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应急管理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救灾领域政务公开>备灾管理>预警信息
[ 索引号 ] 11500111MB164596XH/2021-00369 [ 发文字号 ] 大足减办〔2021〕7号
[ 主题分类 ] 安全生产监管;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防灾减灾;预测预警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应急局 [ 发布日期 ] 2021-07-08
[ 成文日期 ] 2021-07-06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MB164596XH/2021-00369
[ 发文字号 ] 大足减办〔2021〕7号
[ 主题分类 ] 安全生产监管;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防灾减灾;预测预警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应急局
[ 发布日期 ] 2021-07-08
[ 成文日期 ] 2021-07-06
[ 有效性 ]

关于印发2021年大足区汛期(7-8月)自然 灾害趋势分析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减灾委成员单位:

7月,区即将进入自然灾害防治关键期近日,减灾办会同森防办、防办、地指办、气象防办及有关部门,对我7-8月份自然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形成了《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汛期(7-8月)自然灾害趋势分析》,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研究并部署落实,做好应对准备,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重庆市大足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176


大足区7-8月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一、56月气候回顾

今年年入汛以来(5月1日6月30日,下同),我总体降水偏少、气温持平日照偏少。

降水总体偏少降水量188.5毫米,较常年同期297.8毫米偏少37%,较去年同期271.9毫米偏少31%。累计降水量级主要在100250毫米之间,局地达300毫米以上 。本地出现了“5.3”“6.29”等2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5月3日强降水过程中大足城区出现了极大风速17.8米/秒的阵性大风;5月6月下旬,我区出现了轻到中度夏旱天气过程,最早出现夏旱的镇街是石马镇(5月7日)。

气温与常年持平,比去年显著偏低。全平均气温22.4℃,与常年同期22.6℃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23.7℃显著偏低1.3℃。

日照偏少,阴雨寡照明显。全区日照时数180.8小时,较常年同期218.7小时偏少17%,较去年同期257.7小时偏少30%。

二、7~8月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78月(盛夏),全区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旱涝交替、旱重于涝局地洪涝偏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7月平均气温为26.6~27.5℃,较常年同期26.5℃偏高0.1~1.0℃,较去年同期24.9℃显著偏高1.7~2.6℃。降水量为161.6~179.6毫米,较常年同期179.6毫米偏少1成,较去年同期163.1毫米偏多1成。

8月平均气温为26.6~27.0℃,较常年同期26.3℃偏高0.3~0.7℃,较去年同期27.6偏低0.6~1.0℃。降水量为124.8~140.4毫米,较常年同期156.0毫米偏少1~2成,较去年同期177.4毫米偏少2~3成。

降水时段主要在7月16~18日、23~25日前后,8月2~3日、15~16日、27~30日前后,部分降水过程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三、7-8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象灾害。

7~8月,我区暴雨接近常年但局部偏重,气象干旱和高温均较常年和去年偏重。

暴雨:预计7~8月,我区有1~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洪涝总体接近常年。

气象干旱:预计从7月中下旬开始,有30~40天以上中~重度气象干旱

高温:盛夏期间我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7~39℃,平坝、河谷地带可达42℃左右。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数为20~43天。

)洪旱灾害。

洪水:预计7-8月濑溪河、淮远河、窟窿河、平滩河等流域出现明显涨水的概率较大,部分中小河流可能会出现超警超保洪水

干旱:7月中旬开始,盛夏持续的高温天气,加之降水偏少,极易出现旱情。

(三)地震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由于汛期以来持续的区域性降雨,虽然7月下旬降雨逐渐减少,我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依然较高,灾害类型以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为主。北部、西部、北西部区域镇街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地灾险情,特别是玉龙、高坪、中敖、宝顶等镇街,地灾点数量较多,易危及人员安全。采矿、公路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地质灾害突出,需重点保护城区、场镇、主干公路、重要水库、成渝铁路、天青石矿区、宝顶石刻景区、北山石刻景区等区域。

地震:综合大足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观测资料,认为近年来大足地区地震活动维持较为正常的水平,2021年汛期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大足区与荣昌、四川部分市区相邻,应注意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对大足地区的影响以及工业生产引发微小地震的可能。

(四)森林火灾。

7-8月,我区森林防火形势较2020年严峻。全区三级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天数较去年偏多。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多为四级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五级(极度危险)持续时间可达15天左右,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高温伏旱期间主要邮亭、龙滩子、通桥、玉龙、拾万、万古、雍溪、古龙、龙岗、棠香、宝顶、高坪、西山林场等巴岳山一线重点林区周边的农事用火和野外用火为主,火灾发生次数可能高于常年平均水平,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将有所上升。

