组合多功能DIY套装工具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奥奔、科麦斯、世达、史丹利、博世等一线品牌,提升产品影响力。

家居五金。重点开发高档次、节能型新产品,加快实现定制化、模块化、功能化。支持固豪木业、好年华家居、希格玛木业、顾臣门窗等家居企业,开发高档厨柜家具五金、易拆装家居装饰五金、节能型门窗及配件、新材料管件及智能安全阀门等新产品。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建筑五金快拆装、缓冲阻尼器等先进技术和一流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加大索菲亚、梦天木门、美克美家、新良田等企业招引力度,拓展整体定制业务。

农机五金。以环保、节能小型通用的农林机械为主攻方向,重点培育发展智能化履带拖拉机、多功能高速插秧机、小型收割机、微耕机等成台套田间作业装备。开发一批适合西南丘陵地形特点和深水田作业的新型智能微耕机,加大适用于稻谷、玉米、麦粒等脱粒机、扬风机研发力度,引领带动农用机械产业发展。

其他五金。重点发展精密模具、高档灯饰、家庭装饰小五金等,积极引进高端智能五金模具、塑料模具、智能锁具等项目,建设灯饰产业园。探索五金产业与文创产业联动,引导五金产品与大足石刻融合,以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发展大足石刻五金纪念品,积极对接天美工作室、可可豆、重庆电影集团等企业,争取承接游戏、动漫、影视领域装饰刀、小五金等文创衍生品。

专栏1五金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日用五金

刀剪、指甲刀、钥匙扣、精品小刀等刀剪五金,电饭煲、电磁炉、豆浆机、个人护理器具、智能保温杯、节能型不粘锅、智能厨具小家电等精品小家电五金。

邓氏、桥丰、永利、荣达、金忠十八子作、双立人、德迈、张小泉等

工具五金

角磨机工具系列、电钻工具系列、锤镐工具系列、切割工具系列、五金工具、工具套装、电钻、电锤、电镐、角磨机、抛光机、切割机、电动扳手等。

渝足、前程、明友、翔锋、澳林、博世、奥奔、科麦斯、世达等

家居五金

高档厨柜家具五金、易拆装家居装饰五金、节能型门窗及配件、新材料管件及阀门等。

固豪、好年华、财艺、泰桦、顾臣、信安、索菲亚、梦天、美联兴、九牧、摩恩、帝朗、卡贝、百隆等

农机五金

农机通机、汽车,微耕机、田园管理机、柴油发电机组、柴油机水泵机等。

富牌、长宝田、田坡、洪宇、凯越、华德精工等

其他五金

精密模具、家庭装饰小五金、智能锁具、五金文创衍生品等。

厚瑞、海龙、方正模具、米勒模具、恒滨模具等


2.汽摩产业集群

顺应高端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按照“突出优势、填补空白、完善链条、紧跟前沿”的发展思路,推动企业技改扩能,支持专用车、摩托车整车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前瞻布局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建成全市重要的汽摩生产基地。到2025年,汽摩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

专用车。以做大做强专用车为核心,大力引进上汽红岩、中联重科等重点专用车企业,支持重汽专用车、凯瑞特种车、军通汽车等技改升级,加大工程车、环卫车、物流车、自卸车、冷藏车、房车等专用车开发力度。依托中国汽研、重汽专用车等检测及生产资源,建设西部专用车研究院,提高专用车生产企业的前端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结合专用车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提高企业定制化生产能力,优化专用车生产结构,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推进军民产业融合发展,承接部队专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

汽车零部件。依托汽车制造基础,积极向前端和后端延伸产业链,推动双马、双钱、凯恩、国恩、瑞韩、鞍钢贝卡尔特等企业在技术、材料、工艺、零部件等核心环节实现突破,积极引进发动机、变速箱、车载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形成完备的商用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紧跟汽车产业轻量化发展趋势,鼓励本地铸造业企业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做优控制臂、副车架、防撞梁等现有产品,大力发展全铝合金车厢、钢铝混合车身、铝合金轮毂、转向节等铝合金精密压铸件。

新能源汽车。紧跟汽车行业电动化发展趋势,支持现有企业加大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探索引进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组装等领域核心企业,积极布局电空调、电转向、电制动等“小三电”企业,构建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群。紧密追踪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进展和商业化应用情况,择机布局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堆及组件、氢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电堆、水热管理系统、储氢瓶等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推动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创建智能网联汽车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协同开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配套资源共享平台等,满足汽车整车开发、验证、法规试验测评需求,推动大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序发展。积极开展客车轿车专项测评、重型汽车专项测评和智能网联汽车专项测评,逐步形成“封闭测试场—开放测试道路—开放测试区”三级测试验证能力。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控制、复杂系统重构设计、智能网联安全和多模式测试评价等核心技术研发。探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配件及路侧智能设施等关联配件,培育发展无人驾驶物流、共享出行等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新业态。

摩托车。支持台铃、金箭、大隆宇丰、荣爵等摩托车整车企业围绕新能源摩托车、休闲娱乐机车等开展产品转型。积极引进雅佳达、旭派电池、星恒电源、远星轮胎等企业,壮大行走系统、转向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领域实力。聚焦电动车整车及电池、轮胎、发动机、变速箱、减震系统、电器仪表、覆盖件等核心零部件,推动高效节能新能源电机、发动机、继电器、压铸件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攻关,扩大电动摩托车配件生产,探索打造电动摩托车配套产业园。

专栏2 汽摩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专用车

消防车、工程车、专用运输车、环卫车、半挂车、自卸车、特种结构车、专用作业车、物流车、冷藏车等。

凯瑞特种车、重汽专用车、双专汽车、迅捷安特种车、金龙汽车、徐工集团、宇通客车、重庆金冠、大运汽车、江淮集团、华晨汽车等

汽车零部件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关键零部件,如各种光电类传感器、电控系统、电液系统、变量液压泵、电磁控制阀、液压控制阀、各类液压元件、变量马达、静液传动系统等以及汽车内饰、特种纤维等。

上汽红岩车桥(重庆)有限公司、康桥工业、双马汽车、红工汽车、亚华汽车、双钱集团、贝卡尔特、双专汽车、华域汽车、宁波华翔、万里扬、福达股份、威孚高科、长安安全装备、北斗星通、宁波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

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汽车:电芯、电机、电控、BMS、电空调、电转向、电制动等。

宁德时代、北汽蓝谷、比亚迪、蔚来汽车等

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电堆组件、辅助系统、氢系统等。

上海申龙、北汽福田、东风汽车、中通客车、宇通汽车、南京金龙等

充电桩

特锐德、普天新能源、上汽安悦、比亚迪等

智能网联汽车

电子架构、人机交互系统、车载操作系统、车端联网、路测联网等。

中汽研、拓普集团、吉大正元、矿石科技、科大讯飞、德赛西威、深圳顺络等

摩托车

燃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整车等。

嘉新、隆轩、欧鹏、荣爵、利爵、钱江摩托、正林、隆鑫集团、宗申动力;台铃、金箭、无锡赛鸽、玉骑铃、雅迪、爱玛、新日、绿源、比德文等

核心零部件:电器仪表、传动系统、控制器、动力总成、减震、行走系统、覆盖件、灯具等。

利爵、永生压铸、金宇机电、华坤、豪健机车、旭派电池、星恒电源、远星轮胎日盈电子、天能电池、润峰电子、赛轮金宇集团、名震实业、奇力等

3.智能产业集群

积极参与全市“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创建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检测检验中心,加快电梯、机器人、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产品研发转化和示范应用,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检测、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训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全市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到2025年,智能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电梯。推进存量电梯龙头企业提质放量增效,支持施密特电梯、富士电梯等企业研制大容量、超高速、智能化的多种类电梯产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依托华菱精工加速建设电梯产业配套产业园,着力引进品牌整梯以及曳引、电力拖动、电气控制、安全保护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西部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电梯后市场,鼓励企业积极打造B2C数字化平台,开展“产品+服务”转型,发展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等后端维护工作。

智能制造装备。发挥成渝轴线智能制造联盟作用,提升鸿升数控等本地企业生产能力,引进智能化机床、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智能分拣机等研发生产企业。重点突破智能传感、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智能化微型化传感、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关键部件核心技术,推动智能装备产品拓展和品质提升。推动智能制造成套设备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提高精准、敏捷制造能力。

集成电路。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现有企业产能释放。提升芯片设计能力,培育引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及研发机构,丰富集成电路产品种类。聚焦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加快培育一批晶圆、抛光材料、靶材等原材料生产企业,推进达汉电子线路板、唯印电子电路组件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探索与国内外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共建IDM模式为主的存储芯片生产线。发展先进封装测试工艺,依托聚力成外延片、中舜半导体、铭星等项目,加强与两江新区紫光储存芯片产业基地合作,承接封装测试项目,形成与设计、制造相匹配的封测能力,构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光电影像。积极推进光电影像产业集聚发展,提质升级光电产业园,力争打造重庆市光电产业关键重点基础产业园。顺应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发展趋势,依托盛泰光电、佳禾光电等企业,加速布局超高清摄像头、3D摄像头、智能化摄像头等高端产品。瞄准光学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沿,拓展产业链,积极吸引培育光学材料、光学元件、触控显示、玻璃盖板、摄像头模组、感应装置等零部件企业,提升滤光片、光学衍射元件、自动对焦执行器等部件本地供应能力,提升封装测试和三摄、四摄摄像头模组组装能力,推进新型摄像头模组向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

