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粮油单产提升攻关 行动方案的通知
大足农委发〔2024〕5号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粮油单产提升攻关
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粮油单产提升攻关行动方案的通知》(渝农办发〔2023〕68号),我委编制了《重庆市大足区粮油单产提升攻关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1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重庆市大足区粮油单产提升攻关行动方案
为提高水稻、油菜、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按照《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粮油单产提升攻关行动方案的通知》(渝农办发〔2023〕6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粮油作物大面积生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基于对大面积生产现状和专家(试验、示范)产量的深入调研,找准增产短板。立足区域生产条件,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技术模式,重点解决品种、密度、病虫害防控、收获损失、劳动力缺乏等问题。整合项目打造高水平示范点(区),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实施技术指导服务,推动核心技术落地,带动大面积生产。
(二)基本原则
——突出关键作物,分层次推进。按照产需形势、单产潜力,突出主要作物,分三个层次层层推进。第一层次以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大豆、玉米两个作物作为工作重点,率先启动单产提升行动,力争尽快实现突破;第二层次以产能提升有需求的水稻、油菜等作物为主,由市级指导各区县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实施;第三层次由区县组织有意愿的乡镇和大户在当地主要作物上实施。通过加强科技攻关,加快集成推广,全面提升单产水平,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
——突出技术集成,早见效见长效。立足当前,强化现有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加快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着眼长远,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加强协作攻关,做好技术储备,加快转化应用,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
——突出力量集聚,补齐短板弱项。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作用,协调各部门支持,科研、教学、推广全程参与,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加大投入,形成推进单产提升的工作合力,着力破解良种选育、地力提升、农机研发、主体培育、产后加工等方面难题。
——突出示范带动,促进均衡增产。坚持整建制推动,立足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统筹兼顾主产区和非主产区、高产区和中低产区,明确不同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攻方向,打造示范基地和优势产区,将中低产区提升为高产区、高产区打造成标杆区,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突出绿色高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与增产结合、节本与增效兼顾、产量与品质并重,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立体复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二、目标任务
(一)单产目标任务
实施油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稻+再生稻、直播水稻单产提升行动,按照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的工作打法,由点到面、由片到区,全要素集成、分作物实施、整建制推动,带动大豆单产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玉米、油菜每年提高1—1.5个百分点,水稻单产每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力争到2030年粮油作物平均单产提高10%左右,逐步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接近主产省市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2024年。创建部级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示范区1个(1个5000亩市级示范片、23个区级1000亩示范片、265个镇街级100亩示范方),区级大豆+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片10个,中稻+再生稻、直播水稻示范片各2个,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市、区、镇三级示范片通过大面积推广成熟技术,坚持点面结合区域带动,提升示范区单产,带动全区大面积平衡增产。
(二)面积目标任务
创建部级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示范区1个(1个5000亩市级示范片、23个区级1000亩示范片、265个镇街级100亩示范方),区级大豆+玉米单产提升100亩示范片10个,中稻+再生稻、直播水稻1000亩示范片各2个,创建作物面积5.95万亩以上,市级以优质稻、油菜等特色粮油作物为主。
建设市、区县、乡镇各级示范片303个,示范面积5.95万亩(见附件1),实现涉农镇街示范全覆盖。
——市级。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示范区(其中,建5000亩市级示范片1个),重点示范大面积、全域性、全产业链的增产技术模式。
——区县级。大豆+玉米单产提升100亩示范片10个,中稻+再生稻、直播水稻1000亩示范片各2个,油菜单产提升区级1000亩示范片23个,重点开展区域性增产攻关。
——乡镇级。油菜单产提升镇街级100亩示范方265个,重点破解当地增产难题。
三、技术路径
依据我区区域特点、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分作物、分环节提出增产核心技术。
大豆:大力推广耐荫耐密、抗倒品种,以支撑带状复合种植加快发展。重点发展间套复种,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将密度提升至8000株/亩以上,因地制宜示范机耕机播机收技术;分模式采取针对性施肥措施;防好豆荚螟、蚜虫、锈病等病虫害。
玉米:大力推广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组织开展高产耐密品种对比筛选,遴选一批株型紧凑耐密植、综合抗性突出的高产品种;大力示范推广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将密度提升至3000株/亩以上;采取播前拌种,防控地下害虫,提升出苗整齐度和成苗素质;改满田撒施肥料为条施、穴施、测深施肥等;重点防控玉米螟、大小斑病、纹枯病、粘虫等病虫害。
