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图文要闻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1-06-21

盛泰光电手机摄像头生产线。


施密特电梯门板柔性智能化生产线。


全球首条锻打刀具智能生产线。


工业高速相机。


用户体验摄像头应用产品。

盛泰光电4800万像素摄像头全面量产,区城投集团实现足不出户便可实时监测污水设施运行情况……一次次行业惊人的“蝶变”背后,都源于科技创新的开花结果。
  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从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新活力、增强创新主体动能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足的科技创新有基础、有载体、有后劲。”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2016年为基数,当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为0.75%,2020年达到了1.5%,比2016年增长100%,4年实现翻番。科技型企业2016年为75家,2020年达到1001家,比2016年增长1234.67%,4年累计新增92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为21家,2020年达到102家,比2016年增长385.7%,4年累计新增81家。

创新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重庆盛泰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泰光电”)处于核心位置的ra可靠性实验室里,年轻的技术研发团队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依靠行业内先进的技术,该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去年实现产值30亿元。
  创新与研发,在这家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动力。
  盛泰光电集ccm摄像模组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是国内最专业的摄像头模组封装生产企业之一,产品有多摄摄像头、一亿像素摄像头、超广角和潜望式摄像头等,年产能达3亿颗,摄像头占全球生产额的5%,产品被广泛应用于oppo、vivo、华为、三星等手机产品和虹膜、车载、医疗、3dtof、手表、笔记本电脑等非手机类产品。
  盛泰光电副总经理卢绍杰介绍,公司生产的摄像头从以往的500万、800万像素,提升到1300万、1600万,再到去年4800万像素摄像头全面量产,依靠的是产品的创新和工艺的整合。目前,盛泰光电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线路板设计技术、mtf、sfr、oc、pog等自主研发的软件算法,机构设计仿真、电子mipi设计仿真及光学光路摸拟仿真技术,cob、csp、com、aa主动式对焦等国际一流工艺封装技术及全球尖端asm全自动化生产线。
  尽管掌握着先进技术,盛泰光电在科技创新方面却从未停下脚步。公司决定今后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将占到全年销售总额的3%至5%,并且在引进和培养软件光学领域顶尖人才方面,不设预算上限。另外,企业还成立了博士后科研站,与上海交大、江南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进入更高端的摄像头生产领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区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企业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技术,实现华丽转身。”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科技革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也让重庆芸利五金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芸利五金”)尝到了甜头。
  芸利五金原本依靠人工锻打,一把刀从毛坯到打磨、开刃、上柄直至出成品,最快也需要近7个小时。然而,公司引进全球首条锻打刀具智能化生产线后,生产一把刀只需20秒,既保留了传统锻打工艺,又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优化了产品质量。
  龙水锻打刀具因锻打工艺颇负盛名,但生产效率一直是一大难题,且以往多是小作坊式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和我区多数五金企业一样,芸利五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2017年,芸利五金委托长春合兴机械有限公司旗下的德国grg集团,研发不锈钢锻打刀具智能化生产线。2019年,这条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设计,每条造价为20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线正式在我区投产。
  据悉,“龙水锻打工艺”在2009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智能化设备,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只需将前期通过剪板、下料、锻打、热处理、回火等5道工序加工好的刀坯导入生产线,即可通过机械手臂作业,实现刀具生产的磨削、修边、抛光、装柄等后续15道大工序的智能化生产。以80万把刀具的年产量来比较,传统模式需要40个工人,设备占地1000平方米,而智能化生产线只需1至2人值守,占地300平方米,总功率仅需80千瓦。
  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后,产品更加标准化,质量更加可控,不合格率在千分之三以内,同时大大节约了辅料的消耗。此外,以机器人手臂代替人工生产的智能化改造,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我区积极以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化生产线,芸利五金、新炬鑫机械等46家企业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大足“制造”正逐渐升级为大足“智造”。

科创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现在看到的是惜字阁污水处理站的实时数据,通过前端的传感设备,实现了人不去现场,电脑上就可以随时监测数据和控制机器设备的运行。”在区城投集团,污水处理监测技术项目工作人员指着电脑上的数据说道。
  工作人员所说的是物联网智能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污水处理远程监测与操控,目前已在我区32个污水处理站推广运用,对我区智慧环保工程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个项目的落地,主要得益于去年我区与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大产研院”)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重大产研院作为重庆大学“1+5”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孵化平台和创新基地。为有效推动大足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建立大足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合作机制,去年,区委组织部、重大产研院、海棠新城开发区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组,旨在更好助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在足转化,人才项目、创新平台在足落地。
  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半年来,产学研合作项目组已完成对大足石刻研究院、区科技局、区城投集团等13家单位,盛泰光电、施密特电梯、中汽院(重庆)汽车监测有限公司等12家重点企业的走访,收集各类需求24条,落地项目3项,更多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同时,还完善建立涉及土木、智能制造、环保等领域在内的专家库,11位教授将与我区展开合作,其中4位已和相关企业对接交流。
  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区新建成科创平台43个。未来,我区将以科创平台赋能创新发展,推动优势平台“多点开花”,让创新之泉充分涌动。

用户体验摄像头应用产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