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
1. 鲤鱼灯舞
大足鲤鱼灯舞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朝,从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鱼灯寄托了人们“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等美好愿望。
2. 中敖火龙
被称为“中华一绝”的中敖火龙是独具特色的大足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烧龙,仪式十分隆重、壮观,以此来驱除瘟疫病害,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2011年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中敖火龙起源于明末清初。相传,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位名叫赵子州的武官英勇杀敌,壮烈殉国,他的遗体和佩剑,辗转归葬于大足中敖场。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每年春节都要烧龙祭奠。
在表演中敖火龙时,舞龙者全部赤膊上阵,任由烟火喷、礼花烧,以示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再现赵子州当年迎战的惨烈场面。而龙口喷吐的烈火,则喻示着赵子州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中敖火龙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不断得到挖掘和发扬,多次参加大型表演。中敖火龙昂首腾空,那是老百姓在祈求用龙的灵气、龙的威严,保一方清明,佑一地安康。
3. 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大足石雕
大足石雕,主要流传于重庆大足区龙岗、棠香办事处,宝顶镇和中敖镇,万古镇等北部地区,是颇具巴渝特色的纯手工雕刻工艺美术品。其制作历史起源于大足建县之前的初唐,历史十分悠久。2009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大足石雕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5月24日,大足石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5. 大足冬菜
大足冬菜,大足四宝之一,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大足人饭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据悉,大足在唐朝时期就有生产冬菜的习俗。大足冬菜尖制作工艺繁、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且耗时费工,生产成本高,经过12道工序历经3年酿制方可开坛。传统手工制作的大足冬菜风味独特,享誉海外被列为“中国传统名腌菜之一”素有“十里香”、“菜味精”“腌菜中的‘茅台’”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