笔电配套。依托巨腾、宇海等企业,开展计算机零部件配套、计算机外部辅助设备生产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及技改扩建工作,引进整机以及结构件、主板元器件和充电器、耳机、数据线、机身机壳等配套企业,打造成渝中部重要的笔电外围设备制造基地。提升龙头企业壳料研发、模具研发水平,推动龙头企业打造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其他智能终端机身机壳模具研发制造中心。

智能终端。抢抓5G发展新机遇,面向居民消费和行业应用对智能化、交互式电子终端产品需求,培育壮大立玻光电等企业,加大智能手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智能电视、智能白色家电等项目引进力度,在5G技术产品、家用智能控制终端、VR/AR/MR眼镜及头盔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加快布局。

智能机器人。依托高新区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品牌优势,重点支持重科智能、北科研究院、罗博泰尔、向日葵、斯睿机器人、承锋智能等研究院和企业,同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发展。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地下管网建设、高层消防需求,依托瀚德高科等企业,加速管网机器人、地下管道探伤机器人等产品开发,鼓励国飞无人机等企业面向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拓展产品线,构建特种机器人企业群。着力围绕伺服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集成一体化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领域,聚焦机器人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信息技术融合、影像定位与导航精度等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专栏3 智能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电梯

电梯整机。

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快科、上海机电、华菱精工、浙江巨人集团、康力电梯、上海三菱电梯、日立(中国)等

曳引系统: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

通润驱动、蒙特纳利、蓝光驱动、奥的斯曳引机等

导向系统:导轨、导靴、导轨架等。

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快科、同力日升等

门系统:轿厢门、层门、开门、连动机构等。

施密特、华森天澳、快科、科辉、科莱曼电梯、上海席尔诺、展鹏科技等

轿厢系统:轿厢架、轿厢体等。

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快科、华菱精工、世嘉科技等

重量平衡系统: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等。

施密特、富士、快科、华菱精工等

电力拖动系统:拽引电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等。

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快科、科辉、赛福天等

电力控制系统:控制装置、操纵装置、平层装置、位置显示装置等。

施密特、富士、快科、安川等

安全保护系统:超速保护装置、缓冲器、安全防夹装置等。

快科、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中德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沪宁股份等

智能制造装备

自动化机床、机器手、高精机床、智能激光设备、高精机床用控制系统等。

鸿升数控机床、希米自动化设备、航铸、顺通智能制造、山崎马扎克(中国)有限公司、德马吉森精机机床贸易有限公司、通快(中国)有限公司、上机数控等

集成

电路

IC设计。

圣邦、兴森科技、兆易创新、东湖高新紫光展锐、超威等

IC制造。

北京君正、芯源微、华微电子、万国半导体、华润微电子、中芯国际等

IC封测。

铭星半导体、睿科半导体、中舜微电子、晶方科技、睿创微纳、太极实业等

设备材料。

聚力成半导体、博威合金、上海新阳、汇丰电子、北方华创、长电科技等

光电

影像

光学材料、光学元件、光学整机等。

佳禾光电、盛泰光电、中舜微电子、奥普光电、晶方科技、水晶光电、东旭光电、华天科技、瑞仪光电、中芯国际等

笔电

配套

战略器件、结构件、其他零部件、整机制造等。

巨腾、宇海、忆悦五金、舜得科技、闻泰科技、澜起科技、长盈精密等

智能

终端

智能手机:战略硬件、结构件、其他零部件、整机等。

立玻光电、兴恒达、联创电子、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华为、OPPO

智能家具:智能电视、智能白色家电。

科沃斯、石头科技、海尔等

智能

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传感器、驱动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

新时达、华中数控、长盈精密、连硕科技、汇川技术、蓝黛科技、新松机器人、克来机电、东讯光电、北超伺服等

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本体制造:搬运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

瀚德高科、斯睿、德康、承锋、贝斯特、上海沪工、三丰智能、元创、重庆华数、发那科、重庆川崎、科大智能、快克股份等

检测服务。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常州工业机器人检测实验室等


4.静脉产业集群

推动再生钢、再生铅、再生铝、废水处理等项目提档升级,引进培育节能环保材料、废旧拆解、管道等产业业态,着力引进贵重金属提炼、精深加工、再制造等产业,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高质量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到2025年,静脉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2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

再生金属。以新能源汽车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以及再生钢、铝、铅深加工等为重点,加快再生资源集团报废汽车拆解、推动足航钢铁等企业提档升级,顺博铝业铝灰综合利用、春兴再生资源铅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速推动中天电子废弃物的深度利用及威立雅废气废水处理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江西环锂、广东邦普、格林美等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废旧拆解。依托重庆再生资源和双渝报废汽车拆解利用等企业优势资源,建立报废汽车回收网点,进一步畅通回收渠道,确保原料供应稳定。推动汽车拆解生产线技改扩能,提高汽车拆解能力和技术水平。依托大足区现有铅蓄电池生产及回收产业基础,积极引导艾诺斯、科博等存量蓄电池生产企业和再生铅生产企业深度合作,发展、布局铅蓄电池回收产业。瞄准锂电池回收及再利用,聚焦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领域,大力推进锂电池回收企业加速推进废旧锂电池定级、拆解处理产业链,完善二手锂电池翻新和报废锂电池隔膜、外壳、铝箔、正极材料等资源回收产业链。着眼成渝地区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市场需求,共商共建成渝地区静脉产业联盟,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秩序。

节能环保。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研发、节能环保技术与服务等产业业态,推动锦大富、万裕泓、王子包装、海南发控、源和环保等环保包装、环保装备企业落地投产,支持威立雅环境资源服务中心扩能增效。积极引进页岩气专用设备企业,加速产业集聚;拓展页岩气开采系统装备、页岩气专用环保设备生产环节,吸引一批节能环保项目落地,推动与区内其他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管道产业。加快管道产业从管道制造、销售、安装,到检测、监测、修复的管道全生命周期布局,进一步丰富管材产品类型,推动金山洋生、胜邦、泓一、金若等环保管道项目建设。强化热熔环氧粉末和三层聚乙烯(3PE)防腐技术的成熟应用,积极发展3PE防腐钢管、不锈钢管等新型管材。

专栏4 静脉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再生金属

不同种类有色金属或合金分类收集、回收。

汇集再生资源佳航金属制品壬顺金属、怡球金属资源再生、华宏科技、宝安集团、格林美股份、万里新能源等

薄板、装配式建筑、汽车特殊用钢、粗钢、普钢、不锈钢、特钢等相关金属制造。

足航钢铁、广州永大、山东莱钢、攀钢、唐山中再生资源开发等

电池回收、电池行业。

科博蓄电池一电春兴再生资源德能再生资源艾诺斯、桑德集团等

电缆护套、化工产品、电动摩托车电瓶。

豫光金铅、天津天缆、睿凯天能、猛犸、超威

废旧拆解

报废汽车回收、事故车拍卖、报废汽车拆解、报废零部件分选、发动机再制造、变速器再制造、前后桥再制造、转向器再制造、车架再制造、其他零部件再制造等。

重庆市报废汽车(集团)、天奇自动化工程、格林美、明杰资源开发利用、唐山中再生资源开发

废旧拆解

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废旧电池收集、废旧电池拆解、废旧电池深加工等。

胜铭再生资源回收中态盛信鼎盛环保中天电子、华新绿源环保、四川长虹格润、唐山中再生资源开发、江苏苏北废旧汽车家电拆解再生利用

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塑料再生等再利用。

足航钢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长虹格润环保、新疆金塔有色金属、蓝天固废处理中心

节能环保

废水处理。

威立雅重庆睿得重庆槿沐三贡再生资源瀚渝再生、兴源环境科技、北京碧水源、中原环保股份

废气处理。

北电清新环保、三聚环保新材料、三维石化工程、龙净环保科技

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金亭环保、盛邦环保、垚鑫环保、华新环保、重庆环投、恩德再生资源、正旭环保、懿宇再生资源、格林美股份、格润中天环保、河北金谷、蓝天固废

