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大足绽放民营经济“繁花”
近年来,大足区市场监管局紧密围绕迭代升级特色产业高地、国际文旅名城、城乡融合示范“三篇文章”,聚焦“保存量、稳增量、提质量”核心任务,全力服务园区、助力景区、繁荣城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156户,企业开办满意度达99%,承诺办结时间0.3天,即办件0.1天,位列全市第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充分彰显了大足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效。
在深化“石刻效率”改革方面,大足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动审批服务从单纯“减时间”向全面“优体验”转变。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服务已实现最快1小时办结,承诺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间大幅减少91.3%,全程网办比例高达95%,平均跑动次数降低至0.12次,即办程度超过95%。同时,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材料精简40%,并为五金、锶盐等特色产业项目提供“一企一策”定制清单。此外,为新办企业免费提供刻章、邮寄服务,年惠及经营主体3000余家,群众“即来即办”的体验感显著提升。
在区域合作方面,大足区与四川遂宁等地签订“成渝双城许可通办”协议,实现五金刀具质检、石刻文旅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异地受理、属地审批”,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
在锻造“五金匠心”服务方面,大足区围绕五金、汽摩等产业集群,构建了“全链条、嵌入式”服务体系。为龙水刀具城、德恒循环经济园等重点项目提供“一项目一专班”服务,联合市质检院设立“五金检测服务中心”,提供“研发—测试—认证”一站式服务。同时,创新“非遗工坊+许可快办”模式,为大足石雕、冬菜酿造等20余家非遗主体定制“证照联办套餐”,助力非遗产品市场化、品牌化。其中,“大足雕客”带动上下游就业11万余人,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产品遍布广东、福建、河北、山东、浙江、四川、云南等10余个省及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入选全国知名劳务品牌矩阵。
在厚植“海棠清风”生态方面,大足区以数字化、标准化、透明化为抓手,以行风建设为契机,推行“三清三零”机制(政策清、流程清、作风清;零障碍、零拖延、零寻租),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向“暖心”跨越。试点“远程踏勘”功能,使企业群众减少跑动90%以上。推进“苗圃”“育林”“参天”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指导230余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出“足质信誉贷”金融产品,为130家企业提供质量增信融资贷款76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大足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33618”现代产业集群、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现代服务业涉及行业,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改革“刻刀”,精雕营商环境“精品力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足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