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127 | [ 发文字号 ] | 大足府办发〔2022〕61号 |
[ 主题分类 ] | 综合政务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2 |
[ 成文日期 ] | 2022-05-09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127 |
[ 发文字号 ] | 大足府办发〔2022〕61号 |
[ 主题分类 ] | 综合政务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2 |
[ 成文日期 ] | 2022-05-09 |
[ 有效性 ]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大足府办发〔2022〕61号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水安全保障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大足区
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和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精神,根据《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要求,结合大足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全区“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基础上,聚焦解决各种新老水问题,系统解决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我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目 录
第一章 面临的形势 6
第一节“十三五”主要成就 6
第二节 面临的形势 12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第二章 总体思路 1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5
第三节 规划目标 17
第四节 规划布局 19
第五节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发展 20
第三章 优化水资源配置 21
第一节 节水优先 21
第二节 推进重点水网及水源工程建设 21
第三节 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 22
第四节 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及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22
第四章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4
第一节 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 24
第二节 实施防洪提升行动 24
第三节 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25
第四节 消除工程防洪安全隐患 26
第五节 推进水文监测设施现代化建设改造 26
第五章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27
第一节 深化河长制工作 27
第二节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 27
第三节 实施水美乡村建设 28
第四节 促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 28
第六章 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30
第一节 依法治水管水 30
第二节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30
第三节 强化水资源监管 30
第四节 强化河湖监管 31
第五节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31
第六节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32
第七节 强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 33
第八节 强化风险管控 33
第七章 水利改革 34
第一节 创新水利前期工作机制 34
第二节 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 34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5
第四节 大力弘扬水文化 35
第五节 推进水利科技和智慧水利建设 35
第六节 深化其他改革 36
第八章 投资规模及实施效果 37
第一节 投资规模 37
第二节 实施效果 37
第九章 保障措施 39
“十三五”以来,全区水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规划目标完成较好,全区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水源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开展胜天湖水库、玉河水库扩建和麻柳冲水库、丰收水库新建等4座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初设审批2座,完成初设审查1座,完成报告编制1座。新开工花朝门、胜天湖、麻柳冲等3座水源工程建设,完成龙景湖水库及花朝门水库竣工验收,胜天湖水库扩建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纳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并开工建设,长征渠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骨干水网逐步形成,新增可供水量1300万m3,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防洪抗旱能力持续提升。统筹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龙岗—棠香城区及龙水建成区濑溪河河段15.28km,实施窟窿河铁山镇河段,淮远河拾万镇、万古镇、雍溪镇、国梁镇河段及小安溪河经开区河段41km综合治理,完成1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整治山坪塘1000口。编制完成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超标洪水防御方案。开展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整治山洪沟6.3km。有效应对15次洪水,全区未溃一堤、未垮一库、未亡一人。实施23眼机井、86口抗旱山坪塘(整治75口,新建11口)和19道石河堰建设,防汛抗旱能力持续提升。
水资源节约集约程度不断提高。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出台《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定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行动、河流水量分配实施方案,用水总量由2015年的1.7938亿m3下降到1.4487亿m3,建成中水回用工程1处,大力推进机关、学校、市政公厕节水改造,万元GDP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1.04%、33.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1提高到0.5037。完成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建成玉滩水库左干渠大足段10.2km渠道,改善灌面3.03万亩。实施濑溪河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泵站20处,总装机947kW,整治改造渠(管)道39条、52km;完成小安溪重点中型灌区建设,建成泵站14处、长度28km,新增灌面0.62万亩(大灌0.37万亩,中灌0.2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面7.17万亩(大灌4.37万亩,中灌2.8万亩)。实施2017—2020年度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9万亩,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区县。
城乡供水安全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龙水至大足城区城市应急供水管道,实现双桥—龙水组团与龙岗—棠香组团供水管网互联。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施水厂改扩建、改进制水工艺、提升源水保障调度能力、扩大供水覆盖面,完成58处农村供水水厂升级改造,建成区级农村供水管理平台1处,新建加压泵站76处,建设及改造供水管网2564km。至2020年底,巩固提升和改善5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
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坡耕地集中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km2,通过建设库滨植被带和水源涵养林,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开展化龙水库、玉滩水库、龙水湖、鸡公岩水库等水源涵养。大力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龙岗污水处理厂迁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永定河、小玉滩河、宝兴河等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河道12km,建成濑溪河至永定河、鸡公岩水库至龙水湖水库水系连通工程,通过补水解决永定河、龙水湖的缺水状况。完成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完成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建设。
