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083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办发〔2022〕173号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12-30
[ 成文日期 ] 2022-12-12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083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办发〔2022〕173号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12-30
[ 成文日期 ] 2022-12-12
[ 有效性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大足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8

(此件公开发布)

大足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要求,提升我区餐饮业发展品质,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助力国际文旅名城建设,引导餐饮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重庆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挖掘大足本地特色餐饮,讲好大足传统美食故事,弘扬大足传统美食文化,培育系列名店、名宴、名菜、名小吃,推动餐饮业与商贸、文化、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餐饮消费需求,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

(二)发展目标。促进餐饮业提质增效,弘扬特色美食文化。通过加大政策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培育多样化餐饮业态、引进实用型餐饮人才,打造业态丰富、服务专业、形式多样的现代经营方式,不断提升大足区餐饮业规模、特色、品质和影响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实施“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安全发展”品牌战略,打造“提供美味佳肴、引导健康膳食、传承美食文化”的餐饮文化。加快培育行业标杆,增强经济发展动能。通过三年行动,新增高技能人才技师或高级技师30人,培育形成地方特色菜品10道以上,引入海内外知名美食品牌10个,新培育年营业额千万元餐饮企业10家以上,培育规上调味料企业5家,培育发展年营业额超5000万元企业1—2家,全面扩大餐饮业规模。力争2024年,大足区餐饮业营业额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二、重点方向

(一)绿色发展。大力提倡科学、健康、营养的绿色消费观念,引导餐饮企业树立环保和节约型发展理念。鼓励企业更新使用新型节能环保设备,采用节能、节水的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电磁灶、无烟灶等环保设备,减少油烟气的污染排放。减少外卖送餐环节一次性不可降解制品使用,推广可循环利用餐饮具。规范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严禁随意倾倒。

(二)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大力开展餐饮业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支持餐饮企业建立原辅料生产基地,合作建设采购基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打造“生产基地+餐饮门店”采购链。鼓励餐饮企业建设或共享中央厨房,打造“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的加工配送链。

(三)融合发展。积极推动餐饮与文化、旅游、养老等行业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餐饮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餐饮布局,中心城区着力建设商务餐饮、时尚餐饮和社区餐饮三大产业集聚群。在商务区布局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餐饮服务实体;在流动人口集聚区建设美食街和夜市;在居民社区设置方便消费、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餐饮网点;镇街结合乡村振兴工程,规范发展“农家乐”餐饮等。

(四)安全发展。推动各类餐饮企业进一步树立安全、健康的饮食理念,健全饮食安全管理、疫情防控机制和制度,严把原辅料采购质量安全、加工制作、餐饮具消毒和环境卫生关。推进“明厨亮灶”工程,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饮食安全健康知识培训,不断完善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洁等制度,洁化、美化餐饮工作场所,为消费者营造整洁、舒适、和谐的用餐环境。加强餐饮行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升餐饮行业主体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餐饮人才。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培育一批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考评,取得国家餐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开展餐饮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和技能竞赛,鼓励餐饮企业及从业人员参加国际国内技能竞赛、交流活动。评选一批优秀经理、餐饮大师和服务明星,对于政治素质良好、管理先进、服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积极纳入“大足英才”推选。推进餐饮人才培训,支持引进一批餐饮培训机构在足注册并开展人才培训,梳理和择优选择20家用工需求大、信誉好、管理规范的餐饮企业,作为餐饮行业校企合作基地,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支持我区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区开展讲学研修等活动,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区外学习、参加行业交流。

(二)挖掘餐饮文化。支持雍溪口水兔、三驱凉粉、回龙三巴汤、石马羊肉米线、石门山鱼香鱼等大足传统地方美食积极创建餐饮老字号商标品牌。依托已有的邮亭鲫鱼等老字号打造一批餐饮老字号品牌。创新活化餐饮老字号,打造餐饮老字号集聚区、老字号创新中心,支持混改、连锁、特许经营等商业模式,推动传统店铺向老字号文化展示中心、定制体验中心、技艺见习中心转型。鼓励老字号企业打造新概念店、直营工坊店,支持老字号品牌进入快餐行业,开展食品化、新零售经营。鼓励引导老字号品牌传播向营销IP化、年轻时尚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博物馆。积极挖掘并促进“足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申报大足特色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非遗”文化促进大足特色美食发展。到2024年,全区餐饮老字号达到5个以上,新增美食类非遗项目5个,力争创建国家级美食地标。

(三)开展标准建设。支持餐饮行业协会会同本地优秀餐饮企业,推进餐饮行业标准化建设。成立地标菜标准评定委员会,积极推进大足名菜、名小吃及名食材的标准制定,制定并颁布《邮亭鲫鱼标准体系》《大足特色菜标准》,明确制作工序、主辅材料和调味品质量标准,统一本地菜肴的制作规范。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出台餐饮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服务,提升餐饮行业的整体服务品质。