水稻:在品种上,推广超级稻品种,加强耐高温、抗倒伏、抗稻瘟病等高产优质品种推广,推进早熟、高产品种推广,推广再生能力强、耐碾压、宜机收的高产优质再生稻品种。通过主推技术示范和关键环节突破,重点解决好传统种植区“稀大窝”和病虫害防控难点,逐步集成运用机收蓄留再生稻技术。采取集中育秧、适时移栽等方式,提高秧苗素质;推广机插秧、新型直播等播栽技术,将平均密度提升至10000窝/亩以上;防好“两病三虫”——分别是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油菜:重点解决好品种选择、轻简种植、肥料利用率低、机收损失高等问题。推广优质高产、含油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运用播前拌种轻简直播技术;运用配方肥或缓释肥侧施,增施硼肥;蕾薹期开展“一促四防”,重点防控菌核病;开发油用、菜用、花用、肥用、蜜用等多功能;实施以密适机、专用割台、喷施化控剂等机收降损技术措施,示范区机收损失率降低至10%以下。
四、重点任务
按照“摸清底数、抓住关键、强化支撑、量化目标”的要求,聚焦“当年见效、措施配套、支撑保障”三类重点任务,分层次推进落实,确保2024年取得明显成效,打牢中长期单产持续提升基础。
(一)突出关键要素,尽快落地见效
1.围绕“良种”,加快品种推广。加强现有品种对比筛选,遴选推广一批单产潜力大、高产抗逆强、稳产易种植的品种。依托种业振兴行动,加快主推品种推广更新换代,重点推广高蛋白高产大豆、“双低”和早熟油菜、耐密高产玉米等品种示范。
2.围绕“良法”,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立足我区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主推技术展示示范,加大技术补助力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快熟化优化的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组织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作用,组织专家开展前瞻性技术试验示范,明确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加快技术熟化和本地化,着力破解粮油生产技术瓶颈,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相关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全面梳理单产提升面临的短板弱项,分区域分品种形成问题清单,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梳理集成攻关,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3.围绕“良机”,加快农机推广。推广应用适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多功能型耕整、适宜水田作业的履带式耕整、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等耕整地机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推广普及适宜玉米(大豆)密植的高速精量免少耕播种机,加快推广水稻钵苗(毯苗)栽插、油菜直播机械,切实提高播种(栽插)质量。发展分品种专用高效低损联合收割、再生稻低碾压专用收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收获、丘陵山区轻简型收获等机械,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机收损失。加快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绿色烘干设施装备。优化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对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机械推进优机优补,加快老旧机械淘汰更新。加强农机手培训,提高机手精细操作技能。
4.围绕“良制”,加强耕作制度创新。以稻油轮作和宜机化为目标推进耕地整治,以合理茬口衔接为目标完善稻油育秧(苗)移栽配套技术和设施,以适应水旱轮作为目标完善灌排技术和设施。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用地与养地作物、水稻与旱地作物合理轮作和倒茬,解决大豆重迎茬、玉米连作障碍等制约单产提升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发展间作套种,稳步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提高关键技术环节到位率,着力提升间套作单产水平。
(二)落细配套措施,夯实增产基础
1.聚焦“创高产”,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依托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等项目,推进整镇、整区、整建制示范,在主产区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围绕大豆、玉米和油菜等作物,组织开展高产竞赛,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国有农场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推介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新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方、挖掘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2.聚焦“减损失”,强化防灾救灾减灾。立足本地气象灾害类型和发生特点,重点加强干旱、低温寡日照、倒春寒、高温热害、洪涝(渍害)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组织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科学应对灾害发生,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针对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重点加强玉米穗部穗期病虫害、油菜菌核病、水稻稻瘟病和“两迁”害虫等病虫害防控,做好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强化支撑保障,促进持续增产
1.聚焦“良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聚焦永久基本农田,综合采取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管护利用等措施,加快健全农田灌溉排水设施体系,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协同区水利局推动加强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五小水利”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提高水源调蓄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加强耕地地力提升,结合本区域耕地质量、耕作制度、生态环境、生产条件,采取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重点推广土壤酸化治理等关键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构建肥沃耕作层,夯实单产提升基础。
2.聚焦“强素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支持大型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技术集成入场入社活动,为粮油类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增产方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建社企对接乡村服务站,承担单产提升示范观摩、巡田指导等产业链分工。加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豆玉米单产提升专题班。实施“千员带万社”行动,指导粮油主产省份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支持服务主体围绕粮油作物生产的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
