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5-00042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发〔2025〕12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5-07-02
[ 成文日期 ] 2025-06-23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5-00042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发〔2025〕12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5-07-02
[ 成文日期 ] 2025-06-23
[ 有效性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 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

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经开区管委会,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2025623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会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共建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等,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面释放知识产权制度效能,赋能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提质、开放能级跃升、生产力迭代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紧密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部署,精准衔接本区“246”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布局,系统性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7年,大足区力争建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强区,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体系,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计划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及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推动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高价值发明专利量居渝西前列,实现发明专利57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25件,有效注册商标超2万件。稳步提升地理标志数量及专用标志使用主体,累计申请马德里国际商标2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达到6亿元,全面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高标准构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体系。

1.构建政策体系,强化规划引领。深入贯彻《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衔接市级“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科学制定契合大足产业特色的知识产权专项发展规划。系统构建适配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政策扶持体系,强化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协同联动机制。同步建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动态监测平台,重点针对专利密集型产业贡献度、地理标志经济价值等核心指标实施精准化数据追踪,构建以量化分析驱动决策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科学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发展改革委)

2.深化示范创建,赋能园区发展。深度对标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先行经验,实施高标准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行动。梯度培育重点园区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建立“基础条件评估创建方案优化示范效应扩散”全周期培育机制。聚焦区域产业禀赋实施差异化路径设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知识产权示范项目集群,加速创新要素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集聚,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三维突破,持续强化区域创新极核功能与辐射能级。(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3.培育文化生态,厚植创新土壤。统筹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宣传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系统布局文化传播基地网络。实施知识产权公益宣传品牌工程,深挖区域创新典型案例,通过主题展览、专题讲堂等形式讲好大足知识产权实践故事,营造尊重创新价值的社会氛围。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知识产权普及工程,培育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校,分层开展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实施党政干部知识产权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将知识产权专题纳入干部培训体系。聚焦“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需求,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流程实务培训,构建分层次、精准化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制。(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教委、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

(二)深化区域协同,构建融合发展机制。

4.深化双城协同,共建保护高地。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资源禀赋与特色优势,构建“共建规则、共享资源、共推项目”的跨区域协作机制。重点推进大足资阳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一体化进程,实现执法标准、证据规则、裁量尺度“三统一”。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协同建立重点产业联合保护名录,强化跨区域执法协作与信息互通,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协同治理效能。充分发挥成渝地区知识产权领域的优势和特色,采取共建、共享、共推等方式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合作。支持大足资阳地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一体化发展,统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标准、证据规则和裁决尺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健全知识产权合作重点保护名录。(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

5.拓展开放合作,强化战略对接。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同推进与沿线地区在法规互鉴、人才共育、执法协同、技术转移等领域的系统性合作,促进西部省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创新要素流动与产业协同。同步强化长江经济带11省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络,探索建立专利、商标、地理标志跨区域行政保护协作体系,通过共建侵权鉴定技术标准、共享仲裁调解资源、联动海外维权服务等举措,构建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形成开放互通、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新范式。(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商务委)

6.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运营效能。整合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大足分中心和重庆市特种设备产业专利导航中心资源,聚焦电梯、静脉、五金等特色产业建设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载体,推动成渝地区知识产权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战略布局,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链的知识产权运营节点网络,提升运营服务精准度与产业适配性。联动市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资源,开展专利导航分析等精准化服务,赋能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运营,加速创新资源向产业竞争力转化。(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三)深化开放协作,护航品牌出海。

7.开放提质,畅通国际通道。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重庆市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平台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项目,系统提升涉外知识产权实务能力。构建常态化政企对话平台,指导外资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打造“咨询预警维权”一站式服务通道,以制度型开放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升级。(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府外办、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

8.护航升级,筑牢出海屏障。支持企业加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国际物流大通道沿线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推进PCT国际专利布局与马德里商标全球注册战略。指导企业运用专利审查高速路、外观设计国际注册申请等渠道,加速“大足制造”品牌国际化进程。构建“风险研判案例解析应对指引”全链条服务机制,通过定向推送预警情报、专项辅导涉外案件、标准化制定应对策略等举措,全面提升涉外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与合规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府外办、区商务委)