(四)搭建消费载体。打造一批“大足味”特色美食、美食风情街和国际化地标美食集聚区。依托吾悦广场、大足印象、大融城、大足石刻文化城等平台打造国际美食品牌体验区和成渝两地特色美食展示区,加快引进多元化国际餐饮、米其林星级餐厅、概念餐厅落户新城核心商圈,在大足建立区域性总部和旗舰店,打造国际美食潮流地。打造高品位区域美食集聚区。以蓝湖花街夜市、昌州古城、如梦荷棠·山湾时光为重点,培育“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生活业态,打造夜食盛宴品牌;依托宝顶山景区、龙水湖、石马天主教堂、铁山老街等旅游载体,培育旅游餐饮品牌。在城区及景区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区域,打造餐饮名店集聚区,引进网红餐饮店,重点展示展销大足特色美食,提高吸引力、提升消费力。引导邮亭鲫鱼、黑山羊等地方特色餐饮企业成片经营,在海棠香国、中央公园城、海棠国际等人口集中小区周边形成特色餐饮集聚区。围绕三驱甜粑、丁家坡洋芋、雍溪豌豆饼等地方特色小吃,打造大足名特小吃直营店,形成大足名特小吃特色街区。深入推进德福街、报恩寺美食街等历史文化特色美食街区改造升级,形成10条各具文化特色、多元业态融合的特色美食街区。

(五)打造特色餐饮。在现有大足特色菜、特色宴名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足石刻、龙水五金、昌州古城等历史和传统文化积淀,依托本地特产鲫鱼、冬菜、黑山羊、熊猫雷笋、荷花、挂面等食材和传统工艺,积极支持区餐饮行业商协会、餐饮龙头企业、餐饮大师工作室、高职院校等单位收集整理和研究本地传统餐饮发展的历史文化、民俗习俗、菜品名录、民间故事、名人典故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大足特色菜品名录。推荐刘三姐邮亭鲫鱼、特厨汇、城外城等特色餐饮企业推出特色菜品参与美食地标菜评选,提高大足餐饮的美誉度。争取将邮亭鲫鱼、冬菜宝塔肉等大足菜品的创作故事、制作方法收录进入重庆地标菜。依托本地家禽家畜、应季时蔬等食材和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具有大足文化标识的特色菜和特色餐饮名店。鼓励各大旅游酒店和餐饮企业配备专职大足菜厨师,大力提升“大足菜肴”的品质和影响力。

(六)推进智能改造。鼓励企业对餐饮设施设备进行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淘汰老旧设施设备,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品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自助点餐、网络下单、在线支付等模式,提升客户消费的便利性和体验感。通过外卖、网定店取、外送到家等多种服务方式拓展销售规模。探索运用物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餐饮业的场景化应用,AI介入前台管理、优化体验,引导大数据消费者画像精准营销应用,推出大足美食在线数字展览、培训,丰富互动体验,拓展“云美食”新空间,打造智慧餐饮示范门店。推动餐饮业吸纳现代经营模式。与饿了么、美团、阿里等流量平台合作,开展线上线下美食节会促销、精准化招商引资等活动。支持引导餐饮企业创新营销模式,通过抖音、快手直播等开展线上营销。

(七)创建餐饮品牌。支持企业走连锁发展、规模发展、传承发展之路。坚持培育“百年老店”和发展时尚餐饮品牌并重,组织开展餐饮行业争先创优、评比表彰活动,增强行业从业者的荣誉感和企业的获得感。由区餐饮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公开、公正、可行、具有公信力的评选办法,每两年开展一次“大足区餐饮业特色名店”、“大足区十佳厨师”、“大足区餐饮业服务品质金奖”和“大足区餐饮业十佳服务员”等评比活动,扩大公众参与度和媒体宣传力度,打响大足特色餐饮品牌。支持餐饮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展会和厨艺大赛等活动,扩大大足餐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八)开展扶优扶强。在全区选取10—20家发展基础好、培养潜力大的餐饮企业加快企业集团化、规模化步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育、孵化重点企业发展成为大型餐饮集团,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革等方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建立商务主管部门对口联系服务重点餐饮企业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重大事项或共性问题。

(九)健全产业链条。支持龙头餐饮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原辅料生产基地,合作建设采购基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打造“生产基地+餐饮门店”采购链。大力发展大足蔬菜、黑山羊、冬菜、雷竹笋、食用菌等绿色食材和原辅料生产基地,到2024年,建成10万亩“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食材供应基地。鼓励区外餐饮企业采购大足原料和食材并建设食材供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在“食材食品商品”全链条上下功夫,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食材产品,实现食材商品化和订单化,推进原辅料基地、加工制作、物流配送、终端服务等餐饮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冬菜调味品、黑山羊、邮亭鲫鱼和丁家坡洋芋等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快餐食品,设立企业研发、营销、决策中心,探索打造大足食品产业园区和调味料产业园区。到2024年依托黑山羊、富硒大米、特色粮油三大优势农产品形成至少1条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

