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街镇>龙岗街道办事处>重庆大足老家·观音岩原乡风貌区>老家风光(游览)

碑林

日期:2023-09-26

在龙岗街道观音岩村4组的山顶上,有一处延绵数百米的石崖。虽然已埋藏在一片荆棘之中,但是从显露出来的碑文中,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在薄薄的雾霭之中,显得神秘至极。

“在石崖下面,是一条宽约2米的青石板路,在40多年前,大湾路还没有开通时,这里还是大足、中敖至三驱、内江的必经之路。”今年56岁的村民李仲良说,“那个时候,观音岩非常热闹,每天过路的行人数不胜数。为了方便行人,还有村民在这里开起了小卖部、酒家、旅馆,生意也好得很。”

李仲良说,由于这条路走的人多,又经常打理,道路两旁几乎没有杂草,路旁石崖上的各种碑文、题记都清晰可见,尤为壮观。

在李仲良的带领下,记者很快就看见了位于石崖上的一段碑文。该段碑文乃是清朝光绪十年,癸未年进士梁涛观所题,其所刻楷书字体雄浑大气,虽然有部分脱落,仍然清晰可见。

沿着石壁一路向前,题刻碑记比比皆是,记者依稀辨认出,有清咸丰八年、同治三年、同治四年、民国九年所刻。然而,也有许多碑刻题记在经历百余年的雨水侵蚀,变得模糊不清。在题记中,记者注意到几个特别的名字——刘超儒、梁涛观。

记者查阅了1997年编撰完成的《大足县志》,并未发现有明确记载。随后,在区志办的帮助下,记者查阅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足县志》,在第五卷人物传里面发现相关记载。

刘超儒(1809—1877),字珍甫,东驸郭人。刘超儒满月时,其父刘麟洲就在云南去世了,靠母亲张氏纺绩为生。刘超儒非常孝顺,母亲生病,他终夜衣不解带侍奉。清咸丰十年(1860年),其母亲去世,为了不让客死异乡的父亲尸骨无人凭吊,他毅然决定远赴云南寻找父亲尸骨。在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刘超儒找到了父亲的坟墓,并迎回家乡与其母同葬。光绪二年(1876年),刘超儒还协修了县志。

梁涛观(1852—1901),字李沅,弥陀乡人(今智凤镇),年幼时父母双亡,清光绪癸未(1883年)成进士签分安徽任狱局,历任凤阳知县、桐城知县。梁涛观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曾组织当地民众捕杀蝗虫除蝗灾,带兵平匪患,拒收贿赂等,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上世纪60年代后,观音岩这条青石板路也逐渐衰落,竹林、杂草很快就淹没了整个山头,路旁石崖上的碑林也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然而题记之中所讲述的孝、廉文化却代代相传,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大足历久弥新的文化烙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