(五)农业病虫灾害

区域强降雨天气极易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或死亡,造成减产或绝收。从7月中下旬开始,我区有30-40天以上中-重度气象干旱,对作物形成产量不利,甚至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六)生产生活重点领域。

交通运输。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极易引发车辆追尾、侧翻、溜滑等事故,郊区公路、临水道路、隧道桥梁、城市快速路弯道等交通事故风险加大,道路积水易造成交通堵塞,旱涝急转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正常交通运输影响较大。

建设施工。7月旬开始,大足区较常年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中暑、高坠、物体打击、食物中毒等事故。强降雨易引发在建道路边坡切坡及深基坑开挖导致的地质灾害次生事故。

文化旅游。盛夏的高温天气,加之暑期逐渐增多的游客,给景区管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散客、自驾游、驴游增多,风险管理难度增大

消防。夏季用电需求量陡增,长期超负荷用电易导致线路和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教育。暑期期间,学生可能因缺乏家长、社会监管,易引发在高温天气下违规下江下河发生溺亡的事件。

、对策建议

(一)压实落细责任。

落实落细区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包保责任制严格落实“日周月”隐患排查机制加强水库堤坝、病险水库、山洪易发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景区景点、城市低洼地带、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排查整治,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

(二)强化预警响应

气象、水利、规划自然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要加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灾情监测频率,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各镇街和有关部门按照《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渝减委〔2020〕7号)4月27日全市预警管理工作推进会的要求,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根据预警类型果断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严防次生事故。同时,通过工作实践,检验预警响应措施的合理性,并及时修订完善。

(三)落实防范措施

气象灾害。气象部门要滚动预报预警,拓展发布渠道,强化精准发布,及时组织临灾会商。强对流天气,加强人工防雹消雹;高温伏旱天气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防汛抗旱水利部门要严防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严密关注重要水雨情变化以及中小河流水位超警、超保可能性,特别是濑溪河、淮远河、窟窿河等流域,涉及相关镇街特别是防洪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要加强防范。防办在加强汛期工作统筹部署的同时,要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水库联合调度、组织群众避险等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降水期,统筹做好蓄水保抗旱供水工作。

地灾防治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要压实“四重”网格员岗位责任,按照要求开展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要严密关注降水、地震信息,遇突发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开展先期处置,科学实施抢险救援;遇灾险情及时坚决果断撤离受威胁人员,无专家结论撤离人员不得返回要加快推进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和详细调查、精细化调查项目,提高监测预警精度准度,提前发现潜在隐患点并纳入监测预警体系;要加快威胁学校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进度,做好施工期间安全监测和安全监管。

森林防火。密切关注高温天气发展,结合林社情现状,强化大排查大整治。重点排查西山林场、林农交错区域,以及林区高压电线、输电(气、油)管线沿线和站点、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林区作业场等区域;强化火源管控。在防火重点时段增加卡点和巡山护林人员,切实落实对进入林内车辆人员检查、宣传等措施,做到重要时期、重点林区、人员密集区域、重要设施所在地、火灾频发区域严防死守。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老人、智力障碍和精神病患等重点人群的森林防火监护、管理工作。

农业害。加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原则,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确保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加强作物苗情、土壤墒情等监测预警,及时开展灾情调度,研判损害程度,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四)保障生产生活。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严密关注雨情、水情信息,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强化盛夏高温和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尽力防控灾害次生事故,减少损失

建设施工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做好极端天气施工作业安全防范应对。不能保证安全的,要坚决停工撤人。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对作业人员高温酷暑期施工安全培训,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游客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场所的管理,落实极端天气条件关停、最大承载量管控等安全管理制度。

教育部门要加强暑假期间防溺水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及家长防溺水意识,要加强家校沟通,督促家长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监管。各校要提请属地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水利、应急、公安等部门,及时对辖区内易发溺水事故的河、塘、水库、湖泊等重点危险水域进行排查整治,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认真组织巡查值守,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的社会大格局,有效防范少年儿童溺水事件发生

(五)有序备灾救灾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一要做好防汛准备,根据预报预警,提前转移临灾区域群众和商铺等;要将救援队伍、重要装备前置到灾害高风险地区,确保应急时赶得到、用得上。二要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在确保防汛安全前提下,利用水库、山坪塘蓄水保水;对高山地区、采空区等特殊区域,动员群众通过水池、水窖蓄水,有条件的地方新挖水坑、水池蓄水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采取送水到户保障用水。在风险区域关键位置要设立转移避险宣传栏、避险路线引导牌等提醒标识,针对不同载重险情组织应急演练,帮助群众熟悉逃生路线,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附件下载:

大足减办〔2021〕7号关于印发2021年大足区汛期(7-8月)自然灾害趋势分析的通知.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