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公报>2023> 第三期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冬菜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

日期:2023-07-10

大足府办发〔202386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冬菜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大足冬菜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710

(此件公开发布)


大足冬菜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大足冬菜产业,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启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到2027年,建成冬菜良种繁育基地1个,培育大足冬菜专用品种1个以上;全区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鲜菜总产量达到23万吨,初加工存坛1.75吨,精深加工销售1.2万吨,发展餐饮及连锁店、代理点80家以上,冬菜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1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培育推广良种良法。与国家和市级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冬菜提纯复壮、品种筛选、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科研工作,培育高产冬菜新品种。2027年,打造冬菜良种繁育基地1个,培育大足冬菜专用品种1个以上,大足冬菜良种实现全覆盖。

(二)着力推进高标准基地建设。以棠香街道、龙岗街道、智凤街道、龙水镇、珠溪镇、中敖镇、三驱镇、宝兴镇、龙石镇、高坪镇等10余个镇街为发展中心,逐步扩大冬菜基地面积。以龙岗街道、珠溪、中敖、宝兴等镇街为重点,打造“稻+冬菜”“蚕桑+冬菜”基地。到2027年,力争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冬菜生产基地5万亩。

(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种植加工技术。加快大足冬菜规范化、轻简化生产进程。制定推广大足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制定全过程生产标准,加强新型生产工艺、加工设备等研究。通过项目引导示范,推广设施化、轻简化生产模式,引进农机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工厂化育苗、栽培、收割、植保等全过程的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到2027年,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水平达到80%以上。

(四)加速研发冬菜核心产品。委托科研机构研发冬菜食用方法、冬菜方便包装等,鼓励冬菜企业自主创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消费市场、销售层面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生产方便面配料包、重庆小面冬菜调料、冬菜全宴、冬菜酱油、冬菜预制菜、冬菜佐餐食品、冬菜香肠、冬菜肉包、冬菜肉粽等市场针对性强、花色品种齐全、特色个性鲜明、档次价格合理的产品。到2027年,培育产值上亿的冬菜加工企业1家,冬菜加工品种增加30个以上。

(五)做靓冬菜公共品牌。建立健全“大足冬菜”公共品牌管理制度、准入体系和使用规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市级以上知名商标品牌”“两品一标”品牌。发展壮大一批品牌企业群体、扶持打造一批名特优产品、培育创建一批重点商标品牌,实现区域、产业、企业品牌相互包容、相互提升。到2027年,新增市级以上知名商标品牌1件、“两品一标”1个。

(六)布局冬菜销售网点。建设大足冬菜中央厨房,打造大足冬菜名菜、名厨、名馆,突出消费体验感。在区内布局 30 家大足冬菜产品专卖店(代理点),在其他城市布局连锁店(代理点)50 家以上。与餐饮协会、大型餐饮连锁集团、机关食堂等签订协议,让大足冬菜以主要食材或者便携包等方式进入餐单。纳入“天下大足-大足好礼”礼品包。到2027年,冬菜新菜品增加20个以上,年销售量达到1.2万吨以上。

(七)挖掘冬菜文化内涵。挖掘、整理大足冬菜传统制作技艺、品牌故事,建立大足冬菜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学术体系,启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支持龙头企业提档升级集“农、工、文、贸、旅”为一体的“大足冬菜博物馆”,提升“大足冬菜”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八)开发冬菜特色文旅。依托冬菜种植区、加工区、博物馆等,建立“千亩风脱水长廊”和“万坛家乡味游园”等乡村旅游版块,开发集历史文化观光、非遗技艺体验、特色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冬菜文化景区、冬菜特色小镇。联合科研院所、知名高校,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特色订制科普课堂、田间体验等活动,吸引区内外中小学生研学实践。

(九)强化产品营销推介。成立大足冬菜产业商会,建立“微商+电商+认养+可视农业”的“宣产销”一体化平台,持续稳定推动冬菜产业发展。每年举办1次大足冬菜开坛节;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农交会、农博会、西洽会、电商节等展示推介活动;加大在互联网、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宣传媒体上的推介力度,与大足石刻、大足五金同频宣传,提高大足冬菜知名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购、储藏、销售冬菜,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运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直销配送、农超对接、开设专卖店等营销方式,不断提升大足冬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足冬菜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见附件1),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二)争取政策支持。将冬菜产业作为全区重点农业产业予以支持,纳入区级相关产业规划和投资项目计划,并积极争取纳入市级相关产业规划和投资项目计划。加大用地支持,加强对冬菜产业加工厂等项目的用地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统筹整合1000万元涉农资金专项用于冬菜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加工设施设备、科技研发、品牌打造、销售网点建设、农旅一体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引导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冬菜产业发展融资的支持力度。

