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要闻 > 详情
“物联网+田园”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追溯 智慧农业发展中的“大足经验”
如何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从而让客户吃得放心?这是农业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2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汇编》中,大足区月斧山家庭农场用“物联网+田园”技术实现了生产全透明,为全国的蔬菜种植户提供了“大足经验”。
“我们的顾客可以随时在智慧农业云App上查看蔬菜长势甚至生产全过程。”大足区月斧山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真勇介绍。月斧山家庭农场(宝兴镇)的400亩蔬菜地里,伫立着12个监控探头,通过监控探头和无线网络,菜田景况和蔬菜长势等相关数据传送到智慧农业云App,供顾客随时查看。此外,通过扫描每一箱蔬菜包装盒上的二维码,顾客也能够查看农场产品的电子合格证、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生产信息、检测信息等。
“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监督下,我们还会定期把每一批次的农资采购、农事生产、作物采摘和销售情况录入国家质量检测中心网站。”陈真勇介绍,“同时,因为顾客能够随时查看监控,如果我们喷洒农药,顾客也会第一时间发现。”
在陈真勇看来,农业企业最大的风险不是一直探讨的种植风险,而是市场风险。“优质农产品未形成品牌和专属渠道,所以在市场上才没有竞争力。”
如今,月斧山家庭农场共取得了1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产品认证。品牌打造初期,陈真勇将目标人群定位于高端小区居民,销售模式上,主要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
在线上,客户头天在微信小程序上定制菜品后,农场次日早上6点采摘蔬菜水果,11点京东物流从基地出发,货品当日下午5点左右送达客户手中。无中转的蔬菜运输和“物联网+田园”技术实现了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的全追溯,安全、新鲜的菜品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截至目前,月斧山已成为4000余名顾客的“家庭农场”。
在线下,陈真勇在小区内的社区超市投放冷鲜蔬菜柜,把所有蔬菜处理成每份3—10元放入柜子,并贴上蔬菜的“身份信息”。“这个身份信息的来源就是我们录入国家质量检测中心网站的资料。”陈真勇介绍,经过不断完善,二维码所显示的产品信息也越来越丰富。“顾客现在可以看到所购买商品‘出生地’‘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如今,月斧山家庭农场的蔬菜柜已进入了主城的60个小区。
今年,陈真勇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农作物生产智慧化上。种植什么蔬菜?种植多少亩?小程序上顾客的订单提供了答案。
经过对订单的大数据分析,陈真勇可以得到顾客偏好,依次决定蔬菜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在具体种植方面,陈真勇也在用智能化为生产赋能。农场内纵横的沟渠,正是陈真勇为增添灌溉控制功能所作的准备。“这些沟渠之后会铺设管道,管道铺设完成后,可以实现在手机上远程分区域控制农田灌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提升蔬菜种植质量。”
如今,月斧山家庭农场种植(宝兴镇)的经营模式扩展到了其他3个生产基地,总面积也扩展到了800亩。2022年,在疫情、旱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销售额仍达200万元。对于今年销售额,陈真勇信心满满,“今年整体形势向好,销售预计能达到400万元—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