水利扶贫成果显著。全力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排查和评价全区农村供水情况,分三期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深化脱贫攻坚户户通工程,现行标准下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动态清零。牵头帮扶玉龙镇,选派41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41户贫困家庭户,前后派出3名党员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帮扶。在9个区级贫困村大力开展水利扶贫攻坚,建设(整治)山坪塘155口,蓄水池10口,整治石河堰2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40亩,新建(改造)泵站6处,高位水池4处,配套管网18km,整治渠道1.1km,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座。
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全面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实现“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全覆盖。全区共设河长553名,在区、镇街两级实行“双总河长”制,深入推进河长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加大河长制工作培训、宣传、巡河、联合执法、水质情况通报、日常督查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护、涉河执法监管。持续推进实施市第1、2号总河长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三排”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三乱”行为。与安岳县签订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川渝河长制联防联控工作落实落地到第一线。出台《大足区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和《大足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媒体曝光方案》,在全区建立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和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落实河段检察官“调查、建议、回访、诉讼”的公益诉讼职责,推动受污染饮用水水源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养殖污染设施拆除。“身边的护河人·河段检察官”,荣获水利部第二届“守护美丽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三等奖。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力有效。通过提升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实施产业扶持和开展生态及美丽乡村建设,我区玉滩、上游、化龙等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达到或超过同类型村组水平,移民饮水、出行、用电、上学、就医等问题全面解决。9个镇(街)25个村(社区)32个村民小组59户102人建卡移民全部脱贫。
依法治水管水水平大力提升。贯彻落实《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重庆市河长制条例》、《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简化水利行政服务,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项,合并6项,实行告知承诺1项并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开展龙水湖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水库安全管理的制度创新。持续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加强水利行业行政执法检查,开展水利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协助开展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
行业能力建设得到提高。建成重庆市灌溉试验中心站、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中心、完成水文站、墒情监测站的建设;更新换代山洪平台3台服务器、92套预警广播,更换92块宣传栏、88块山洪危险区警示牌,加强村级物资保障,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专栏1 大足区“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5年现状 |
目标值 |
2020年 |
指标属性 |
1 |
新增蓄引提供水能力 |
万m3 |
— |
9947 |
1300 |
预期性 |
2 |
新增城镇供水能力 |
万m3 |
— |
8000 |
1200 |
预期性 |
3 |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人口 |
万人 |
[23.87] |
— |
[54.5] |
约束性 |
4 |
农村集中供水率 |
% |
[65.4] |
[85] |
[88] |
预期性 |
5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62.42] |
[90] |
[86] |
预期性 |
6 |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
万亩 |
/ |
3.27 |
2.1 |
预期性 |
7 |
有效灌溉面积 |
万亩 |
47.1 |
50.37 |
49.2 |
预期性 |
8 |
用水总量 |
亿m3 |
[1.79] |
2.02 |
[1.45] |
约束性 |
9 |
万元GDP用水量 |
m3/万元 |
51 |
36 |
[<36] |
约束性 |
10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m3/万元 |
[30.] |
20 |
[<20] |
约束性 |
11 |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
万亩 |
/ |
24.75 |
13.7 |
预期性 |
12 |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
万亩 |
/ |
10 |
5.9 |
预期性 |
13 |
灌溉水利用系数 |
|
[0.481] |
[0.505] |
[0.5051] |
预期性 |
14 |
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 |
% |
— |
86 |
86 |
预期性 |
15 |
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预报设施覆盖率 |
% |
— |
[90] |
[90] |
预期性 |
16 |
水情信息化自动采集率 |
% |
— |
[80] |
80 |
预期性 |
17 |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
km2 |
— |
150 |
160 |
预期性 |
18 |
山坪塘整治率 |
|
[60] |
[100] |
[85] |
预期性 |
19 |
抗旱应急供水能力 |
万m3 |
— |
200 |
200 |
预期性 |
20 |
重要河流“河长制”覆盖率 |
% |
[75] |
[84] |
[100] |
预期性 |
21 |
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
% |
[10] |
[>30] |
[31.2] |
预期性 |
注:1.上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3年或5年累计值。
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含农业农村委组织实施项目。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等指标机构改革后不属于水行政部门主管范围,2020年目标值不再做评估。城市防洪达标率、镇街防洪达标率按相关要求替换为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市积极融入国家水网建设,实施“一核·两网·百库·千川”发展战略,解决防洪薄弱环节、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我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对我区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出新要求。
大足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地、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之一,水利工作应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洪水防御能力,防范化解水灾害安全风险;积极构建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厚植水文化底蕴,建设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水美大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治水管水能力。
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一是节水水平有待提高,节水观念、意识尚未完全深入人心,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二是资源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我区地处涪、沱二江分水岭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大规模开发水资源代价较大,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的纵深推进,2035年我区预计供水缺口达2亿m3,区域内现有水资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三是工程性缺水问题明显,部分区域无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难以有效保障;部分水源工程缺乏配套或年久失修,有水用不出去,效益无法发挥。四是用水结构不合理,区内上游、化龙水库城市供水挤占农业灌溉及河道生态用水问题突出。五是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保障水平差距较大。