管道

排水管道、给水管道、电力管道、燃气管道、消防管道、连接件。

金山洋生管道金若管道德水源管业永通管道西洲管业泓通管业三英管道巨港管业龙岗管件胜邦管道埃菲尔管道、江苏皮尔萨管业、广东联塑、顾地、新兴铸管、永高股份

5.锶盐产业集群

依托大足区丰富的锶矿资源优势,加速推动锶环保、锶光电、锶新能源、锶装备制造、锶渣固废资源化利用、锶养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锶盐精深加工及新材料、锶关联应用企业,不断延伸锶盐产业链条,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锶盐新材料产业园落地建设,全力打造中国优质锶原料供应中心和世界锶盐新材料生产基地,掌握锶资源方面的国际定价权和全球锶盐产业的主导权,力争建强“世界锶都”。到2025年,锶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锶平台型产品。以碳酸锶、氢氧化锶、精细锶盐为重点,发挥产品用途广、用量大、工艺技术成熟等优势,依托中科院技术支持,引导企业搬迁入园,实施技术升级,发展生产新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红星发展、丰豪新材料、庆龙精细化工、元和化工等企业发展应用精细锶盐为关联应用企业提供优质功能材料。

锶环保。瞄准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依托元和、众鑫汽车、江淮动力车等企业建设汽车尾气处理固态氨,钛酸锶光催化薄膜、锶铁氧体基磁性光催化剂材料、锶基纳米保温隔热材料等锶材料环保产业。

锶光电。结合国内外锶光电材料产业市场形势,重点发展电子级钛酸锶、钛酸锶钡电子陶瓷、电子级硝酸锶、钛酸锶钡铁电微晶玻璃等高附加值锶光电材料产业,打造技术水平较高、产品品种较为齐全的锶光电材料产业。

锶新能源。引进、培育锶功能材料企业,重点发展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项目、锶基复合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锶基复合氧化物储能材料等项目。依托庆龙、元和公司建设锂电池正极材料专用氧化锶项目(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锶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锶装备制造。依托平台产品氢氧化锶生产线及已形成的产业基础,结合国内外锶产业装备制造市场形势,重点引进南京云海金属等企业发展锶合金材料、锶合金部件、锶合金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提高锶装备制造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锶渣固废资源化利用。以技术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充分认识“环保是竞争力”,以锶渣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化为中心,形成锶渣回收、二次渣开发生态胶凝材料、二次渣改性开发水处理吸附剂等锶渣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

锶养健康。以平台型锶产品及下游锶精细化学品为原料,重点引进重庆登康等企业,拓展锶在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发展牙膏级六水氯化锶、含锶抗敏牙膏、人工碱性锶离子营养水、含锶护肤品、富锶矿化水等,建成多样性富锶农副产品加工中心。聚焦大足区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康养食品开发、营销能力的重点企业,加速开发富锶类农副食品产业。


专栏5 锶盐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项目名称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锶平台型产品

工业碳酸锶、电子级碳酸锶、硫磺、锶锰新材料、稀土锶盐新材料、氯化锶、硝酸锶、汽车尾气脱硝催化剂、铝电池、专用氧化锶、高纯氢氧化锶、高纯钛酸锶等。

南京金焰、丰豪精细化工、新申锶盐、日本村田、太阳诱电、三星电机、京瓷、TDK、潮州三环、风华高科、火炬电子、宇阳科技、台湾华新、红蝶锶业、元和精细化工、丰豪新材料、庆龙精细化工、瑞得思达锶盐新材料、科瑞得稀土高新材料

锶环保

钛酸锶光催化薄膜、钛酸锶光触媒、钛酸锶钡吸附材料、汽车尾气处理(固态铵)、吸附式制冷系统氯化锶复合吸附材料、复合膜成型装备制造、锶铁氧体基磁性光催化剂材料、纳米太阳热反射双组分涂料、锶基纳米保温隔热材料。

横店东磁、安特磁材、北矿磁材、西磁股份、安徽龙磁、马鞍山鑫洋、川威集团、丹斯克磁材、湖南金池、广州梅磁、众鑫汽车、江淮动力、韩国巴斯夫、蓬莱新光颜料、杭州百合科莱恩、元和、众鑫汽车、江淮动力车

锶光电

电子级钛酸锶材料、铝酸锶铕镝蓄能长余辉发光材料、电子级碳酸锶材料、钛酸锶钡电子陶瓷材料、电子级硝酸锶材料、钛酸锶钡铁电微晶玻璃、氯硼酸锶发光材料、钼酸锶微晶荧光粉体、稀土掺杂铝酸锶夜光纤维。

东旭集团、成都光电、彩虹股份、康宁科技、火炬电子、风华高科、上海锶光机电、氟锶光电、庆龙、元和

锶能源

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锶掺杂锰酸镧基阴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片、电子传输层为铈酸锶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锶基复合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多孔储能材料。

容百科技、华友钴业、振华科技、宁波容佰、北京当升、厦门钨业、贝瑞特、格林美邦普循环、湖南杉杉、长远锂科

锶装备

制造

高纯金属锶、锶中间合金、高强高韧铝锶合金新材料、高温镁锶合金、锶合金零部件精密制造、锶合金配套装备制造、锶合金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含锶钛合金植入材料、耐蚀特种镁铝锶合金材料、含锶铅合金铜合金材料。

南京云海金属、上海郑裕特种合金、隆昌县锶业科技、金瑞矿业

锶渣固废资源化

利用

锶渣回收锶、二次渣开发生态胶凝、改性锶渣开发吸附剂。

元和、鑫联环保

锶养健康

人工碱性锶离子营养水、牙膏级氯化锶及含锶抗敏牙膏、含锶护肤品、富锶矿化水生成复合滤芯、富锶多维功能饮料、葡萄糖酸锶、可溶性柠檬酸锶、富锶生物有机肥料、纳米锶系抗菌纤维、功能型低温热塑定位膜、玉米蛋白锶系护肤纤维、生态环保无甲醛板材。

重庆登康、法国SAS、丰豪新材料、元和

6.文创产业集群

以“大足石刻文化”为依托,“大足石雕”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大足石刻文创”区域品牌为引领,聚焦大足石刻故事挖掘、文物保护、内容创作等领域,推动传统雕刻技艺与现代产业相融合,引进培育一批石雕、木雕、玉雕、银雕等产品设计和生产加工企业,建成中国西部最大雕塑文创产业基地、中国西部石刻文创产业基地。到2025年,文创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石雕石材。融入大足石刻文化元素,发展现代城市雕塑以及石雕、木雕、银雕、锡雕为主的雕塑艺术产业,建设雕塑创意设计中心、雕塑加工基地、雕塑文化艺术产业园,延伸产业链,让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城市景观、生活用品等领域。建设雕塑艺术产业孵化园、木雕文化产业园等平台,培育壮大本地小微雕塑企业,引进山东、四川等地一批雕塑企业。持续推进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现代雕刻艺术基地、达富石材加工交易园区建设,新建大鑫雕塑加工基地项目、石材再生利用项目,做大做强设计研发、数字文创、石雕石材加工,培育发展再生利用、仓储物流、荒料市场。

文创艺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大足石刻故事、神话等解读、延续、创造,大力开发大足石刻纪念品、雕塑等文创产品。积极对接梁明玉大师工作室等艺术大师机构,发展文创创新创意中心,挖掘塑造一批以大足石刻为题材的文创IP,推动纹样设计等产业发展。推动大足石刻与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AI技术融合,以打造沉浸式大足石刻旅游、探秘游戏等模式为重点,引导企业加大文化挖掘和发展,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依托六匠文化、汉福雕刻艺术、达富等企业,立足大足石刻历史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工艺品、雕塑文创、艺术门窗等特色产品。积极引导锋得利雕塑、蜀源园林环境雕塑等企业加快激光切割、3D雕塑等先进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动文创产品精细化、个性化发展。

专业市场。利用文创园独特的区位优势,整合成渝地区特色产业资源,依托雕塑艺术产业、高端石材等,形成以雕塑艺术品、特色文创产品、高端石材等为主的专业市场集聚地。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辐射西南的线下交易市场,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辐射全国的线上交易平台。

专栏6 文创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石雕

石材

设计研发、数字文创、石雕石材加工、再生利用、仓储物流、荒料市场等。

圣辉实业、达富实业、闵发石材、磊辉石材、深洪辉达商贸、足恒设备、团泽商贸、创之新科技、通勤材料、宗贤商贸、加特曼越电子商务、百师雕刻共享产业园、佰顺雕刻、金石3D打印、众有雕刻数控机械

文创

艺术

创意设计、研学、雕塑加工、品牌运营、文旅装备生产。

莲山雕塑、富瑞雕塑、艺鼎雕塑、艺鸿雕塑、荟源雕塑、六匠文创、荣臣文创、亭树文创、子翁文创、心量实业、南平铝业、钰女雕刻、山人文旅

专业

市场

线下交易市场、线上交易平台。

阿里巴巴

(二)全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发展大健康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形成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健康医药产业及健康食品、健康装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健康消费品产业发展,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与六大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1.大健康产业

