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东道——高坪段
1、界碑。
这里是大足和资阳的交界处,又称界碑。小川东道自安岳孔雀铺一直向南,就到了高坪镇。
1、九礅桥。
高碑到九蹾桥上坡这一段,长度大约700米,因汇集九蹬桥、古梯道、银子田而远近闻名。“九蹬桥”也是小川东道上保存最完整,景色最独特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大足区不可移动的文物。建在农田上的“九磴桥”是九个桥墩、八块石板组合而成,墩子高约1米,宽约1.5米,石板长约3米、宽约1.5米,一块石板的重量可达几吨。古梯道有台阶200梯,宽处约6米,窄处约2米。“银子田”长度达200米,宽约5米,高度2-3米。在古人没有当今工程器械条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整个小川东道上数一绝。
3、正心庙。
“正心庙”以前名观音岩神庙,左侧崖壁上,就有清嘉庆年间重修九蹾桥观音岩神庙碑序。那为什么要改名叫正心庙呢,这就要从台胞蒋少明说起,蒋少明,高坪镇瓦店村人,1949年在成都经商,后随国民党逃往台湾。因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直到1998年终于回到了阔别近50年的故乡,百感交集,流着泪说:我们两岸同胞要团结才不会骨肉分离,大家要正本清源,心心相印。随即蒋少明向瓦店村小学捐资5万元,捐资3万元重修了观音岩神庙,并把观音岩神庙更名为“正心庙”。
4、望乡台。
望乡台位于水观音以北山坳上,翻过它就看不到镇街的离乡之人,到这里都忍不住回望故乡一眼,“望乡台上再望乡,回首故国泪茫茫”,望乡台寄托了背井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望乡台还立有“甘棠遗爱”的古碑,这是清光绪年间当地老百姓为送别和纪念当地官员所立,因时间久远,石碑损毁严重,无法考证官员的姓名、事迹。那么,“甘棠遗爱”四字代表什么意思呢。相传,西周初期,召公(姬姓,名奭shì,其生母是周文王的妾。召公是周初政坛上活动时间最长的政治家,先后辅佐了文、武、成、康四代周王,影响极大,地位和周公不分伯仲)去民间巡查,当地的官员要命令老百姓空出房子以供召公休息,并且给召公煮饭,召公当即劝止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召公看到附近的山野中生着一棵棠树,便坐到树下休息。召公常坐在棠树下,处理民间纠纷。召公执法如山,做到民无冤情,他所管辖的区域政清治明,经济发达,百姓其乐融融。后世人们集体捐款,在陕县城中修建了一座召公祠,祠堂的院中便栽着甘棠树,人们还编成歌谣世代流传,(《诗经-周南-甘棠》就说:“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这就是成语“甘棠遗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