水生态形势严峻,河湖健康发展任务艰巨。大足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河流水系源短流小,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绝大部分农村河道多年未疏浚整治,淤塞、坍塌等问题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乡村美观。重要河湖岸线管理范围尚未整合,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堆、乱建等问题尚未根治。各河流水系水生态问题由上游向下游,由支流向干流延伸,窟窿河与濑溪河最终汇入玉滩水库,玉滩水库水生态稳定达标难度较大。
防洪薄弱环节仍然存在,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濑溪河龙水城区沿河两岸防洪标准普遍低于10年一遇,部分区域仅能达到2—5年一遇,雍溪老桥至淮远河与雍溪河汇合口、珠溪镇珠南街至玉河新城及龙石桥至梨子园等城镇人口重点聚居区防洪未达标,防洪风险点尚未消除。防汛预警预报系统不完善,水文监测站点与中小水库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备,局部地区突发强降雨预测预报整体水平不高,水库联合调度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水治理体系亟待完善,水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河库、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稳定长效的水利投入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全面激发社会投入水利建设的活力。水价改革特别是农业水价改革进展较慢,良性水价形成机制难以全面建立。部分水利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水利监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执法队伍执法能力有待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一区两群”、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区总体发展目标,全面融入重庆“水网”建设,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涉水事务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作为解决全区“新老水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紧扣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水利设施短板,补强水利发展弱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保障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水和谐、系统治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治理修复相结合的方针,统筹谋划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维护河湖水系健康,加快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努力实现高品质生活。
坚持两手发力、改革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监管和引导引领作用,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系统解决“新老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投融资模式,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不断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设施完备、调度科学”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河库健康,水质优良”的河库水生态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行业全面监管体系。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规划在2025年大足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57亿m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5。加快构建以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为主、小型水利工程为辅、外来水源为补充的优质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建成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增加蓄量、盘活存量,新增供水能力0.88亿m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稳步提升。加快实施城乡防洪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努力消除现状重点防洪风险点,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5级以上堤防护岸在现行标准条件下达标率达89%。实现全区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防汛预警预报自动化监测全覆盖;加强大中小型水库调度管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
河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河库水系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河库健康评估工作,河库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全区河库水质基本稳定达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突出问题基本解决;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4%以上。
行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水利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及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涉水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明显增强,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水利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基本完成,治水管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专栏2 重庆市大足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三五”规划目标 |
2020年 |
规划2025年底 |
指标属性 |
1 |
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 |
% |
/ |
[86] |
[89] |
预期性 |
2 |
全区用水总量控制 |
亿m3 |
[<1.79] |
[<1.45] |
[<2.57] |
约束性 |
3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m3/万元 |
/ |
/ |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4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m3/万元 |
[<30] |
[<30] |
约束性 | |
5 |
农田灌溉水利用有效系数 |
|
[0.505] |
[0.5051] |
[0.525] |
预期性 |
6 |
新增水库总库容 |
万m3 |
/ |
/ |
0.05 |
预期性 |
7 |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 |
亿m3 |
/ |
/ |
0.88 |
预期性 |
8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90] |
[86] |
[90] |
预期性 |
9 |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
万亩 |
/ |
2.1 |
4.88 |
预期性 |
10 |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
万亩 |
49.2 |
49.2 |
54.1 |
预期性 |
11 |
水土保持率 |
% |
/ |
/ |
>74 |
预期性 |
12 |
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 |
% |
/ |
/ |
[>90] |
预期性 |
13 |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 |
% |
/ |
[90] |
[>95] |
预期性 |
注:1.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按照原标准(工程供水人口20人以上纳入统计范围),从“十四五”开始,自来水普及率统计指标将发生变化(工程供水人口100人以上纳入统计范围)。
3.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
