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有哪些?
1、实施国际文旅名城建设行动,争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桥头堡,包括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全力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强化国际宣传营销、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发展会展赛事经济5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创建为世界知名研究院,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地。
2、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争做重庆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包括高起点规划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城、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能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3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高。
3、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争做成渝中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桥头堡,包括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现代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区域水网建设3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显著优化,基本形成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成重要节点交通枢纽。
4、实施特色产业高地建设行动,争做配套服务成渝主轴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桥头堡,包括优化提升产业平台、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产业3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到50%。
5、实施创新能力跃升行动,争做融入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桥头堡,包括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5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科技创新能级跃升,科技创新高地核心功能形成,科技型企业达到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
6、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争做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的桥头堡,包括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3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重庆市下达的考核要求,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大幅提升。
7、实施深化改革开放行动,争做全市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桥头堡,包括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推进数字化应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7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元。
8、实施农业强区建设行动,争做成渝腹地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桥头堡,包括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5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9:1,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9、实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行动,争做公共服务跨区域共建共享的桥头堡,包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实施健康中国大足行动、推动教育服务共享、大力繁荣文体事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7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万人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10、实施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行动,争做川渝毗邻地区率先合作示范的桥头堡,包括共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文旅基础设施网络、共塑区域文化旅游精品、共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创文旅融合发展机制5项具体任务。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地”“资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建成世界石刻(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