9.品牌跃升,提升竞争能力。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发挥“邓家刀”“飞天”等品牌标杆示范作用,重点加快培育大足五金标志性产品。推动建设“大足石雕”“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等区域品牌,推动创建“大足锻打刀”“大足白芷”等区域品牌,以增强地方特色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辖区内新兴产业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力度,围绕大足石刻、十里荷棠、雍溪里等特色旅游资源,重点编制《大足石刻IP授权工作管理办法》,构建较为完善的大足石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利用大足旅游资源。用好大足五金博览会、大足石刻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平台,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支持大足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高端展会,打造大足制造的商标品牌。加强企业商标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推广应用,支撑商标品牌交易、质押等有关工作。积极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与培育工作,实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增强区域品牌效应。(责任单位:大足石刻研究院、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

(四)强化创新策源,塑造转型标杆。

10.盘活专利存量,构建转化机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应用推广效果反馈”全链条管理机制,依托国家专利导航平台实施专利入库建档、动态评价及精准转化,实现高校院所、重点企业专利资产盘活全覆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33618”产业集群专利智能匹配系统,开展专利拍卖季等品牌化运营活动,推动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适配。针对高价值专利实施“政策包+服务包+资本包”集成供给策略,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加速优质专利产业化进程。深化高校及企业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以高价值专利创造与高效益转化成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创新激励成果转化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生态。(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

11.培育高价值专利,布局产业创新。深化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将专利转化效能纳入区域创新绩效核心评价维度。以大足高新区、双桥工业园区、邮亭新材料产业服务中心三大载体为依托,聚焦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开展关键技术专利梯次布局与集群化培育,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链核心环节集聚。建立“专利布局质量评价价值运营”全周期管理体系,力争实现发明专利年增量突破200件,以高质量专利储备赋能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跃升。(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

12.升级产业生态,培育创新主体。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全生命周期普惠服务体系,夯实专利产业化基础支撑。建立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现培育跃升”分层培育机制,实施“知识产权+金融”精准匹配政策包,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围绕汽摩、智能装备、锶盐新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搭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牵头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系统整合产业链核心专利资源,支持建设静脉产业、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专利池,完善“专利导航协同研发成果共享”产业化促进机制,加速形成专利密集型产品矩阵与特色产业品牌集群。(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国资委)

13.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鼓励我区优势、特色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支持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鼓励我区企业、社会团体和科研院所主导制定的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标准申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激发全社会标准化创新活力,促进重庆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

14.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深化科技标准产业与联盟同步发展促进行动,构建技术、专利、标准协同机制。支持企业参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重庆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形成一批掌握国内外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将标准研制融入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标准研制周期。(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深化集成改革,打造示范标杆。

15.改革运营机制,畅通转化渠道。构建“重点产业运营平台+专利需求库、高价值专利库、转化资源库、样板企业库”四位一体交易体系,强化区内创新资源集成式配置,精准匹配技术供需两端,加速专利成果向产业竞争力转化。深化政银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政银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共担模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设立专利开放许可专区,推动存量专利“一对多”快速转化。建立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服务机制,组建专家智库提供价值评估、风险排查及上市辅导等全流程护航服务。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利用市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资源,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金融发展事务中心)

16.数字赋能,构建智慧生态。深度融入市级“政务知识产权在线”平台建设体系,建立区级业务与市级平台数据动态交互机制,实现知识产权信息实时更新与双向反馈。协同推进专利导航研发创新、知识产权价值高效转化、行政司法协同保护等市级改革试点,探索制度创新实践路径。构建“经济科技金融”多维度数据融合平台,为招商引资、人才引育项目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建立出口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模型,助力企业防范国际合规风险。率先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建立涵盖数据确权登记、交易流通、权益保护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安全审查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构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溯源追责”数据安全防护机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