附件:1.大足冬菜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

2.大足冬菜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

重点任务分解表

3.大足区各镇街冬菜产业发展计划(20232027年)

   


附件1

大足冬菜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

长:徐晓勇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罗晓春区委副书记

区政府副区长

员: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供销社、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各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冬菜产业发展工作,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农业农村委,由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附件2

大足冬菜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重点任务分解表

重点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备注

(一)大力培育推广良种良法

打造冬菜良种繁育基地1个,培育大足冬菜专用品种1个以上,大足冬菜良种实现全覆盖。

区农业农村委

区科技局、各相关镇街

(二)着力推进高标准基地建设

力争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高产优质冬菜生产基地5万亩

区农业农村委

各相关镇街

(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

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水平达到80%以上

区农业农村委

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各相关镇街

(四)加速研发冬菜核心产品

力争培育产值上亿的冬菜加工企业1家,冬菜加工品种增加30个以上。

区农业农村委

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

(五)做靓冬菜公共品牌

新增市级以上知名商标品牌1件、“两品一标”1个。

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委

各相关镇街

(六)布局冬菜销售网点

建设大足冬菜中央厨房;与餐饮协会、大型餐饮连锁集团、机关食堂等签订协议,让大足冬菜以主要食材或者便携包等方式进入餐单;发展餐饮及连锁店、代理点80家以上;冬菜新菜品增加20个以上,销售量达到1.2万吨以上。

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

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各相关镇街

(七)挖掘冬菜文化内涵

启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档升级“大足冬菜博物馆”。

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

区委宣传部、区市场监管局、各相关镇街

(八)开发冬菜特色文旅。

建立“千亩风脱水长廊”和“万坛家乡味游园”等乡村旅游版块,开发冬菜文化景区、冬菜特色小镇。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特色订制科普课堂、田间体验等活动。

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

区委宣传部、各相关镇街

(九)强化产品营销推介

成立大足冬菜产业商会,建立“微商+电商+认养+可视农业”的“宣产销”一体化平台,持续稳定推动冬菜产业发展。每年举办一次大足冬菜开坛节;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农交会、农博会、西洽会、电商节等展示推介活动;加大互联网、电视、报刊、新媒体、高速路及公交站台广告牌等宣传推介力度,与大足石刻、大足五金同频宣传,提高大足冬菜知名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购、储藏、销售冬菜,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运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直销配送、农超对接、专卖店等营销方式,不断扩大提升大足冬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区农业农村委、区工商联、区商务委

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区供销社、各相关镇街


附件3

大足区各镇街冬菜产业发展计划

20232027年)

单位(亩)

序号

所属

镇街

现有

面积

新发展面积

新发展

总面积

2027

预计

总面积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1

棠香

1200

480

1440

960

960

960

4800

6000

2

龙岗

1500

600

1800

1200

1200

1200

6000

7500

3

智凤

600

240

720

480

480

480

2400

3000

4

龙水

800

300

900

600

600

600

3000

3800

5

珠溪

3000

1200

3600

2400

2400

2400

12000

15000

6

中敖

1000

400

1200

800

800

800

4000

5000

7

三驱

1000

400

1200

800

800

800

4000

5000

8

宝兴

500

200

400

400

400

400

1800

2300

9

龙石

300

120

360

240

240

240

1200

1500

10

高坪

200

80

240

160

160

160

800

1000

合计

10100

4020

11860

8040

8040

8040

40000

50100


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

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全区农业“12345”发展思路,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品牌、研发等为一体的稻渔全产业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到2027年末,稻渔(以稻鱼、稻虾为主导,辐射带动稻蟹、稻鳖等产品)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大米、菜籽油、水产品品牌10个以上,实现产值40亿元。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与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推动稻渔产业链全面发展。

(一)夯实稻渔产业基础。

1.强化规划引领。以大安现代农业园区西部片区(铁山镇、高升镇、三驱镇、季家镇)、东部片区隆平五彩园区(拾万镇、石马镇、金山镇)为核心,以水稻主产区邮亭镇、龙水镇、万古镇、国梁镇、雍溪镇等镇为重点,辐射其他镇街。

2.强化基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粮化”。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瞄准“正沟田”资源,大力开展稻渔工程和稻田耕种收宜机化建设,完善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拓展稻渔产业规模,打造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带。

