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敬老版

敬老版

大足要闻 > 详情

当二十四节气遇到婉约唯美的古诗词

日期:2022-02-2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明时节雨纷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月4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上演。让亿万观众感动的是,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凸显出中华传统文化令人震撼之美——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伴着一句句相应的古诗词,二十四节气依次闪现,当倒计时来到1时,正好是立春。
  回想起这直抵人心的一幕,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登科心中涌起一股热潮:“中国古典诗词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导演团队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技术,将古典诗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完美结合,可谓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绝佳实践。”
  蒋登科说,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在这场“冬奥诗词大会”中,我们感受到古人朴素的生态自然观,虽历经千年,却依然闪耀着文明之光,体现着古人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怀,这无疑与北京冬奥会践行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相契合。
  不难发现,开幕式倒计时中出现的古诗词充满诗情画意,不少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经典诗篇,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杜牧的《清明》、李绅的《悯农》等,十分脍炙人口。“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口相传,不仅传承下来,还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灵魂中,成为经典。”蒋登科说,古代诗人留下的诗词名篇富有生命力,通过冬奥会开幕式这一世界瞩目的契机,让世人得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和魅力,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澎湃着文化自信的力量。
  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蒋登科说,历代诗人在重庆创作出无数诗词名篇,这些诗词渐渐成为重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重庆人的精神状态,时刻提醒我们根在何处。今天,我们仍要从古典诗词中汲取智慧,获得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重庆日报记者赵迎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