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财政局>政务信息>公示公告

2021年度重庆市大足区红十字会绩效自评的报告

日期:2022-04-13

一、基本情况

部门基本情况

1.单位构成:本单位是党委管理的正处级群众团体机构,现有在编在岗领导人员3名,工作人员3人。区编委会核定编制9人,领导职数正处级1个,副处级2个,内设科室正科级2个。

2.职能职责:

1)宣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2)开展备灾救灾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救灾物资,建设和管理备灾救灾设施;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开展救护和救助工作;根据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在辖区内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时向灾区群众和受难者提供急需的人道援助,参与灾后重建。

3)开展应急救护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学校和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人群中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提高应急条件下的应急救助能力和水平。

4)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

5)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与区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6)开展社会救助及相关服务工作。对易受损人群进行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在社区、农村中建立红十字服务站,开展服务群众、宣传培训、募捐救助等活动;开展帮助寻找失散亲人、重建家庭联系等其他人道服务工作。

7)依法开展和推动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宣传和教育、关心爱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他人道救助工作。

8)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9)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10)宣传国际人道法、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

11)依法开展募捐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红十字募捐箱并进行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自主处分募捐款物。

12)参加人道救援工作;开展与国内外红十字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13)依据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在战时和武装冲突时期履行战场救护等相关职责。

14)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3.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依法开展募捐和自主处分募捐财物活动,在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应急救护、无偿献血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艾滋病预防与关爱、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国际人道救援及交流等领域,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年各项目活动都有序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预算及支出情况

1.整体支出规模:本年实际预算支出163.28万元,包含130.28万元基本支出和33万元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包含人员经费104.04万元和公用经费26.24万元。

2.结转结余情况:无。

二、绩效评价基本情况

)绩效评价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重大部署,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渝财绩[2022]1号)文件精神,以及《重庆市大足区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预算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大足财预〔2022〕25号)文件要求,本单位开展了2021年项目资金绩效自评工作。

项目资金绩效自评工作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类管理、绩效相关”的原则,依照“同意标准、优化流程、结果导向、形成特色”的评价思路,依据既定的评价技术体系,给予预期目标实现程度,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技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使本单位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更好地助力全区社会经济建设。

(二)评价指标体系

整个指标体系分为投入(5分),过程(45分),产出(16分),效益(32分),共设置了16个指标,分别是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率、“三公”经费变动率、预算完成率、预算调整率、公用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预决算信息公开性、资产管理安全、固定资产利用率、受培训对象满意率、服务对象满意率、受救助满意率、99公益活动配捐率。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包括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分析评价等。根据绩效评价的要求,我们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自评方案进行研究和布署,党组成员及各部室全程参与,按照自评方案的要求,对照各实施项目的内容逐条逐项自评。在自评过程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偏差,为下一步工作筑牢基础。

绩效评价情况及结论

(一)投入评价情况

预算配置层面上,本单位运用了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率和“三公”经费变动率两项指标。本单位编制数9人,在职人数6人,在职人员控制率达66.67%。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0.23万元,较上年的0.23万元,增长0%。

(二)过程评价情况

过程部分分为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三个层面。

预算执行层面,有预算完成率、预算调整率、公用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五个指标。本年度无上年结转、本年追加和年末结余,预算完成率100%;预算调整率≤3%;公用经费实际支出小于与预算安排总额,公用经费控制率≤100%;“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小于与预算安排总额,“三公”经费控制率≤100%;政府采购实际支出符合采购预算,政府采购执行率介于95%-100%。

预算管理层面,有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预决算信息公开性三个指标。本单位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了健全的、完整的管理制度,使用预算资金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

资产管理层面,有资产管理安全和固定资产利用率两个指标。本单位资产保存完整、使用合规、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贴合所有固定资产总额。

(三)产出评价情况

职责履行层面上,有强化红十字会工作主阵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红十字自身改革和减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四个指标。本单位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开展募捐和自主处分募捐财物活动,在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应急救护、无偿献血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艾滋病预防与关爱、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国际人道救援及交流等领域,增强红十字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切实发挥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作用,培育和打造红十字会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服务品牌。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发挥民间外交重要渠道作用,广泛开展国际和港澳台交流合作。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主动参与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在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红十字会所能的人道领域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四)效益评价情况

效益部分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服务对象满意度四个层面。

经济效益层面,通过救护培训使群众掌握救护知识和技术,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或者可以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减小伤害成都,从而减少应急救援开支和医疗负担,节省社会经济成本。

社会效益层面,通过开展红十字“五进”工作项目,开展应急救护五进培训工作,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红十字三救三献核心工作项目加强群众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意识。开展重点项目、活动工作项目凝聚更多力量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事业。开红十字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项目,切实加强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提高了应急处置和应急救助能力,在灾害到来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开展重点项目、活动进一步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凝聚更多的力量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事业。

生态效益层面,强力配合区政府工作安排,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城乡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功。

可持续影响层面,重点以世界红十字日、国际志愿者日、世界急救日、世界献血日等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面向基层群众集中组织开展红十字主题活动,通过红十字知识讲座、急救技能现场演习、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红十字法律法规和红十字文化知识,宣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以及防艾等知识。从而,繁荣红十字文化,深化红十字精神文化传播。

服务对象满意度层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突破口,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本年度对外开展的各项活动,深受群众好评、受者满意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在自评工作中,发现本单位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救护培训有待进一步普及,培训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重培训,轻后续管理的问题,救护员在应急救护中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在人道救助金发放效益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效益没有最大化。

针对自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本单位将采取相关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红十字基层组织体系,加强人道救助与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加劲立项争资及筹资劝募工作力度,整合力量,逐步提高红十字会救助实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