着眼全球卫生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依托大足区中药产业基础,着力提升现代技术与医药结合,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养器材等细分领域,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推动生命科学、中西医药、生物工程、大数据等多领域技术融合。现代中药。构建种植、初加工到中药、饮片颗粒制剂等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好以铁山镇为核心区域的康养中药材产业区,积极推动祥源中药材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开发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新药。积极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生产,鼓励企业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与质量管理规范。生物制药。在抗体药物领域,重点开发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抗体药物,加快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等新型抗体实现产业化突破。在新抗原疫苗领域,定制化针对肿瘤患者研究疫苗的国际前沿生物技术,加快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和上市。医疗器械。聚焦传染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突破酶联免疫、数字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单细胞测序、液态活检等核心技术,发展生物诊断、分子诊断、CTC(循环肿瘤细胞)等诊断试剂。推动基因测序、基因扩增、磁酶免、胶体金等技术的应用,开发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准确性好的诊断试剂盒以及相关的耗材和快检产品。支持企业与大足区中医院合作,加快建设“中医与前沿生物技术肿瘤诊治中心”,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打造前沿生物技术肿瘤学科的样板。

健康消费品产业。围绕体育、旅游、健身、康养等消费市场,紧盯健康消费的强大需求,积极向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健康大数据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拓展,成为全区消费品工业发展新增长点。健康装备及康复辅助器具。整合市内外资源,着力引进培育体育健身、日用医疗等龙头型健康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开展健康消费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重点发展家庭医用监护设备、家用保健器材、家用医疗康复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可穿戴健康电子产品、功能性保健品、医疗美容产品等。以“绿色环保、品质优良”为发展方向,依托汽摩产业优势,培育发展新能源运动休闲车等健康消费品,支持摩托车企业推出“共享单车”。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利用富锶自然条件和锶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富锶茶叶、锶离子营养水、富锶功能饮料、含锶抗敏牙膏、葡萄糖酸锶等锶养健康产品。着力提升健康农产品粗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冬菜尖、茶叶、粉条、雷竹鲜笋、干黄花、食用菌、富硒米、生态米、柠檬等健康食品市场综合竞争力。以芳香产业为龙头,带动芳香产品深加工及保健理疗消费品形成产业格局。

专栏7 大健康产业培育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现代中药

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

祥源中药材、康美药业、天江药业等。

生物药

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

恒安化工、沃森生物、美恩生物等。

医疗器械

发展生物诊断、分子诊断、CTC(循环肿瘤细胞)等诊断试剂等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产品;AI影像、医疗机器人、“互联网+个人及家用医疗检测设备”等。

宇珩、希光科技、华大基因、安图生物、三诺生物等。

健康

消费品

智能室内健身器材、休闲运动器材、钓具等大众休闲运动用品,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等新兴运动高端化创新器材装备,助视器、高端助听器、智能轮椅等适老化智能康体产品。

小米、三星、华为、Fitbit、谷歌、索尼、佳明、步步高等。


2.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以大足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区,打造成渝中部地区特色化、规模化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切实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产业物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抢抓重庆主城中心城区大型物流和市场外迁的布局调整窗口期,加快建设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区,联动永川港、泸州港、果园港等水运港口,健全海关监管口岸功能,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开展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提升物流层级和产品进出口规模。以汽摩产业、静脉产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为基础,打造智能制造、五金家居、雕塑石材、汽车、再生资源等物流集散中心,提供临时仓储、分类拣选、专业市场、配送分拨等物流服务。充分利用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各部门物流相关信息资源,推动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重点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包装配套。紧跟国家层面物流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以大足区现有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产品包装需求为市场基础,大力发展以重载托盘、标准托盘、围板箱、周转塑料等为代表的物流包装产业体系,重点引进龙头型现代物流包装企业及相关配套市场主体。通过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手段,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打造融合研发设计、产品创新、生产制造、融资租赁、循环共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等功能在内的物流包装产业链和供应链,赋予物流包装以感知、监控、记录、智能处理和信息传递等智慧功能,打造具有全国性服务功能和能力的物流包装循环共用平台。


专栏8 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培育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及企业

类别

发展方向及重点产品

企业

产业物流

仓储、分类拣选、配送分拨、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

顺丰、中远海控、京东物流、中通快递、铁龙物流等。

包装配套

重载托盘、标准托盘、围板箱、周转塑料、智能包装等。

天元股份、力卡托盘、隆鑫共享包装等。


五、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一)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突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围绕五金、文创、汽摩、智能、静脉、锶盐以及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智能化改造为抓手,以数字经济为新引擎,着力塑造创新驱动新优势,有效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1.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引擎,加强大足高新区、双桥经开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协同发展。大足高新区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环保装备、现代汽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桥经开区重点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各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打造一批产业生产创新基地。大足工业园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大足石刻文创园以“科技+文化+旅游”的模式,大力发展大足石刻文化创意、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围绕全区18条重点产业链,探索发展“研究院经济”,加快聚集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成果孵化机构,实现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加快推进五金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城乡产业设计研究院、数字经济智慧服务园、重庆北科研究院等项目落地见效。全面挖掘梳理中科院、重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一流研发团队、重大创新平台、领军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与校(院)本部合作层级,采用自建或共建重大研发平台、分支机构、人才培育基地等多样化方式开展合作。到2025年,新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市级创新机构累计数量突破130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五年倍增计划,完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的分类指导、梯次培育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认定及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普惠性创新政策落地实施。支持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研究院机构,有针对性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鼓励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市、区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实施。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60家、14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达到50%以上。

2.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产业需求,梳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探索实施“揭榜挂帅”等制度,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做好产业创新和产业孵化。强化现代五金、智能汽车等产业工艺、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着力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基础工业软件技术瓶颈,研究核心技术,开发硬核产品,推广“在研一批、开发一批、上市一批”新产品滚动开发模式。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探索实施“借脑借智”行动,采取外聘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开展协同攻关、成果转化,借助“外脑”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

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市场机制为保障,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以政府应用场景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引领+高校院所参与的模式,促进产学研教以及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引导专用车、电梯、摩托车、五金刀剪等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研发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切实解决产品开发、工艺更新、成果转化的技术需求。鼓励产业创新联合体搭建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样品制造、中试生产等研发共享服务。

3.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建立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载体体系,鼓励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企业平台型众创空间,支持围绕区内主导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创业载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完善众创孵化扶持政策,完善金融投资体系,鼓励民营资本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资金补助力度。加强本地企业就地化产能协同,建立大足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深入实施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等领域保险补偿机制,促进新产品和迭代产品上量销售。到2025年,发明专利增长到500件以上,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4个。

营造双创文化氛围。细化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组建和引进创投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倡导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和创客文化。支持农民工、复退军人返乡创业,着力吸引高校和职业学院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等青年人才到大足创新创业。开展先进典型宣讲活动,大力宣传在科技创新创业过程中涌现的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和先进人物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举办“足创足新”“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大力宣扬创新创业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打造“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等品牌活动,力争连续三年纳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范围。积极组织创新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宣讲创新创业政策,吸引各地人才创新创业。

(二)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

立足大足产业基础,着力外引内培,加大精准服务力度,推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1.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着力提升签约率、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开展产业链招商,设立重点产业招商基金,瞄准“三类500强”、行业龙头,加快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商会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区域协作招商等,突出招大招优招强,加速补链建链强链。积极优化存量资源招商,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重,新洽谈项目优先推介现有闲置厂房,以存量优化带动增量扩张、质量提升。完善招商服务机制,优化招商政策,实行“一链一领导”,强化落地服务、生产服务及需求对接,实现企业从招商到落地生产的全程跟踪,提升招商效率。力争“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项目正式合同额20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00亿元。

2.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培育

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培育力度,加快盛泰光电上市步伐,充实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争取将更多企业纳入重庆市上市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环境,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大“链主”“头雁”企业扶持力度,以提升“链主”“头雁”企业市场竞争力、行业带动力为目的,采取“一企一策”“连续支持”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国内外影响力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制造业领军企业。强化骨干企业培育,建立完善企业动态培育库,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开展合资合作等方式快速做大做强,鼓励骨干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聚焦带动作用。到2025年,力争培育百亿级企业3家、10亿级企业20家、上市企业3家。

3.推动中小企业量质提升

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五金、汽摩、石雕石刻等产业市场主体“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建立中小企业升规培育库,通过入库培育、运行监测、精准服务、政策扶持,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对标细分领域国内国际头部企业,加快同品类、同规格替代升级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中小企业服务,落实中小企业普惠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本支持作用,为有潜力、有技术、有市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市场拓展等优质高效精准服务。到2025年,新增规上企业100家,市级及以上“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45家以上。

4.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推动“链主”“头雁”企业进一步树立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意识,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方式,在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资金融通等方面,带动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中小企业通过参与产业合作联盟、承接服务外包和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持续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促进形成具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

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品迈向中高端,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打造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足品牌。

1.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支持大型企业瞄准先进标杆实施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以精工细作提升制造品质。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广整体成型加工、智能化生产、在线检测等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能力,重点提升五金刀剪、农机、电梯、汽摩零部件、轮胎、摄像头等优势产品性能和质量。发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品牌服务供给,支持专业机构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制定园区、行业质量提升计划,鼓励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石刻文创园以及五金等行业商会积极开展质量兴业、质量比对活动。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者投诉、产品召回等信息共享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落实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缺陷产品召回、质量损害赔偿等责任义务。未来五年间力争获得市长质量奖或提名奖1—2个。

