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农业农村委员会>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履职依据>其他公文
[ 索引号 ] 11500111MB16656026/2021-00641 [ 发文字号 ] 大足农委〔2021〕269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 成文日期 ] 2021-07-22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MB16656026/2021-00641
[ 发文字号 ] 大足农委〔2021〕269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 成文日期 ] 2021-07-22
[ 有效性 ]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大足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足农委〔2021269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印发《大足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

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渝农办发〔2021109号)有关要求,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结合区实际,特制定了《大足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按照要求,抓好落实。

附件:大足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722

(此件主动公开)


大足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渝农办发〔2021109号)有关要求,我区将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为做好相关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2021年,通过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2个,推广技术模式3个,辐射带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二)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2021年通过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3个,主要推广技术模式3个,推广基地率先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辐射带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三)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2021年通过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行动,开展大闸蟹等肉食性水产动物养殖配合饲料替代率不低于60%

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通过实施2021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1个。2021年通过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推广点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不少于5%,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同比平均减少不少于10%,形成用药减量化技术模式,养殖者规范用药水平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兽药残留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五)水产种业质量提升。开展全区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做好名特优及土著品种的保种、育种及开发利用工作。建立水产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1个,形成水产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规范。示范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新品种,辐射带动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广泛参与,提升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

1.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充分利用宜渔稻田,以稳粮增收为基础,以规模化、特种化、产业化、标准化为要求,优化稻、鱼品种,积极发展+X”种养模式。

2.积极推广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模式。该模式基于鱼、水生植物共生原理,利用鱼类与植物的共生互补,池塘水面进行无土栽培,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池塘渔业生产中水体原位修复和富营养化物质消纳减控,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降低养殖成本、生态节能。

3.稳妥探索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技术模式。科学确定生态容量,发挥鱼类对水体的净化和修复功能,探索一投三不投的净水渔业发展模式。
    (二)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

1.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应用三池两坝养殖模式,结合复合生态沟塘技术,按照养殖面积5%-8%的比例建立沉淀池、生态净化池、湿地洁水池和过滤坝等设施,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方式进行处理,使排放尾水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或利用池塘排水沟,通过构建生态净化渠、分级停留区、旋流沉淀区、层级沉淀区、生物净化区等复合生态沟塘净化设施,实现污物沉淀净化,水体循环利用,节水减排。

2.实施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池塘养殖污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3.实施流水槽+”尾水处理模式。通过在池塘、稻田(非基本农田)田埂或环沟中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化养鱼流水槽,与池塘或稻田形成一个闭合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水两用、生态循环

(三)水产养殖用药减量

一是推广生态养殖减少用药。以生态环保、产品安全、节能减排为导向,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一批符合生态健康养殖要求,操作简单,适宜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使用尾水生态治理、以渔净水等生态减药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尾水处理、水体清洁过滤等养殖设施设备。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池塘一改五化生态集成养殖、池塘鱼-水生植物循环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多营养层次养殖等先进养殖技术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用药减量,全面提高生态防病的综合水平。

二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用药。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掌握病原分布、流行趋势和病情动态,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及时发布病害预警,强化疫病防控与突发疫情处置。推广应用疫苗免疫等预防技术,实施苗种产地检疫,开展无规定疫病水产苗种场创建,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降低滥用药风险。

三是依法精准用药减少用药。建立规范用药制度。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等,由执业兽医出具处方笺,并在其指导下使用,依照处方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加大依法、科学用药技术的宣传与指导,把法律和技术送到养殖者手里,深入基层、深入池塘进行现场指导。

四是使用优质苗种减少用药。指导使用合法生产的优质水产苗种,苗种生产单位要依法规范进行苗种生产,确保苗种质量和不携带疫病,鼓励创建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对于采购外来苗种,养殖者要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生产单位的正规苗种,杜绝使用不明来源苗种。鼓励优先选用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并经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的水产良种。对于自繁自育的苗种,养殖者做好亲本选育和病害防控等技术措施,保障苗种质量和不染疫病,提高水产养殖动物成活率。

五是加强日常管理减少用药。指导养殖企业加强养殖管理,健全内部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从苗种质量、养殖环境、水质监测、密度控制、病害防治、兽药使用、产品检测等贯穿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水产养殖生产和用药记录制度。各镇街要加大养殖生产的监管力度,监督投入品规范使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四)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

积极推进大闸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类试验示范。

(五)水产种业质量提升

以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为主要对象,因地制宜、稳妥开展水产新品种试验推广,选择1个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试验推广基地,围绕重点品种开展生产性能测试。持续推进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加快先进育种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联合育种工作机制。

、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67月)。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选择确定推广点,启动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二)实施阶段(810月)。通过技术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等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
   (三)总结阶段(1112月)。进行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总体情况、取得成效、典型案例、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建议等

、有关要求

各镇街要按照五大行动方案要求,加强与渔业科配合,联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抓好行动实施和各项工作落实,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扩大辐射带动范围。于2021111日前,将全年工作总结报渔业科。


文件下载:

大足农委〔2021〕269号关于印发《大足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1).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