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咨询问答库>政策问答>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问答

为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具体任务是什么?

日期:2023-09-27

1.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依法依规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健全质量担保与争议处理机制,完善产品损害赔偿、质量保证金、产品责任险等多元救济机制。

2.加快质量数字化建设。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深化产业、生活、城市等领域数字化运用,推进全流程质量监管、全要素质量基础、全领域质量服务、全方位质量提升。依托市级多跨融合的“大质量”数据库,描绘全区市场主体质量画像,推进“山城有信”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助力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质量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支持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拓展“5G+”应用,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3.加强质量信用建设。加大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推进建设质量信用信息库。建立质量信用分级分类制度,提升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落实企业质量信用主体责任,实施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推动质量信用结果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银行信贷等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质量信用评价,编制质量信用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4.优化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实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重点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综合监管。严格落实质量分级分类监管及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推动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持续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机制。

5.加强区域质量交流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立双(多)边质量交流合作机制,强化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协同,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重点领域质量提档升级,着力提升规则制度标准“软联通”水平,助力大足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

6.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进“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培养一批质量领域优秀技能人才。实施全民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班(团)队活动中组织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加快大足职业院校质量学科建设,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定向、定需培养质量专业人才。

7.健全质量政策制度。探索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健全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积极争创质量督查激励项目。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建立质量融资增信体系,加大对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建立产品和服务质量分级制度。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推动形成需求引领、优质优价、优质优先的采购制度,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将质量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探索设立本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工业、科技、农业等资金更多投向质量领域。

8.构建多元治理新局面。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广泛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鼓励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社团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比较试验、品牌建设、质量管理、消费评价等技术服务。强化质量工作舆论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