2.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重点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迭代升级大足标准体系。推动领军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修订),支持建设再生铅等行业规范化示范工厂。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加快实施应用《手板锯》《钢锹》《民用剪刀》等团体标准,推广“大足锻打刀”等特色产品技术标准,鼓励汽摩、五金等行业协会、商会、产业技术联盟等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电梯、汽摩、五金等重点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全面推动各行业企业瞄准国际先进开展对标达标。五年内力争新增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个。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加强品牌强区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和细分行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大足特色的区域产业品牌,全面唱响“大足制造”品牌。借助“大足石刻”金字招牌,建立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一批地区性公共品牌。引导五金企业加大自有品牌建设,培育细分市场优质品牌和名牌产品,探索构建“标识解析+著作版权”的“大足五金”集体商标。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参与智博会、西洽会等重庆重大会展活动品牌成果发布会,办好“国际五金博览会”,发挥新媒体在传播品牌文化、品牌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大足品牌在全市、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到2025年,认定市级及以上知名名牌3—5个。

(四)实施产业深度融合工程。

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拓展双向发展空间,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价值链深度耦合,推动大足经济高质量发展。

1.推进工业设计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围绕工业设计产业链上下游,聚集相关企业和高校,组建配套资源池,以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共同实施大足五金产业设计创新“四个一工程”,即:筹建一个五金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一个五金智能设计平台、建立一支五金产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五金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着眼大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从人才、设计、营销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帮助企业培养设计人才,通过设计赋能,洞察市场需求,整合科技成果,创新孵化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品牌营销,实现商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争取布局设立“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渝西川东工业设计中心”,积极承接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大足基地项目,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公司化“工业设计职业学院”,提供设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整体解决方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养一批设计驱动型人才。培育一批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逐步完善工业设计体系,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力争5年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10家、区级工业设计中心100家以上。

2.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效

强化金融精准对接,发挥好金融资源的杠杆引导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培育增长新动能。加大金融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五金产业贷、税易贷、小微担等金融产品以及转贷应急资金对工业企业支持质效,每年应急转贷不低于2亿元,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扩大至3亿元。深化政银企对接,落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贷支持政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港湾”助力企业纾困服务水平,大力推广使用“1+5+N、“长江渝融通”、“天下大足”智慧金融等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前置金融服务提高效率,为企业低成本便利化融资提供服务,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深化金融创新驱动,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服务创新,综合运用债券、股权、租赁、基金等多种方式,提高金融供给与科创需求的匹配度,大力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深化金融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力供应链金融,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创新供应链金融,增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协同发展。引导企业提高利用外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绿色企业(项目)培育力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金融贷款扩面增量。做好核心企业和全产业链服务,促进信息传导、信用延伸、信贷拓面,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完善企业上市储备机制和激励政策,提高经济证券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推动3家以上企业上市。

3.发展第三方中介服务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法律、审计、咨询、信用、知识产权等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专业中介服务,构建高层次、多门类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培育引进融合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等多功能检验检测服务机构,鼓励建设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和平台,鼓励机构争取多领域资质认证。结合五金检测服务,建设市级五金产业过程检测中心,为五金产业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五)实施工业绿色转型工程。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要求,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加强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强绿色制造业,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1.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瞄准能耗“双控”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加快五金、汽摩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突破一批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设备引进、技术创新及规模化应用,实现传统产业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聚焦循环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子产品、先进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构建绿色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持续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生态,优化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服务,强化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绿色转型。每年实施5个以上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到2025年,绿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安全的发展要求,严守准入底线与排放标准,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7家、清洁生产企业30家以上。

2.实施节能降碳行动

遏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推动现有企业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应用节能、节水、减排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持续开展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行动,确保重庆足航钢铁、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昶宝电子科技、大足红蝶锶业等重点企业单位产出能耗持续下降。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支撑,引导相关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控制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工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工业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单位增加值能耗低于0.047吨标煤。

3.强化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

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全面执行国家产业准入相关要求,严格落实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全面推动“新建项目进园区”,持续引导园外分散企业入园,做好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巩固“散乱污”企业处置成果,为优质企业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六)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工程。

坚持数字化发展引领,健全数字规则,深化“云长制”改革,全力攻坚数据“聚通用”,构建“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建设“智慧名城”,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水平。

1.着力推动数据“聚通用”

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推进物联应用服务创新,适度超前布局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构架体系,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新型城域物联专网。逐步提升大数据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重点行业和知名企业数据中心,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形成布局合理、连接畅通的一体化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推动数据高效聚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完善全区政务数据共享系统和开放系统,要求各部门自建非涉密系统接入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向市级争取本区政务数据回流,建成城市数据资源中心并统一提供数据集中存储、共享、开放、管理等服务。鼓励专业数据采集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用户企业等主体加强合作,建立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运作、多主体协同合作的社会数据采集体系。针对各行业应用场景需求,基于商业化平台开展商业、金融、产业等社会数据采集。保障数据资源安全,参考《重庆市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全区年度数据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区级部门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开展企业数据管理能力贯标行动。

2.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拓展“智能+,加快“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步伐,鼓励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工中心、生产线,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生产能力。聚焦企业设备数字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推进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物流营销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国家级、市级示范项目,打造面向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示范应用标杆工厂。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或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数据资源交互共享,推动制造企业的设计协同、生产协同、供应链协同。深入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加强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京东云等云服务商对接合作,引导支持五金、汽摩、静脉、智能、特色消费品等重点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标识解析的行业应用。建设面向特定行业场景的工业APP,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每年推进6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创建1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到2025年,累计支持3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建成5个智能工厂、25个数字化车间和150条数字化生产线,培育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60家以上。

3.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打造“5G+工业互联网”新场景,支持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化5G应用,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打造网红直播基地、电商平台,围绕大足五金、石雕等特色产业,采用“网红直播+短视频+电商”新模式,打造全国知名网红直播基地和电商交易平台,加快建设高端石材区域性专业市场。积极引进三维(3D)打印技术企业与资源,结合网络直播新模式。开展网红直播培训课程,推动创意、推广、培训、代运营、摄影等配套完善的电商产业园生态建设,力争将大足电商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促进产品研发、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支付、融资等多个价值链环节整合集成于统一的网络平台中,打造全流程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园区,充分整合现有楼宇资源,谋划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培育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高标准建设产业生态系统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创新园区。探索VR/AR、全息投影、云上等全新会展技术,结合本土产品特色,高标准策划举办高端装备博览会、智慧车展、五金文创博览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包装宣传营销,鼓励参展企业向数字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打造B2B专业展、B2C消费展。大力推动数字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新基建、5G等现代化技术,升级全域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大足智慧文旅中枢。规范大足旅游APP、景区APP、微信公众号等客户终端应用,建好用好“一部手机游大足”旅游服务平台。

4.着力提升政府智办水平

持续推动系统上云及整合,严格落实“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的原则,充分依托政务云平台开展非涉密信息化项目建设,自建非涉密系统迁云率始终保持100%。有序排查推进“僵尸”信息系统清理关停,探索推进跨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切实减少独立信息系统数量。强化提升数字大足云平台,持续完善政务云平台服务目录体系,逐步丰富云资源服务内容,提高云资源易用性和覆盖面。适时开展政务云服务目录价格修订工作,持续降低服务价格。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功能模块标准化,建立并印发功能模块清单,指导纳入清单管理的信息化项目使用已有的功能模块,实现信息化项目集约建设、高效使用。

5.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工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围绕产业融合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民生服务重点建设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围绕城市治理领域重点建设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围绕政府管理重点建设智慧社区;围绕生态宜居重点建设智慧住建、智慧乡村;通过打造各领域亮点应用,丰富“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形成示范带动,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大足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提档升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持续完善“三中心一平台”功能,加快实现“四个一网”目标。加强技术指导、能力支撑、“数据回家”,推动“城市大脑”联动协同、互推共进。

(七)实施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全面落实大足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引育一批“塔尖人才”“塔身人才”“塔基人才”,推进出台专项人才政策,最大限度激发优秀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1.着力强化“塔尖人才”引进

围绕现代五金、智能产业、汽摩配套、静脉产业、石刻文创、数字经济、锶盐等产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产业人才图谱,完善产业领军人才、紧缺型人才信息库,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开发、科技咨询、技术交流等方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着力引进国家级和省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知名艺术家等“塔尖人才”,优化大足人才层级。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灵活性,针对高端个性化人才,探索建立“一事一议”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台遴选规则。建立人才利益链接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利润分配等方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2.提升“塔身人才”引培力度

聚焦企业家对企业和地区带动作用,加大力度培育本地企业家,把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区人才培训体系,每年联合区委党校开办一次主题培训班,强化企业家综合能力培训,提升企业家生产管理、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决策经营能力和水平。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每月举办企业家沙龙,促进企业家相互学习交流、信息共享。开展优秀企业家、领军企业“杰出人物”评选,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3.完善“塔基人才”培育体系