(十)做靓美食节会。推出大足特色美食节会品牌。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精心策划“大足国际美食节”。通过深化模式创新,加强宣传营销和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打造成为集论坛对话、行业展览、技能比赛、美食品鉴、品牌评价、美食旅游为一体的区域性美食文化互动交流平台和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区域性品牌节会。开展“美食+商文旅体”节会活动。借助宝顶香会节、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龙水湖半程马拉松赛等展会节会、赛事活动,促进美食与音乐、设计、旅游、体育等不同节会活动有机融合,加强大足美食文化宣传推广,以国民假日为契机,分季度精心策划美食主题节会活动,着力打造1—3个在市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美食盛会。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区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商务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于区商务委,负责研究制订支持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政府、协会和企业沟通的平台,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统筹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采取“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餐饮业发展鼓励引导,重点支持餐饮教育培训、美食大赛评比、国际餐饮首店引进、美食特色街区打造、餐饮龙头企业发展、美食节会活动和餐饮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餐饮行业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三)加强宣传报道。依托新闻媒体,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加大餐饮业整体宣传策划和正面引导,大力宣传我市餐饮业发展成就、品牌企业典范和先进个人。引导餐饮业与节庆、会展、旅游等行业形成良性互动,扩大品牌影响,营造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推进餐饮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引导行业自律。分发挥区餐饮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其做好行业标准制定、人员培训、咨询服务、合作交流、行业竞赛、会展举办等工作。提高行业规范化发展水平,规范行业协会会员经营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加快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五)完善行业管理。充分发动属地政府、统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引导企业重视和规范统计工作,加强统计管理。税务部门要加强餐饮行业税收监管,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附件:大足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指标及任务

责任分解表(2022—2024年)


附件

大足区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指标及

任务责任分解表(2022—2024年)

序号

主要任务

预期目标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培育餐饮人才

新增高技能人才技师或高级技师30人。

区商务委

区人力社保局、各镇街

2

挖掘餐饮文化

餐饮老字号达到5个以上。

区商务委

各镇街

新增美食类非遗项目5个。

区文化旅游委

各镇街

创建国家级美食地标。

区商务委

各镇街

3

开展标准建设

成立地标菜标准评定委员会,积极推进大足名菜、名小吃及名食材的标准制定,制定并颁布《邮亭鲫鱼标准体系》《大足特色菜标准》,明确制作工序、主辅材料和调味品质量标准,统一本地菜肴的制作规范。

区餐饮协会

区商务委

4

搭建消费载体

依托吾悦广场、大足印象、大融城、石刻文化城等平台打造国际美食品牌体验区和成渝两地特色美食展示区,引进多元化国际餐饮、米其林星级餐厅、概念餐厅落户新城核心商圈。

区商务委

海棠新城开发区

形成10条各具文化特色、多元业态融合的特色美食街区。

区商务委

区文化旅游委、区城市管理局、各镇街

打造市级美食街2条。

区商务委

区文化旅游委、区城市管理局、各镇街

新增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家。

区文化旅游委

万古镇、棠香街道

5

打造特色餐饮

评选5个以上重庆美食地标菜。

区商务委

各镇街

每年推出地方特色新菜品3个以上,培育形成地方特色菜10道以上。

区商务委

区融媒体中心、

各镇街

6

推进智能改造

探索运用物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餐饮业的场景化应用,拓展“云美食”新空间,打造智慧餐饮示范门店。

区商务委

各镇街

7

创建餐饮品牌

每两年开展一次“大足区餐饮业特色名店”、“大足区十佳厨师”、“大足区餐饮业服务品质金奖”和“大足区餐饮业十佳服务员”评比活动。

区商务委

区融媒体中心、

各镇街

8

健全产业链条

2024年,建成10万亩“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食材供应基地。

区农业农村委

各镇街

依托黑山羊、富硒大米、特色粮油三大优势农产品形成至少1条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

打造冬菜调味品、黑山羊、邮亭鲫鱼和丁家坡洋芋等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快餐食品,设立企业研发、营销、决策中心,探索打造大足食品产业园区和调味料产业园区。

区经济信息委

区商务委

推出5类开袋即食知名小吃。

区经济信息委

各镇街

9

做靓美食节会

打造1—3个在市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美食盛会。

区商务委

区农业农村委、各镇街

餐饮企业创新营销模式,通过抖音、快手直播等开展特色营销,每年开展线上美食促销节会10场次。

区商务委

区融媒体中心

10

培育市场主体

培育餐饮主体,餐饮主体增加至900家。

区商务委

区市场监管局、

各镇街

培育优质餐饮主体,培育年营业额超5000万餐饮企业12家。

区商务委

各镇街

引进国际餐饮首店,国际餐饮首店增加至10家。

区招商投资局、区商务委

各镇街

新增钻级酒家2个。

区商务委

各镇街

新增绿色饭店数量1个。

区商务委

各镇街

星级农家乐增加至50个。

区商务委

各镇街

2024年,餐饮收入增加至75亿元。

区商务委

各镇街



文件下载:

大足府办发〔2022〕173号办公室通知(红头).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