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5889171935/2022-0000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综合政务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经开区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 | 2022-03-09 |
[ 成文日期 ] | 2022-03-09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5889171935/2022-0000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综合政务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经开区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 | 2022-03-09 |
[ 成文日期 ] | 2022-03-09 |
[ 有效性 ]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请各相关单位加大宣传力度,涉及应用场景的单位主动对接市级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确保“一卡通一码通”在我区全面推广和正常使用。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渝府办发〔2021〕13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
工作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有关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渝快办”平台)为依托,将我市居民服务各类卡、码、证功能融合至社会保障卡,形成居民服务卡,通过“渝快办”平台生成“渝快码”,作为我市“城市码”,打造我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服务管理新模式。在高频公共服务卡、码、证应用场景,实现线下通过居民服务卡刷卡、线上通过“渝快码”扫码,让群众获得更加便捷的服务。
2021年,完成我市居民服务各类卡、码、证梳理,建设“渝快码”平台,针对医保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社区管理等高频服务应用领域,推出一批基于居民服务卡刷卡、“渝快码”扫码获取服务的应用场景。
2022年,完善全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服务管理体系,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场景应用向个人税费缴纳、生活缴费、非税缴纳、就医住院、待遇申领、罚款缴纳等领域延伸。持续推进在各类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助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
二、功能定位
居民服务卡、“渝快码”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一)身份凭证功能。关联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有关信息,在业务办理、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场景可作为个人身份凭证,享受我市各类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
(二)电子证照功能。关联个人电子证照、资质等有关信息,在用户本人授权前提下,可通过居民服务卡、“渝快码”,查询、复核个人有关资质证明、电子证照等信息。
(三)自助业务查询和办理功能。用户可以持居民服务卡、“渝快码”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自助终端、服务大厅等多种渠道自助查询和办理业务。
(四)支付功能。通过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可实现个人税费、生活费用、非税、公共交通等费用支付。
三、工作任务
(一)加大居民服务卡发行力度。推进我市居民服务卡(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提供用卡人员信息核验等基础支撑,对接“渝快码”相关服务能力,实现卡、码功能同步。加强居民服务卡应用安全,改善居民服务卡应用环境。
(二)建设“渝快码”平台。依托“渝快办”平台,制定发码规则,生成“渝快码”,提供申码、制码、亮码、验码等功能,并按照业务场景需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系统对接,实现线上“一码通”;线下居民服务卡通过对接“渝快码”,同步实现线下“一卡通”。
(三)推进服务场景应用。推动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高频居民服务领域的应用,构建全市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管理、应用、服务体系。
1.推动在政务服务办事场所的应用。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可作为个人身份凭证,关联个人电子证照,在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政务服务办事大厅、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村社便民服务点申办事项。
2.推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实现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全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购药、挂号、取号、查询、打印报告单等就医全过程应用。实现居民服务卡、“渝快码”用于查询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等居民健康信息,以及其他医疗健康领域应用。
3.推动在城市交通领域应用。实现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轨道交通、公交客运等城市交通领域应用。
4.推动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实现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方面的应用。
5.推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现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个人税费缴纳、生活缴费、非税缴纳等方面的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服务应用场景,将适合通过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开展的服务陆续接入“渝快码”平台。
(四)加快部门和单位业务系统改造。根据场景需要,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开展各类卡、码、证涉及的服务及事项系统适配改造,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结合实际增加居民服务卡、“渝快码”的识别能力,实现现有场景的应用。无系统支撑的应用场景,可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建设相应的信息化系统。
(五)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及应用。完善应用场景数据供需对接机制,梳理应用场景数据需求,制定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和责任清单,及时进行数据编目、数据挂接。以社会保障卡数据为基础,围绕自然人管理对象,建立自然人综合数据库及其配套的数据校核机制。
(六)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居民服务卡、“渝快码”的各类密钥载体、终端设备、后台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服务标准,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安全检查,确保用卡、扫码过程中的信息与资金安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统筹推进“渝快码”相关工作,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具体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相关工作,市大数据发展局负责统筹推进数据共享,市公安局牵头建设居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提供实名核验、实人核验、身份凭证等功能。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做好资金保障,推动本部门和单位、本区县系统适应性技术改造,实现与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对接融合,有序推进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各种服务场景的应用。要加强工作衔接和业务协同,指导基层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确保工作各环节运行顺畅。
(二)建立联络机制。市政府办公厅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一码通”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明确1名处级联络员,并通过市政府公共政务邮件系统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联系人:余蕾杰;联系电话:89016078;邮箱:yulj@cq.gov)。联络员负责及时传递工作任务要求,跟进工作推进情况。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大“一卡通一码通”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宣传机制,重点围绕群众关注的居民服务卡、“渝快码”服务应用功能,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介进行宣传,引导群众充分知晓并熟练掌握居民服务卡、“渝快码”在各类应用场景的使用,形成良好的用卡(码)环境。
(四)狠抓工作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条逐项细化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工作措施,清单化打表推进,要认真分析评估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将工作推进情况报送市政府办公厅,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市政府督查办要加强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协调配合不力、组织保障不足,造成工作延误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