4.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是指纳入生态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录的河流和湖库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现比例。
5.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指集中供水工程实收水费占应收水费的比例。
展望2035年,完备水网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水生态水环境更加优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节水优先,着力构建现代水网,加强城市生活和工业节水管理,挖掘区内水利工程供水潜力,积极构建江河提水和当地水资源联合保障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完善以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实施“一改三提”[1],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采取“以城带乡、以大代小、以大并小”等方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加强重要河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保障重点河流水生态。
积极配合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论证,加快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区内水源工程建设,全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开展大足区濑溪河城区防洪能力提升,实施中小河流等农村水系综合治理,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全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东部片区供水中心建设,实施城区水厂管网延伸及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全力提升水民生保障能力;推进胜天湖水库保护及全区水土流失治理,完善取水、量水监测设施,开展水文、水资源、水灾害监测及防汛预警体系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坚持节水优先,按照“补短板、优结构”的思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配合推进国家重点水网建设,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优化供水结构,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申请。大力推广管用实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全面提高节水水平。要抓好节水载体,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总结推广合同节水做法,加快节水型机关和节水型学校建设,以县域为单元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
配合开展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论证,结合区域水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兼顾长远,统筹好长征渠功能定位、需求分配及干支线布局。积极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优先实施石家湾泵站及石家湾至大足城区、高新区供水线路,利用玉滩水库供水,提前发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足部分供水功能,整合现状供水水源,尽早释放城市供水挤占上游水库、化龙水库、龙水湖农业灌溉及河道生态下泄水量,全面优化供水格局。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大力推进麻柳冲、玉河、丰收、黄木沟等水库新(扩)建工程,大力改善干旱地区河道生态用水、农田灌溉、农村供水缺水状况。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区内水源分布及周边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依托重点河流、水源工程,依照合理灌溉定额及灌溉渠系(管道)布局,大力推进上游水库中型灌区、跃进水库中型灌区、淮远河中型灌区、国梁中型灌区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灌区节水和用水保障。新增灌溉面积4.8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1万亩。积极推进玉滩水库灌区前期论证,系统研究提升珠溪、龙石等镇灌溉保障能力,提升玉滩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围绕实现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通过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条件,提升人均可供水量、水质达标率、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实施“一改三提”,稳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建立健全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及完善农村供水工程水费征收管理工作,提高水费收缴率。
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优化区域供水工程布局,通过推进大足城区水厂、双桥水厂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周边农村及场镇,新建东部片区供水中心、实施三驱水厂扩建等,探索区域规模化、一体化供水。通过优化原水供给、实施水厂扩能、管网延伸继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形成互联互通的农村供水网络,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专栏3 水资源配置工程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长征渠引水工程。基本建成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积极配合开展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
——重点水源工程。实施麻柳冲、玉河、丰收、黄木沟、大白岩、张家沟等水源工程建设。
——灌区工程。配合市水利局开展玉滩水库灌区建设论证,实施淮远河、国梁、上游水库及跃进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农村供水工程。实施大足城区、双桥水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大足区乡镇水厂提质扩能工程、三驱水厂扩建工程及大足区东部片区供水中心建设。
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2]的防灾减灾新理念,合理提升城乡防洪标准,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洪水防御能力。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控,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水旱灾害损失。统筹城区、文创园、高新区建设与防洪保障需求,提升防洪能力,完成重要河流、水库预警断面洪水预报及调度方案、洪水风险图、超标准洪水监测预警方案、旱情应对方案等。加强水库汛期调度,大力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水旱灾害普查。加强抗旱应急供水保障,加大缺水区域季节性蓄水力度,防止出现区域性规模性停水。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加强规划管控,通过明确防洪管控水位,以加强防洪管控为主、防洪工程建设为辅,严格控制防洪不达标增量、逐步削减防洪不达标存量,统筹上下游防洪问题,修编大足区《防洪规划》,有序推进城乡防洪能力提升建设。
实施重点支流濑溪河防洪治理。结合生态理念,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有序开展濑溪河防洪提升工程建设,开展阻水设施调查,实施沿河取水工程整治,结合生态、绿色理念,优先实施智凤至龙水段、中敖至龙岗段等重要防洪薄弱点建设,争取综合治理河道总长度31.9km。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对窟窿河、淮远河、平滩河、高升河等重要中小河流场镇及人口产业聚集重点区河段,针对防洪不达标、洪灾损失大、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结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实施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河道54km。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按照补齐短板、确有所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根据轻重缓急实施3条山洪沟治理。
排查整治防洪薄弱点。明确防洪管控水位,加强新建项目防洪管控,结合城市规划发展,通过增加上游水库及闸堰拦蓄,实施分洪工程,整治河道下游阻水建筑物,搬迁或拆除部分低洼地带居民及建筑,结合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和实施分洪工程相结合,加强1个市级、8个区级防洪薄弱环节排查整治,全面提升防洪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隐患排查、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推进严重阻水河堰整治改造及病险河堰除险加固。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实施堤防水毁及险工段整治。同步推进水库水雨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健全水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加强水文水质监测、预警预报、洪水调度、应急撤离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推进水文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运行管理高效化建设。