3.强化主体培育。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国有平台公司+科研院校+农户”“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农民入股、收益分红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二)推进稻渔产业转型升级。

4.实施标准化生产。科学设计田间工程,合理布设边沟和水利沟渠,提升节水保水抗灾能力。强化病害防控系统构建、水土监测保护、投入品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

5.推广生态模式。大力推广“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等生态种养模式,开展稻渔种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试点示范,积极探索“高位池+稻田”的工程化循环水新型稻渔种养模式,建成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个以上。

6.强化生产监管。坚持以稻为主、以渔促稻,坚决防范超标准开挖鱼沟鱼坑。沟坑面积不得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不达标田块须有序整改。鼓励少沟或无沟化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边行效应,保证水稻栽插密度。按季度开展稻田生态环境监测,推进产地稻米、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三)推进科技创新引领。

7.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市水研所、西南大学等)、推广机构和经营主体等开展交叉协作,为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培育选育适合稻渔种养模式的水稻品种,确保粮食稳产不降。

8.强化种业提升。支持建立水产育种创新中心,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培育选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的小龙虾、鱼等品种,提高规模化供种能力。大力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适应错峰上市需要。

9.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稻渔综合种养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大足冬虾地方标准制定,指导全区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10.强化技术服务。每年开展12次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推广实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强化稻渔综合种养人才培养,培育高素质农民。配合市级开展产业发展研究。

(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1.打造全产业链。支持开展稻渔产品原料处理、分级包装、冷藏保鲜、仓储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精加工和虾蟹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推动渝西小龙虾市场建设。

12.强化品牌打造。支持创建稻渔产品品牌,扶强扶优“大足邮亭鲫鱼”“大足冬虾”区域品牌,着力打造“大足渔米”等公共品牌,提升稻渔产品价值。

13.强化产品营销。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小龙虾节”等涉农节会;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农交会、农博会、西洽会、中小企业服务节等展示推介活动;鼓励经营主体运用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开设专卖店等营销方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见附件1),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二)争取政策支持。将稻渔产业作为全区重点农业产业予以支持,纳入区级相关产业规划和投资项目计划,并积极争取纳入市级相关产业规划和投资项目计划。

(三)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统筹整合1000万元涉农项目资金专项用于稻渔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生产基地建设、加工设施设备、科技研发、品牌打造、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引导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稻渔产业发展融资的支持力度。

附件:1.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

2.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年)

重点任务分解表

3.大足区各镇街稻渔产业发展计划(2023—2027年)


附件1

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

长:徐晓勇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罗晓春区委副书记

区政府副区长

员: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现代农业园区、区金融发展事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各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稻渔产业发展工作,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农业农村委,由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现代农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附件2

大足区稻渔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重点任务分解表

重点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备注

(一)夯实稻渔产业基础

1.强化规划引领。以大安现代农业园区西部片区(铁山、高升、三驱、季家)、东部片区隆平五彩园区(拾万、石马、金山)为核心,以水稻主产区邮亭、龙水、万古、国梁、雍溪等镇为重点,辐射其他镇街。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现代农业园区

2.强化基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粮化”。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瞄准“正沟田”资源,大力开展稻渔工程和稻田耕种收宜机化建设,完善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拓展稻渔产业规模,打造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带。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现代农业园区

3.强化主体培育。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国有平台公司+科研院校+农户”“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农民入股、收益分红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现代农业园区

(二)推进稻渔产业转型升级

4.实施标准化生产。科学设计田间工程,合理布设边沟和水利沟渠,提升节水保水抗灾能力。强化病害防控系统构建、水土监测保护、投入品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

5.推广生态模式。大力推广“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等生态种养模式,开展稻渔种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试点示范,积极探索“高位池+稻田”的工程化循环水新型稻渔种养模式,建成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个以上。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

6.强化生产监管。坚持以稻为主、以渔促稻,坚决防范超标准开挖鱼沟鱼坑。沟坑面积不得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不达标田块须有序整改。鼓励少沟或无沟化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边行效应,保证水稻栽插密度。按季度开展稻田生态环境监测,推进产地稻米、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

(三)推进科技创新引领

7.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重庆市水研所、西南大学等)、推广机构和经营主体等开展交叉协作,为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培育选育适合稻渔种养模式的水稻品种,确保粮食稳产不降。

区农业农村委

拾万镇、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

8.强化种业提升。支持建立水产育种创新中心,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培育选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的小龙虾、鱼等品种,提高规模化供种能力。大力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适应错峰上市需要。

区农业农村委

区科技局、各项目镇街

(三)推进科技创新引领

9.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稻渔综合种养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大足冬虾地方标准制订,指导全区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

