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敬老版

敬老版

大足要闻 > 详情

双桥经开区 靶向发力打造中国西部专用车基地

日期:2022-09-20

双桥经开区形成了4.5万辆专用车(改装车)的生产能力。图为重汽专用车公司里摆放整齐的重型工程车。(资料图)


双桥经开区
靶向发力打造中国西部专用车基地


    双桥经开区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具有较为扎实的重型汽车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备的重型汽车配套能力。专用车产业作为双桥经开区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双桥经开区成立十年间,汽车产业产值规模从30.2亿元,增长到138.6亿元,年均增长16.5%。今年以来,双桥经开区坚持靶向发力,多措并举,积极打造中国西部专用车生产基地。

招商引资聚力
  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举措,让双桥经开区专用车产业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据了解,双桥经开区成立后,先后引进中国汽研、上汽红岩车桥、凯瑞特种车、恒隆转向器等30多家专用车及零部件企业。目前,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00多家,其中专用车整车企业5家,零部件一级配套企业28家,载重轮胎、车桥总成、传动轴、转向器、制动器、轮胎、座椅、各种铸锻件和机加件等可实现100%配套,形成了4.5万辆集重型工程自卸车、半挂车、厢式运输车、环卫车、军用洗消车和发烟车等多种类多型号的专用车(改装车)的生产能力,获批重庆市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
  2022年上半年,双桥经开区又签约汽车线束生产等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23亿元。集聚专用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52家,其中,一级配套企业近30家,覆盖车桥、传动轴等关键零部件。
  连续不断进行的补链、强链,让双桥经开区专用车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双桥经开区将坚持专用车发展与汽车零部件升级并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着力延伸汽车产业链条,建立共享制造平台,力争到2026年,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专用车产能达到10万辆/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配套基地。

项目建设发力
  对于引进的专用车产业企业,经开区严格落实“红黄绿”管理机制,实行周巡查、半月调度、月通报,督促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推进。今年上半年,16个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进度达47.7%,思也其、锦安等将填补挂车、总成、纵衬梁等缺口,重汽专用车迁建、集中喷涂车间等技改项目有序推进,比蒙3C、创米金属项目建成投产。
  在重汽专用车迁建项目现场,冒着高温酷暑的建设人员正按照项目规划加紧推进。一排排钢架林立,耀眼的焊花此起彼落,建设材料堆满空地,热情高涨的施工镜头随处可见。
  “我们正在建设1万辆专用车生产线,积极打造智能化工厂,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陈遐忠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专用车生产企业,该公司2021年实现产值32.3亿元、增长率达到14%,创造税收4327万元、比2020年增长了500%。这一年,重汽专用车公司同时入围重庆市民营企业100强、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民营企业创新指数100强三大榜单,全市少见、大足区唯一,成为双桥经开区专用车产业链主企业。
  在思也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项目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给新建成的厂房做装修,据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按计划安装生产线设备,及时启动试生产,争取早日投产达效,为双桥经开区专用车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生产经营助力
  在专用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双桥经开区积极推进中国汽研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能网联配套公寓建设,开发氢能、电能、智能化专用车,形成5万辆自卸车、环卫车等40余类专用车生产能力。上半年实现产值70.7亿元、同比增长7.2%。
  建成后的中国汽研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开展汽车安全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深入开展电动汽车产业中动力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总成、催化转化器产品及排气系统总成的研究与应用,助推经开区专用车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近日,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10台东风氢能源物流车的交付,客户对交付产品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认可。据了解,该产品兼具了成本低、驾驶里程长、空间大、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开辟了新能源新赛道,引领了氢能源物流车新航线,打造了物流车板块新高地。
  近年来,凯瑞特种车积极实施转型升级规划,在自卸车、环卫车生产领域屡建奇功,目前正在开发的氢能源汽车项目,就是基于对氢能的全新认识。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研发氢能源物流车新产品,励志向市场输出高质量氢能源物流车产品,在专用车产业占据更多优势。
  中汽研大足试验基地配套公寓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装修,预计不久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下一步,双桥经开区将牢牢把握总体发展要求、功能定位、发展规划、路径举措,开足马力、善作善成,突出扩增量与优存量两端发力,以系统规划布局转型、以重点企业带动转型、以绿色低碳引领转型,靶向发力,积极打造中国西部专用车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