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1-0018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1-06-18 |
[ 成文日期 ] | 2021-06-18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1-0018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1-06-18 |
[ 成文日期 ] | 2021-06-18 |
[ 有效性 ] |
预防近视,关口前移,从娃娃抓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视一旦发生,基本没有逆转的可能,所以戴眼镜是一辈子的工程。关注眼睛康,预防近视得从娃娃抓起。那怎么做才能让祖国幼小的花朵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呢?答案请往下看:
宝宝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0-6岁是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
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只有光感,出生后视力才逐步发育。一般来讲,1岁儿童视力可达0.2,2岁视力可达0.4以上,3岁视力可达0.5以上,4岁视力可达0.6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可达0.8以上。另外,立体视是分辨物体远近、凹凸的能力,儿童的立体视也是逐步发育的,大约5~6岁基本发育成熟。
宝宝刚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球逐渐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逐渐减少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球继续增长,眼轴过长,就会发展为近视了。
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识别儿童眼部疾病的危险信号,出现以下情况应当及时就医。
(一)眼红、持续流泪、分泌物多,可疑为结膜炎或新生儿泪囊炎。
(二)若发现宝宝瞳孔区发白应当引起高度警示,提示可疑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底疾病,一定要尽早去眼科检查。
(三)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眯眼、频繁揉眼、畏光或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提示可疑视力异常或眼病。
(四)眼位偏斜、总是歪头视物,提示可疑斜视。眼球震颤,即双眼球不自主的有节律的转动,提示可疑视力较差,应及早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