17.协同保护,提升治理效能。构建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与信用监管“五位一体”协同治理体系,打造集信息共享、线索互通、综合维权于一体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平台,形成“监测预警案件处置信用惩戒”全链条闭环管理。创新“数据互通+联合执法”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重点案件协同处置流程,强化行刑衔接效能。争创市级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示范区,率先承接国家及市级创新政策,深度参与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预审、快确权、快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企业快速响应通道,全面提升确权维权效率与便利化水平,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样板。(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

18.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办事效率。构建普惠性服务与精准化服务并重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双轨供给”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服务资源动态匹配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半日响应”提速工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效服务网络。深度参与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特色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服务流程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体验便利化。对于重点产业的专利申请,提供集中指导和支持,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完成专利审查流程。(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

19.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创新活力。落实“政策激励+职称贯通+服务赋能”三维知识产权人才引育计划,制定区域特色人才激励政策,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申报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推荐中国专利奖、重庆专利奖发明人(设计人)申报新重庆人才认定,支持中国专利奖、重庆专利奖获奖人员通过“绿色通道”参评高级职称。建立“区域协同+产教融合”知识产权智力共享机制,组建跨领域专家智库。构建“线上云课堂+高校实训基地”双轨培训体系,联合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重庆)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协同市内高校开发定制化课程与专题培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机制,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申请纳入专利优先审查、开放许可快速通道,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加强知识产权职称评审政策宣贯,建立“考前辅导评审推荐职业发展”跟踪服务体系,打造“引才育才留才”良性生态。(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市场监管局、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统筹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大足区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推进工作机制,综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各项知识产权任务能够落实到位

(二)强化保障,夯实资源基础。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区财政在区级产业发展资金中切块用于区级知识产权专项支出,优先保障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及商标品牌培育等重点项目。

(三)深化协同,优化实施路径。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健全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明确各方责任,确保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项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四)评估引领,扩大示范效应。对标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开展动态自评,建立“经验总结案例筛选模式提炼”示范推广机制,系统梳理知识产权强区建设阶段性成效。深化与市知识产权局协同督办机制,联合开展重点项目跟踪评估,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构建“标准制定实践验证经验输出”闭环体系,形成具有区域辨识度的知识产权工作样板。

附件:1.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行动计划

2025—2027年)重点指标分解表

2.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行动计划

2025—2027年)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1

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指标分解表

序号

指  标

年度计划目标

责任单位

2025

2026

2027

1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家)

0

0

1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2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

1

2

3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3

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

4

8

10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4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万件)

1.8

1.9

2

区市场监管局、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5

发明专利总量(件)

495

535

575

区市场监管局、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6

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件)

80

105

125

区市场监管局、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7

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总量(件)

16

18

20

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委

8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累计金额(亿元)

4.5

5.2

6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金融发展事务中心


附件2

重庆市大足区知识产权强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名称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1

高标准构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体系

构建政策体系,强化规划引领。

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发展改革委


2

深化示范创建,赋能园区发展。

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大足高新区、经开区邮亭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

3

培育文化生态,厚植创新土壤。

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教委、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

4

深化区域协同,构建融合发展机制

深化双城协同,共建保护高地。

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


5

拓展开放合作,强化战略对接。

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商务委

6

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运营效能。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7

深化开放协作,护航品牌出海

开放提质,畅通国际通道。

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府外办、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


8

护航升级,筑牢出海屏障。

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府外办、区商务委

9

品牌跃升,厚植竞争。

大足石刻研究院、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

10

强化创新策源,塑造转型标杆

盘活专利存量,构建转化机制。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


11

培育高价值专利,布局产业创新。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

12

升级产业生态,培育创新主体。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国资委

13

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

1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

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15

深化集成改革,打造示范标杆

改革运营机制,畅通转化渠道。

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金融发展事务中心


16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生态。

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

17

协同保护,提升治理效能。

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

18

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办事效率。

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


19

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区委组织部、区市场监管局、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




文件下载:

大足府发〔2025〕12号办公室通知(红头).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