3.聚焦“产业链”,推进产业化经营。依托产业强镇和主产区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带动农户提高粮食油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引导粮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带动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粮油加工专用设备研发与应用推广,切实提升粮油行业加工水平和综合效益。集成推广减损增效、提质减排的加工技术与装备,推动粮油加工环节减损增效。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粮油科。
(二)强化督促检查。各级示范片要建立档案和工作到户台账(包括物资采购发放、示范户名册、指导培训等资料),责任落户到田。市级示范片收获期应组织市级以上专家测产,市级以下示范片由当地测产,资料存档。
(三)强化资金保障。整合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单产提升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用于示范建设。
(四)强化技术指导。市级整合市农科院、市农技总站、市种子站、西南大学、区县农技部门等专家资源,分作物在全市范围提供技术服务和巡回指导(见附件2),各地要加强与专家沟通对接,主动联系、争取技术支持。
(五)强化机制创新。实施中探索行政与科研相结合、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单产攻关。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对技术的运用和辐射带动。
(六)强化交流沟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示范培训和现场观摩,促进技术模式向更大范围辐射运用。关键时节,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统计数据上要提供有力佐证材料。
(七)强化宣传报道。利用传统及新兴媒体,将行动中的好做法、经验典型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1.全区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示范(行动)任务表
2.全市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百千万”服务专家团队
附件1
大足区2024年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示范(行动)任务表
单位:个
油菜部级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县 |
市级千亩片 |
区县级千亩片 |
乡镇级百亩片 |
备注 |
1 |
1 |
37 |
265 |
|
附件2
大足区2024年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示范(行动)
指导组成员名单
(一)区级指导组
指导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重庆市大足统计局农调队
组 长:龙建洪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副组长:陈贯红 重庆市大足区统计局副局长
指导专家:
蒲应权: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粮油负责人;
王朝华: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粮油科七级职员;
王权志: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雷捷维: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科科长;
何 丹: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土肥科负责人、农艺师;
邱露露:重庆市大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
陈秀英: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农机管理科农艺师;
陈多香:重庆市大足区农广校负责人。
(二)镇街执行组
执行单位:24个涉农镇街
执行人:24个涉农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经发办负责人
指导员:镇街具体承办农技人员、经发办经办人
附件三
全市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百千万”服务专家团队
(一)水稻专家组
曾卓华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组长)
方立魁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副组长)
李经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李贤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张颖韬 重庆市种子站副站长
张致力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李 尚 重庆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姚 雄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詹林庆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二)玉米专家组
杨 华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组长)
易 靖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副组长)
郭 伦 重庆市种子站副站长
霍仕平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蔡一林 西南大学教授
蔡治荣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柯剑鸿 重庆市武陵山研究院研究员
田贵康 重庆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正高级工程师
赵敬坤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三)大豆专家组
张晓春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组长)
刘 伟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副组长)
张继君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胡昌礼 重庆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正高级工程师
易泽林 西南大学副教授
杜成章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唐世义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博士
王泽乐 重庆市种子站博士
李红梅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四)油菜专家组
黄桃翠 重庆市农科院研究员(组长)
刘 丽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副组长)
李加纳 西南大学教授
徐洪志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彭维钦 重庆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周天云 重庆市种子站推广研究员
周 佳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大足农委发〔2024〕5号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粮油单产提升攻关行动方案的通知(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