专栏4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确定防洪管控水位,修编《防洪规划》,开展龙水分洪工程前期论证,实施濑溪河智凤街道弥陀场至登云场、中敖镇至龙岗街道、智凤街道石磙滩至龙水镇苏家坝、龙水镇乌龟坨至四新堰河段综合治理工程。
——开展窟窿河、高升河、响水滩河、淮远河、平滩河、化龙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治理河长54km。
——开展3条山洪沟治理。
——完成水库安全鉴定,开展新鉴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开展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水文监测设施现代化改造。
以保障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按照“重保护、强修复”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以自然修复为主、治理修复为辅,实施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建设幸福美丽河湖。
全面强化“一河一长”。认真贯彻《重庆市河长制条例》,严格落实河长交接制度,强化河长履职尽责,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及“河段检察官”等协作机制,强化巡(护)河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监督员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管理保护体制机制。
科学编制新一轮“一河一策”并精准实施。积极争取市级示范河流创建,积极参与建设市级河流管理保护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配合“智慧河长”建设,提升河流管理保护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对森林植被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和培育,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及重要河流两岸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执法管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流域水环境整治、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规划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6km2。
坚持以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镇街为单元,结合镇街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推进,实施水系(体)连通、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涵养,强化河(库)管护,统筹解决农村水系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营造安全、生态、美丽的农村河湖,推动乡村振兴。以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高升河、雍溪河、平滩河等河流水系为重点,结合大足石刻文创园、大(足)安(岳)农业园区、隆平五彩田园、雍溪百卉园等打造产景融合的幸福河湖。
全面加强8座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管理,加强水电站绿色改造和现代化升级,推进绿色小水电站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信息管理,推进农村小水电规范、科学及绿色发展。
专栏5 水生态保护
——完成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编制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和重要河道生态流量保障方案。
——推进重要河道水生态修复及争取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
——推进水土保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39.6平方公里。
第六章 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坚持“严管理”总基调,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针对涉水事务,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及《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涉水法律、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维持良好的水事秩序,保障群众合法水事权益。
持续优化、简化水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推广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新模式。探索实施涉水专题“一稿制”、“零跑路”审批新方式,积极探索技术审查方式。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
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加强生态流量监测及管控,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严控取水许可审批,积极推行取水许可证电子证照。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监测,加强水质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水质监管的体系建设与监管力度。
划定涉水生态空间和河流、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河道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流域面积50km2以上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加强岸线功能分区和用途管制,严禁违法违规开发利用河道和水库岸线资源。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
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严格建设质量考核,强化工期、质量、安全及资金管理。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政府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加大重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力度。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能力建设,建立质量与安全监督计划,严格落实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各级质量与安全责任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备案制,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健全质量责任体系。加强设计和建设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和资质资格管理,建立和完善水利行业信用信息评价制度。加强水利投资使用监管,开展水利项目跟踪审计、“三公示”、后评价和绩效评价,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监管,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优化管护模式,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尽快制定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和具体考核实施办法,将水利工程规范化日常管理与年度考核和申报市级规范化、信息化达标考核有机结合,加大投入,确保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加强调度管理,逐步完成水利工程的调度应急预案,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水利工程运行安全责任和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病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全面动态掌握工程安全状况,避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做好汛前检查,编制和完善防洪预案,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立健全防汛值班、预警预报、应急抢险、事后处置等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验收,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最大限度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