加强人才奖励激励,结合重庆英才、大足英才等评价工作,设置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励办法并加以实施,激励促进全区工业企业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瞄准行业稀缺专业、技术工种,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市内外职业院校强化校企合作,通过签订学生定向就业协议、订单化学员培养等模式,强化高素质产业员工培育。加强对文创人才的培养,依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雕塑家协会等权威机构,多措并举培育一批本土大足石刻科研人才、技师、工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本土人才提供现场培训地,分类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开展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学习,以应用场景促进产业人才成长。到2025年,培育本土工匠1000人。

(八)实施区域协同发展工程。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体系,加强国际产业对接合作。

1.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依托五金、汽摩、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共建五金智能加工中心、成渝中部汽车产业集聚区、电子核心元器件生产基地、西部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基地、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引领带动周边区(市)静脉产业、文创产业发展,协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打造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合作平台。联合自贡、泸州、资阳、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铜梁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示范区,协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加强与遂宁、内江、攀枝花等地在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合作;与乐山市、新津区、眉山市等地在光电信息、新型显示、笔电配套、集成电路领域的合作;与川渝院校(院系)合作,助推川渝艺术联盟;加强与成都等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合作,聚焦焊接、搬运、喷涂等细分领域,突破中(重)载减速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等关键技术,形成特色化发展优势;与内江市合作,共建成渝绿色农产品基地;结合川渝产业结构和地域特色,发展小型化、轻量化山地农机,研发制造特色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加强节能环保领域合作,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加强与成渝毗邻地区在科技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产业人才等方面合作,共同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合作组建产学研联盟等创新组织。深入挖掘区内工业文化价值内涵,传承弘扬工业精神,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川成渝地区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发展。

2.积极融入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抓住大足作为桥头堡城市的历史机遇,增强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争当“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加大智能装备产业、汽车产业与江津区、永川区、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电子产业转移,培育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平台提质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推动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的重点及优势产业对接,开展产业协同配套研究,紧盯主导产业缺失环节,以补链强链为导向,通过做强配套企业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实现大足高新区与重庆科学城(高新区)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产业互联生态平台,推进汽摩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强与永川智能家居产业、铜梁汽摩配件产业强强联合,推动家居产业智能升级,对传统汽车产业链实施产业集聚发展与创新发展。加强与潼南的对接,重点培育机器人产业,发展控制器和伺服系统、机器人本体环节关键环节零部件机械加工和本体制造领域。加强与铜梁合作共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铜梁重点引进发展医疗设备企业,大足重点引进具有开发潜力的预防、诊断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支持研发生物类似药、改良药的企业。加强与铜梁、荣昌、潼南共建智能供应链交流平台,努力发展成为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世界智造的重要平台,依托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基底,打造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服务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型小微企业乃至个人创客。加强与潼南、荣昌互利合作,着力推进与潼南玉溪石刻、荣昌纸伞等系列文创产品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旅游文创产业品牌。

3.积极争取对外产业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大足川渝协作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作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接入重庆、成都各类口岸及周边地区开发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力。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省市以及港澳台、珠三角等区域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探索以保税仓库等模式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产业转移和园区合作机制。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等开放平台,提升对外服务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做好功能设计和应用搭配,形成系统完备、协调充分、作用互补的开放平台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领导小组作用,组织统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面性工作,研究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重点工作情况汇报,指导督促相关工作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提供决策参考、强化跟踪督办的作用,逐一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切实做好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技术研发、企业培育、供应链保障等工作。区级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主动研究提出更多有利于提升全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创新举措,形成部门推进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做实要素保障。

做好能源供应保障,积极争取川气东输和渝西天然气管网分输阀、综合能源站等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加快城区老旧燃气管线改造升级,推进电力、燃气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强化重大项目用能指标保障,落实节能改造、清洁生产、淘汰落后装备等整改措施,对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高、技术落后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腾出能耗总量指标空间。强化用地保障,探索实践园区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建立重大工业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及时清理供而未用、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积极推进退出市场企业土地二次开发利用,盘活园区土地存量资产,适当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提升亩产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持续强化政银企合作,加快供应链金融发展,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和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探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

(三)强化项目支撑。

瞄准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优先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统筹布局一批传统产业重大支撑项目,强化重大项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加强产业项目超前研究和策划,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形成“紧盯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机制。统筹协调规划设计、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资金筹措、项目审批核准等前期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建立完善投资项目评价制度,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单位用地投资、产出、税收、能耗等为主要指标开展项目评价。

(四)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对标全市营商环境13项考核指标,全力打通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不来即享”“免申即享”等服务,大力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强化政策落实,发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作用,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切实提高政策的“执行率”“知晓率”“到达率”,全面降低税费、融资、物流、要素、制度性管理“五低商务成本”。大力营造“亲清”政商环境,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和服务民营企业机制,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纾困”服务企业活动,推行企业办事凭营业执照“一照通办”,推进水电气讯等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即办即取”改革、企业“多税合一”申报改革,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大企业顶天立地。

(五)守牢安全底线。

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三管三必须”要求,用好“十条措施”强化常态化安全监管。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提高安全生产智能化水平,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等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分析诊断、智能化控制,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


附件: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


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合计


728.1

(一)

双桥经开区


364.3

1

比蒙3C/汽车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主要建设笔电、汽车、医疗产品外壳生产基地。

5

2

菜德挂车及商用车厢

制造项目

为双桥凯瑞特、红专、云河以及大足高新区万新配套半拖挂车和各型专用车厢。

3

3

达汉线路板项目

主要建设双面软板、多层软板、软硬结合板、HDI软硬线路板生产线,年产120万平方米。

5

4

双源强迪机车车架生产项目

生产摩托车车架,建设年产30万辆机车车架生产线。

3

5

锦安汽车零部件总成生产项目

项目主要建设年产50万套汽车发动机管路、100万套刹车系统管路、100万套底盘管路、25万套重卡球头拉杆以及150万套各种冲压件。

3

6

大湾铝基板多单层线路板项目

LED铝基板,单多层电源板生产线。

5

7

思也其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

建设厂房约10万平方米,从事汽车大梁的生产加工和各类汽车板加工配套,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15万吨。

5

8

东憧铝加工研发及

应用加工产业园项目

铝深加工应用研发中心、建设铝板带柔性切割,铝板钣金加工、铝幕墙板喷涂、铝卷带滚涂、铝板(卷)压花压型、铝制件精密加工、无人机氢燃料储存罐等生产线。

5

9

朝航钢结构

(装配式建筑)制造项目

项目用地1000亩,建设年产100万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制造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新购地340亩,建设年30万吨钢结构(装配式)生产线;二期投资55亿元新购地660亩,建设年产70万吨钢结构生产能力的生产线。

70

10

康桥特种车桥总成及零部件项目

建设特种车桥总成生产线。

3.5

11

澳盛汽车塑料配件及

民用塑料制品项目

建成现代化标准生产厂房,按照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建成高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和无人科技化车间生产汽、摩托车塑料配套产品、民用日用塑料制品和其他相关的塑料制品。

5.7

12

凯恩机械制造扩产扩能项目

新建厂房15559平方米。

1

13

向日葵新型木塑工程建材及制品生产项目

新型木塑工程建材生产基地。

4

14

鎏泉GPX品牌机车产业园项目

GPX机车产业园,其中先期50亩用地建设年产8万辆GPX品牌机车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4

15

立可泓名机车整车生产项目

年产6万辆越野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年产2万台车用电机生产基地。

5

16

布幕机车整车生产项目

休闲娱乐机车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1.5

17

隆睿汽摩离合器及

铝合金配件生产项目

机车离合器、汽车机油泵、真空泵等铝合金配件生产线。

2

18

南胜五金制品生产项目

高级中西餐具、商用厨房用品、家用水槽滤水篮和水槽栅格生产线。

2

19

聚腾辉净化设备制造

智慧产业园项目

建设FFU过滤器生产车间、风淋与货淋室生产车间、实验室通风橱与超净工作台生产车间,研发与产品试验车间。

3

20

吾渝铝合金门窗及幕墙制造项目

地块位于中小企业园浩煌家私以北、巨港以南,建设年产30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及幕墙生产线。

2

21

威立雅环境资源服务中心项目

建设页岩气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采出水、返排液、钻屑、油基泥浆、落地油泥等)无害处理生产线,新型建材资源再生利用生产线,高端环保移动车,无害化处置设施。

10

22

航鑫铝模板项目

建设年生产500万平米铝制品智能产业园(含研发、设备制造、铝制品深加工)项目,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米。

5.7

23

华新工业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水泥窑协调资源化综合利用废弃物项目,其中一般工业废弃物10万吨/年,工业危废物9万吨/年。

2.2

24

宽威25万吨铜杆拉丝

项目

项目占地1000亩,建设年产25万吨连铸连轧生产线、5万吨高铁导线、5万方柔性材料等,主要产品包括8毫米铜线杆、2.6毫米精密铜杆、2.6-0.015毫米精密铜线、电器化铁路架空导线、合金铜精密新材料产品。

20

25

顺博铝灰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年产60万平米新型环保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线。