10.强化技术服务。每年开展12次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推广实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强化稻渔综合种养人才培养,培育高素质农民。配合市级开展产业发展研究。

区农业农村委

各项目镇街

(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1.打造全产业链。支持开展稻渔产品原料处理、分级包装、冷藏保鲜、仓储物理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精加工和虾蟹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推动渝西小龙虾市场建设。

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

各项目镇街

12.强化品牌打造。支持创建稻渔产品品牌,扶强扶优“大足邮亭鲫鱼”“大足冬虾”区域品牌,着力打造“大足渔米”等公共品牌,提升稻渔产品价值。

区农业农村委

区市场监管局、各项目镇街

13.强化产品营销。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小龙虾节”等涉农节会;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农交会、农博会、西洽会、中小企业服务节等展示推介活动;鼓励经营主体运用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专卖店等营销方式。

区农业农村委、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

各项目镇街


附件3

大足区各镇街稻渔产业发展计划

2023—2027

单位:亩

序号

镇街

发展计划面积

发展

总面积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稻渔

稻渔

稻渔

稻渔

稻渔

稻渔

1

棠香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00

2

龙岗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00

3

智凤

1000

2000

2000

2000

2000

9000

4

龙水镇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15000

5

邮亭镇

4000

4000

4000

3000

3000

18000

6

宝顶镇

1000

1000

1000

500

500

4000

7

万古镇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00

8

珠溪镇

3000

1500

1500

1000

1000

8000

9

中敖镇

1000

1500

1500

1000

1000

6000

10

三驱镇

2000

1500

1500

1000

1000

7000

11

石马镇

1500

1500

1000

1000

1000

6000

12

雍溪镇

1500

1500

1000

1000

1000

6000

13

玉龙镇

1000

2000

2000

1500

1500

8000

14

宝兴镇

1000

1500

1500

1000

1000

6000

15

拾万镇

3000

2000

2000

1500

1500

10000

16

铁山镇

4000

4000

4000

3000

3000

18000

17

回龙镇

2000

3000

3000

3000

3000

14000

18

国梁镇

1000

2000

2000

1500

1500

8000

19

金山镇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

8000

20

高升镇

2000

3000

3000

2000

2000

12000

21

季家镇

2000

1500

1500

1000

1000

7000

22

龙石镇

6000

1500

1500

1500

1500

12000

23

高坪镇

1000

250

250

250

250

2000

24

古龙镇

200

200

200

200

200

1000

合计

45200

42950

41950

34950

34950

200000


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现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围绕打造“渝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和丘陵山区现代道地药材产业带,突出发展白芷、富葛等食药同源重点产业,实施全产业链行动计划,实现全区中药材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加工能力持续提升,农旅文商融合发展。依托中药材龙头企业,不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中药材质量,形成大足中药材源产地。切实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实现一产产值5亿元以上、综合产值25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整体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大足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培育大足白芷、大足鲜食葛根、大足佛手等地标农产品,将大足区打造成集“休闲、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康养产业强区。

(一)强化一产基础。

1.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积极与西南大学、市中药研究院、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指导全区中药材良种繁育,建立5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培育35个优势品种,助推全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2.强化人才储备。加强中药材人才引进,强化种植户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水平,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以轮作、套作、间作等循环种植模式为主导,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以金山镇、铁山镇、季家镇、高升镇、玉龙镇等镇为核心,到2027年,全区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10万亩。

(二)提升科研能力。

4.加强与西南大学、市中药研究院、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强良种繁育、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为全区中药材产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三)助推二产壮大。

5.鼓励发展产地“鲜加工”。建立与生产相配套的初加工基地,配备阳光棚、烘干房等设施设备,对新鲜中药材进行清洗、干燥等初加工,便于储存及运输。

6.发展配套仓储。建设与产地初加工相匹配的仓储设施,延长产品储存时间,降低市场风险,保障种植户收益。

(四)延伸三产发展。

7.加快建设中药材集散中心。推动种植户就近交易,大力吸引外地客商交易采购。

8.建设中药材(佛手)科普展示和美食中心。打造面积约3500㎡的中药材(佛手)科普展示和美食中心,建成佛手游客接待中心、佛手产品科普展示大厅,提升佛手及衍生产品研发与销售能力。

9.打造中药材文化公园及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药材文化广场、中药材主题民宿等,带动农旅观光、文化旅游发展,将玉龙镇玉龙村打造成集中医药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教育科普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