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加强对森林植被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和培育,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落实水土流失定期公告制度,加强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建立水土保持监督队伍,全面开展执法检查、行政许可、审批、验收、规费征收等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及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管,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总量及消长情况。
深入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围绕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补齐移民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库区美丽家园建设。围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电商服务和农村专业市场促进库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兴、百姓富。强化后期扶持项目和资金监管,提升后期扶持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及水库移民稳定等重大风险管控,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洪水风险管理,不断完善洪水防御预案,强化防洪预案演练,提高社会洪水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针对水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按照“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强化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加强重大项目特别是长征渠引水工程、濑溪河龙水分洪工程、玉滩水库灌区等重大项目前期论证,抢抓重庆市水源工程建设机遇,高效推进玉河、丰收等水源工程前期进度,改变前期工作思路,对纳入规划项目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高水平策划涉水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宁让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加强各类水库配套、灌溉、抗旱减灾、农村供水等项目储备。
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水利项目,积极研究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政策,吃透政策精神,积极探索水利项目资金平衡及偿还方式,做大债券盘子。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支持,在具体的项目中探索金融支持水利的渠道、模式和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和运营。推进水利工程与文化、旅游、康养等链接,提升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推动财政资金由项目直接投资转向资本金投入。探索水利行业社会化投资模式,开展水利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积极开展水利项目股权化、市场化改革,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以PPP、TOT等多种模式参与水利领域项目建设与运营。
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水利事业,优化人员结构,创新水利人才培养、考核、选拔机制。鼓励干事创业,积极壮大基层水利力量,持续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严格做到为群众服务真情实意,不走过场,鼓励基层调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一支能干事、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积极支持水利人才横向、纵向输送,加快人才流动速度。
以濑溪河、窟窿河、化龙溪、太平河、玉滩水库、龙水湖水库、化龙水库、胜天湖水库等河流、水利工程为载体,做足水文章,以优质水文化推进我区国际文旅名城建设。
利用好重庆市灌溉试验中心站,促进试验站与科研机构及院校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重庆市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优化提供支持。支持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重要河流、已成水利工程、水文监测、水利管理活动等信息动态监测和实时采集。建立流域洪水一体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推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约化应用。对水文测站、水库大坝、农村饮水工程、水电站、中型灌区等监测设施实施智慧化升级改造。积极配合市级中心数据库等水利大系统平台,结合资源互融、数据互享、信息互通及预测预报、工程调度和辅助决策提出应用需求。持续开展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集约化建设。推进水利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着力提升水利行政审批能力。完善水利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挖掘水利行业政务数据应用价值。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许可公示、“一窗受理、一窗出件”和“好差评”制度,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性办”,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新模式,探索实施涉水专题“一稿制”、“零跑动”等审批新方式。坚持阳光用权,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探索水权改革,探索水利产业发展机制,持续推动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小型水库移民安置、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改革。
根据规划目标和主要建设任务,在分析“十三五”完成投资及其结构的基础上,统筹分析中央、市级、区级投资和项目法人的资金筹措可能性,规划总投资144.68亿元,其中“十四五”规划完成投资65.43亿元,远期规划投资79.25亿元。
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各行业用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始供水后,区内上游、化龙等水库长期被挤占的农业及生态用水将逐步退还。随着麻柳冲水库新建工程、玉河水库扩建工程等水源工程建成投用,将有效保障我区局部地区生产生活和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状况。上游水库灌区、跃进水库中型灌区的实施,将大大提升我区农村灌溉供水保障能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东部片区供水中心、三驱水厂扩建等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将大大提升区域供水保障能力,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洪水防御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开展防洪能力提升行动和加强防洪管控,龙水城区等防洪薄弱区域的防洪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病险水库整治后,下游防洪风险将大大降低,结合非工程措施建设,防洪减灾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随着水土保持、水资源涵养、中小河流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推进,将有效修复河流生态,改善场镇、村落等沿河居民滨水环境,促进沿河两岸产业发展,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移民后扶成效将大大提升。胜天湖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点将纳入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玉滩等大中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乡村将更加美丽,公共服务将更加完善,产业将更加兴旺,群众将更加富有,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上下协同、执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议事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千方百计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级落实目标责任。
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水利资金投入,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水利建设,千方百计用好重庆市“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利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与运行。
注重规划执行。明确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的责任人和进度节点,有序推进规划项目实施。抢抓项目前期落实,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征地移民等重大问题,加快审批进度,积极筹措资金,助推项目上马开工建设。
强化评估。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和重大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