5

26

华财PVC/PPR管件及

管材制造项目

项目用地40亩,新建约2.6万平方米的厂房,购置、安装注塑机、管材挤出机、热混搅拌机等行业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形成年产12000万只PVC/PPR管件及5000万米管材生产能力。

2

27

槿沐污泥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研发中心及年处理18万吨污泥综合利用项目。

2

28

卓盟再生铝项目

项目用地30亩,建设年产15万吨再生铝锭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年销售额达到7亿元。

4

29

瑞开新型材料项目

建设装配大建筑及新型建筑材料,年产20万立方米。

2

30

汽研院二期项目

项目二期整体占地面积约2900亩,建设内容为试验道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配套服务区、配套设备设施。

14

31

足航钢铁技改(产能转换)项目

建设1130t电弧炉,配套建设1LF精炼炉、预留1VD真空精炼炉和1台方坯连铸机,同时配备自动化加料装置、废钢预热装置、L1L2L3级自动化系统以及完备的余热利用、烟气除尘、处理设施等。

16

32

重汽专用车迁建及升级改造项目

项目共建设5幢(180*48米)厂房和相关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引进智能化设备约30台套,建设年产9500辆专用车生产线。

5

33

江门信远公司摩托车配件生产项目

摩托车轮毂生产线。

2

34

锐尔能公司汽摩线束及电缆生产项目

汽车摩托车线束、电力电缆、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

2

35

众合华创汽摩金属制品标准件生产项目

汽摩标准件(六角螺栓,自锁螺母.不锈钢标件摩托车轮轴等1000多种高强度螺栓)生产及销售。

5

36

机电铸造中心收购项目

收购位于双桥经开区的重庆机电集团铸造中心现有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进行发动机缸体铸造。

10

37

原双湖机电市场资产盘活及续建项目

按地块原规划许可指标对天星片区B10-1/01B11-1/01仓储用地地块(机电市场C地块)项目进行改造、修整,建设成集生产、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工业孵化产业园,乙方通过招商引进企业采取出售或出租方式入驻。

10

38

新中天环保产业园深加工项目

建设废节能灯以及液晶背光源等物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动力电池及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系列厂房和装置。

3

39

大周塑胶五金模具生产项目

建设汽车电子五金模具,生活电器生产线。

1

40

泓通LED光电产品生产项目

LED光电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线。

2.5

41

九牛五金办公、教育照明项目

建设办公、教育等照明灯具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3

42

利霖欣耳机生产制造、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

建设无线通信耳机生产线、电商孵化园等。

2.5

43

禧郎LED灯饰生产项目

建设各种LED灯饰生产流水线。

2.5

44

智胜压铸精加工标准件

生产项目

建设铝压铸、后加工、喷粉生产线。

2

45

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

建设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线并再利用机动车零部件

2

46

昆山力普公司笔电配套硅胶件生产项目

建设生产笔电、光电硅胶、橡胶零部件设计、生产及服务。

3

47

新能源汽车低压信号线束项目

建设新能源汽车各类线束生产线。

2

48

废轮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项目

建设年处理20万吨废轮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项目。

10

49

年处理18万吨污泥综合

利用项目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及污泥综合利用项目。

2

50

重型汽车智能设备研发及运营项目

从事重型汽车智能设备研发、销售及道路运输。

3

51

汽车线束治工具及设备生产项目

建设生产经营汽车配件连接器、线束组装、治工具自动化生产线。

3

52

渝西储配煤基地项目

建设综合性氢能产业园,包括车用动力、军用等各类氢能电源、关键零部件,PEM制氢及加氢等配套设施。

4

53

年处理10万吨废轮胎

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废轮胎低温裂解生产线。

4

54

骏豪公司机车车灯及

塑件生产项目

汽车及摩托车照明灯具生产线。

4

55

卓飞公司汽摩启动杆及铝合金配件生产项目

机车启动杆、踏板及汽车铝合金配件生产线。

2

56

泰诚高精密光学光电半导体设备项目

建设手机镜头全自动无人生产线、车载/安防镜头全自动无人生产线以及手机摄像头模组生产线。

2.2

57

松诺手机器件及光模块生产项目

建设10条自动化手机摄像头马达—VCM生产线和105G光模块自动化生产线。

5

58

海弘电子产品及模具生产项目

主要生产手机及电子产品主板贴片、5G产品电路板贴片、SMT相关产品。

2

59

重庆思钶工业园项目

一期建成年产240万套汽车制动器衬片全套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二期建成年产600万套汽车制动器衬片全套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

3

60

14万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中心项目

建设年处理14万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中心项目,包含:一是再生资源利用(废活性炭再生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利用、废包装桶再生利用、废锂电池拆解回收、有价金属提取);二是无害化(乳化液处理、酸碱废液处理、含重金属废液处理、含氰废液处理);三是废物资源化暂存场;四是废物热处理;五是产学研中心建设。

8

61

年处理15万吨线路板、锂电池、显示屏等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建筑总面积不低于2万平米车间和配套用房。

2

62

年处理10万吨废轮胎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年处理10万吨废轮胎综合利用项目。

4

63

重庆瑞得思达光电新材料项目

工业碳酸锶、电子级碳酸锶、硫磺、锶锰新材料。

10

64

重庆科瑞得稀土新材料项目

稀土锶盐新材料

3

65

重庆元泰新材料项目

氯化锶、硝酸锶、汽车尾气脱硝催化剂、铝电池专用氧化锶、高纯氢氧化锶

10

66

科瑞得酸酐新材料项目

酸酐

5

(二)

大足高新区


147.1

67

台铃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项目

年产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及摩托车200万台,电动三轮车50万台;电机、控制器、充电器产能300万套,车架焊接、喷涂300万套产能。

7

68

金箭科技电动摩托车产业园项目

项目占地200亩,年产电动摩托车、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150万台,车架焊接、喷涂150万套产能。

10

69

富士电梯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年产10000台电梯、扶梯,年产6000台立体停车设备,物流仓储中心、电梯行业职业鉴定重庆培训鉴定中心、研发大楼及产品展示厅。

1.9

70

东永电子配套自建项目

EPE成型品(珍珠棉)、瓦愣纸箱印刷以及环保纸塑产品(纸托)。

5.1

71

光旭汽摩零部件生产

项目

项目占地30亩,达产后实现年税收300万元以上,解决用工约120人,年产汽车发动机罩壳80万套、方向机120万套、摩托车轮轴及衬套250万套。

2

72

重庆奔力机械摩擦材料研发生产项目

摩托车橡胶基摩擦片,纸基摩擦片,碟刹鼓刹总成,离合器蹄块。

2.5

73

通润曳引机电梯配套项目

电梯曳引机研发、生产及销售,项目一期年产10000台,全部达产后年产50000台。

1

74

冠虎机械制造项目

项目占地20亩,建成汽油机、发电机、园林机械设备生产线10余条。

1

75

华锋高端汽摩部件项目

汽车、摩托车刹车系统部件5000万条。

3.5

76

力源碳素电子项目

研发生产汽车电机用电刷、摩托车启动电机用电刷、家用电器电机用电刷、电动工具用电刷、工业牵引电机用电刷、医疗器械用电刷、智能家居电机用电刷、无人机用电刷、通机电机用电刷及各种刷架组件(含电子元件)等。年产电刷过亿只,各种刷架组件2千多万套。

2

77

伟友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项目

项目占地35亩,年产新能源电动车后视镜1900万副。

1.5

78

金辉电梯配套项目

项目占地25亩,主要从事电梯门机系统及零部件、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仪器仪表、钢编箱等的制造,销售。

1

79

施密特扩建项目

电梯、扶梯、别墅电梯、立体车库设备、智能停车系统和电梯配件制造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3

80

艾铭玛机械生产项目

项目占地36亩,建成微耕机、通用机械、割草机等产品生产线10余条。

4

81

臻展热处理生产线项目

项目占地22亩,主要从事金属热处理加工业务。

2.5

82

致优新型管道生产项目

项目占地27亩,年产10000吨以上的高分子复合功能管道。

1.5

83

浙江保利电梯导轨研发生产项目

电梯导轨及井道部件,全部达产后年产10万吨。

4

84

锦升源科技制造项目

项目占地25亩,主要生产汽车前后大灯灯罩、蓄电池外壳、档泥板、仪表盘、中控台、保险杠及其他内饰产品,年产量20万套。

1

85

伟杰新能源电动车配件项目

新能源电动车车架、货架等配件的研发和制造。

3.5

86

金若TPEP新型环保管道

自建项目

衬塑钢管、涂塑钢管、内外涂塑钢管、消防涂塑钢管、涂塑钢质电缆套管、燃气涂塑复合钢管等。

5

87

奇庆汽摩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

项目占地30亩,年产摩托车发动机零部件100万套,汽车电枢轴80万套。

2

88

凯钢飞轮生产项目

(租赁入驻)