10.加强招商和企业培育。引进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中药材整体质效。大力培育扶持中小型中药材加工企业5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利用企业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信息优势,提升种植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11.加强中药材品牌培育。加快“大足白芷”“大足鲜食葛根”“大足佛手”地标农产品认证工作,打造大足区中药材名片。加强多渠道推广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共品牌价值。

12.建设药香山林-康养主题公园。打造集“中药材试种、品种展示、科普教育、药食同源、康养”于一体的中药材公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见附件1),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统筹整合1000万元涉农项目资金专项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中药材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保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场建设、品牌宣传打造、社会化服务等,引导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场、加工企业等。

(三)严格督促考核。根据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分期目标和基地布局规划,将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镇街,明确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附件:1.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

2.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20232027

年)重点任务分解表

3大足区各镇街中药材产业发展计划(20232027年)


附件1

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

长:徐晓勇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罗晓春区委副书记

区政府副区长

员: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委网信办、区委编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现代农业园区、区科协、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鑫发集团主要负责人,各镇街行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大足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工作,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农业农村委,由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现代农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附件2

大足区中药材产业链实施行动计划

2023—2027年)重点任务分解表

重点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备注

(一)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1、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积极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指导全区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建立5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培育35个优势品种,助推全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区农业农村委

铁山镇

鑫发集团

2.强化人才储备。加强中药材人才引进,强化平时种植户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水平,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区农业农村委

相关镇街

(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3.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以轮作套作间作等循环种植模式为主导,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以金山镇、铁山镇、季家镇、高升镇、玉龙镇等镇为核心,到2027年,全区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10万亩。

区农业农村委

相关镇街

(三)中药材产品研发中心建设

4.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强良种繁育、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等,为本区中药材产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

相关镇街

(四)中药材加工仓储建设

5.鼓励发展产地“鲜加工”。建立与生产相配套的初加工场地,建设阳光棚、烘干房等设施设备。对新鲜中药材进行清洗、干燥等初加工,便于储存及运输。

区商务委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镇街

6.发展配套仓储。建设与产地初加工相匹配的仓储设施,配套鲜加工延长产品上市销售时间,降低市场风险,保障种植户收益。

区商务委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相关镇街

(五)中药材集散中心建设

7.加快建设中药材集散中心。帮助种植户就近交易,并吸引外地客商交易采购。

区商务委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镇街

(六)中药材(佛手)科普展示、美食中心建设

8.建设中药材(佛手)科普展示、美食中心。打造面积约3500㎡的中药材(佛手)科普展示、美食中心,建成佛手游客接待中心、佛手产品的科普展示大厅、佛手研究以及由佛手衍生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佛手餐饮美食等功能。

金山镇

区文化旅游委

(七)打造中药材文化公园及中小学生科普基地

9.打造中药材文化公园及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药材文化广场、中药主题民宿等,带动农旅观光、文化旅游业,将玉龙村打造成集中医药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教育科普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

区文化旅游委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玉龙镇

(八)加强招商

10.要围绕二三联动,引进培育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中药材整体质效。大力培育扶持中小型中药材加工企业5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利用企业成熟的技术条件和信息优势,帮助种植户对抗市场风险。

区农业农村委

相关镇街

(九)中药材品牌培育

11.加强中药材品牌培育。加快“大足白芷、大足鲜食葛根、大足佛手”地标农产品认证工作,打造大足区的中药材名片。加强多渠道的推广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共品牌的价值。

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

相关镇街

(十)药香山林-康养主题公园建设。

12.建设药香山林-康养主题公园。集中药材试种、品种展示,观赏,科普教育,药食同源,康养于一体中药材公园。

现代农业园区

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铁山镇


附件3

大足区各镇街中药材产业发展计划

20232027年)

单位(亩)

序号

镇街

现有

面积

新发展面积

新发展

总面积

2027

预计

总面积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1

智凤

街道

1500

1000

2000

2000

2000

1000

8000

9500

2

宝顶镇

3200

1000

1000

1000

1200

400

4600

7800

3

珠溪镇

27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4000

6700

4

雍溪镇

2700

500

500

500

500

500

2500

5200

5

玉龙镇

3000

2000

2000

1000

2000

1000

8000

11000

6

铁山镇

6000

5000

4000

3000

2500

2000

16500

22500

7

金山镇

4000

1000

1000

1500

1500

1500

6500

10500

8

高升镇

25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7000

9500

9

季家镇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7000

9000

10

龙石镇

1500

2000

1000

2000

1000

1000

7000

8500

合计

29100

17500

16500

14000

13200

9900

71100

100200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714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