通用汽油机飞轮,年产量700万件以上。

1

89

萍亿汽摩配件生产项目

汽车、摩托车标准件、非标准件,摩托车发动机轴,通机拉杆,生产、销售。

1.5

90

鸿茂精密模具项目

项目占地35亩,建成精密五金模具制造、五金件加工生产线20余条。

3.5

91

金页精品环保印务项目

项目占地20亩,包装类产品。

2.5

92

顿功特种设备项目

项目占地27亩,主要从事QTZ250QTZ200QTZ160QTZ125QTZ100QTZ80QTZ63等系列塔式起重机的生产销售。

1.5

93

铃派高端电摩配套项目

年产120万套各类新能源摩托车注塑件及灯具等各类新能源摩托车配件。

3.5

94

大环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项目

工业设计及模具开发、电动车塑料件生产。

4.5

95

庆瓯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项目

电动车减震。

4

96

庆迪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项目

电动车烤漆件及喷涂。

4

97

快联汽配研发制造项目

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模具。

2.5

98

渝联汽配研发制造项目

汽车配件、弹簧、金属杂件、摩托车配件。

1.8

99

康博特通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用发动机、割灌机、油锯、绿篱机、草坪机、通用发动机箱体、压铸产品等。

9.5

100

实创新型钢结构生产

项目

年产3.5万吨新型钢结构。

3

101

国威新能源电动车摩托车项目

年产20万辆电动摩托车、10万辆电动三轮车、10万辆大排量摩托车,及40万台套车架和40万套烤漆喷涂。

6

102

欧亚通新能源电动车部件项目

年产新能源电动车主线1000万根、灯具100万套。

3

103

锐进新材料入驻项目

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包装材料、纸制品包装等。

3

104

华坤新能源电机项目

年产新能源电机200万套、轮毂300万个。

4

105

中之泰新能源电动车部件项目

年产新能源电动车车架100万套、外观件100万套。

4

106

西洲管道生产项目

钢丝网骨架复合管(年产4000吨)、钢骨架复合管(年产4000吨)。

2

107

银翔三轮摩托车生产

项目

三轮车整车油动、电动(年产5万辆),摩托车配件(年产2万台套)。

4

108

尊越汽摩配套入驻项目

汽车摩托车电子件配套生产研发、汽车摩托车线束生产等产品。

2

109

防静电PE膜项目

防静电PE膜。

1

110

隆轩摩托车生产项目

摩托车、摩托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

2.8

111

王滔电梯配套生产项目

电梯滑轨(年产1600吨左右)、电梯配重块(年产1000吨左右)、冷拉钢(年产50000吨)。

2.5

112

嘉新摩托车制造项目

燃油及电动两轮摩托整车15万辆/年、燃油及电动三轮摩托整车5万辆/年。

4

113

施密特电梯研究院项目

电梯轿厢、门、支架、电梯导轨、操纵箱、配重铁等零部件。

1

(三)

大足工业园区


146.4

114

宏优年产3万吨金属制品项目

占地40亩,建设年产3万吨安全爬梯、钢板模等金属制品。

3

115

科思迈电子器件生产

项目

占地35亩,年产50万套扬声器支架配件,汽摩后桥壳、刹车鼓。

2

116

中德五金智能制造产业项目(一期)

建设用地面积约400亩,其中一、二期建设用地约200亩,三期建设用地约200亩。刀具智能化生产,建设五金一站式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10

117

森茂钢丝钢带生产项目

用地60亩,建设年产20万吨钢丝、钢带、钢楸等五金制品生产项目。

9

118

恒洪教学设备生产项目

占地30亩,建设教学设备生产线。

2

119

炬特开关电源生产项目

占地30亩,建设生产轨道交通、电力系统、消防系统、通信系统的开关电源。

2.5

120

生旺不锈钢玻璃杯生产项目

用地50亩,建设年产100万个不锈钢杯、玻璃杯生产线。

3.5

121

嘉耀整体家居生产项目

用地120亩,建设年产8万套智能整体家居生产线。

7

122

耀和五金刀具智能制造项目

用地50亩,建设年产500万套高中低端刀具智能化生产线。

4

123

倍特电动车及配件生产项目

电动车配件及整车组装生产线。

1.1

124

中南巨隆航空铝制板

生产生产二期项目

占地100亩,建航空铝制板生产线。

3

125

刘建专用汽车生产项目

占地30亩,建设年产3000辆专用汽车生产线。

2.5

126

和安汽车零部件生产

项目

占地30亩,转向器、下梁总成、制动器总成系列汽车零部件。

1

127

鼎丰舞台设备生产项目

占地20亩,年产音响、舞台设备20万件。

1.5

128

电动摩托车项目

租用园区企业厂房10000平方米,建设年产3万台电动车摩托车生产线。

1.5

129

金属制品生产项目

租用园区企业厂房8000平方米,建设年产3万吨金属制品生产线,主要生产各种型号螺帽。

1.5

130

五金工具及汽车配件生产项目

建设五金钢锯架、建筑角码、汽车板簧夹子、举升器等五金工具及汽车配件生产线。

2

131

五金制品生产项目

购买原贝多机械设备公司厂房约20000平方米,建设年产3万件建筑五金、日用五金等系列产品生产线。

2

132

新泽西灯饰产业园项目

占地200亩,建灯饰产业园,主要生产灯饰及配件产品。

9.5

133

四叶草LED照明生产

项目

占地100亩,生产LED、室内外及智能照明、太阳能照明、市政工程照明、夜游景观亮化照明等系列产品。

5

134

富牌收割机及后置旋耕机生产项目

占地100亩,主要生产收割机及后置旋耕机,第一年1000台,最终达到6万台。

8

135

创银数控机床生产项目

占地30亩,建设年产3万套数控机床设备。

2.5

136

锦众数控机床生产项目

占地30亩,建设年产3万套数控机床设备。

2.5

137

铭丰铝挡板生产项目

占地30亩,建铝单板生产。

3

138

林伟机械制造生产项目

占地40亩,建设年产20万台微耕机及发电机生产线。

3.5

139

矿山机械及汽车配件生产项目

建设矿山机械及汽车配件生产线。

1

140

专用汽车生产项目

建设年产3000辆专用汽车生产线。

2.5

141

电力配件生产项目

年产5万套电力配件生产线。

3.5

142

容合电力器械生产项目

占地20亩,建设年产10万套电力器械及配件生产线。

2

143

汽摩零部件生产项目

建设年产5万套摩托车发动机箱体、箱盖、汽车启动机电机。

4

144

汽摩备件生产项目

一期,租用园区标准化厂房(三期)0.8万平方米,二期征地40亩,建设年产汽车发动机进气支管、启动电机屈盖、减震器连接头等700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

5

145

手提焊机生产项目

建设年产20万套手提焊机及通机生产线。

2.5

146

数控机床生产项目

建设年产5万套数控机床设备生产线。

3

147

数控机床钣金项目

建设年产5万套数控机床钣金生产线。

2

148

工业传感器项目

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租赁园区四期标准厂房约2000平方米,二期征地30亩,建设年产400万只工业传感器生产线。

3

149

电脑一体机项目

建设年产3万套电脑一体机生产线,主要生产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电脑一体机、查询机等各种电脑一体机。

5

150

新型建材生产项目

建设年产600万平方米幕墙装饰材料生产线,主要生产铝单板、铝制新材料、节能玻璃、防火玻璃等新型建材。

9.8

151

高端智能整体家居生产项目

年产5万套智能整体家居生产线。

5

152

医药装配设备产业园

项目

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租赁大足(龙水)工业园区五期标准厂房5号厂房约8000平方米,二期征地50,在一期建成投产两年后开始启动二期购地建厂事宜,二期建设周期在12个月内完成。建设年产1000套医药设备生产线。

5

(四)

大足石刻文创园


70.4

153

富瑞雕塑与工艺品项目

雕塑与工艺品设计与生产、研发大楼,职工宿舍。

2.5

154

科得平装配式模块化建筑项目

集设计+生产+销售装配式模块化房屋+民宿文创基地。

2.5

155

莲山雕塑艺术基地项目

加工+文创+旅游的雕塑艺术基地。

3

156

琪欣南铝铝艺产业园

项目

铝艺产品研发中心、展览中心、厂房,职工宿舍。

23

157

精维光缘科技项目

三维打印生产车间、研发中心、研学中心等。

10

158

蜀源雕塑文化项目

雕塑研发中心、生产基地、景观石展销。

1

159

德隆艺术景观石加工

项目

景观石、奢石设计、加工、生产,石材再生利用。

1

160

九洲石材加工交易项目

艺术石材、景观石、奢石设计、加工、生产、交易。

1.2

161

祥瑞奢石加工项目

奢石艺术设计、加工、生产。

1.2

162

稀培源景观石设计加工项目

异型石材、景观石、设计、生产。

1

163

家居文创产业园项目

家居文创产业园及相关配套。一期以石雕石材加工销售为主,二期、三期以家居文创为主。

18

164

建发石材再生项目

石材回收利用自动生产线、研发中心等。

6


部门解读:

【文字解读】《重庆市大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 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文件下载:

大足府办发〔2022〕162号办公室通知(红头).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