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 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任务分解》的通知

大足府办发〔2025〕17号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足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
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任务分解》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大足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任务分解》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足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27年)》任务分解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重点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配合单位  | 
| 
 一、实施中药材种植业提质增效行动  | 
 (一)优化空间布局  | 
 1.向市级部门申报将大足道地及优势中药材种类纳入重庆市道地优势中药材目录。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卫生健康委  | 
| 
 2.引导各镇街差异化发展和协同发展。支持建设佛手、白芷、葛根等大足道地优势药材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林业局  | ||
| 
 (二)聚力打造“渝十味”  | 
 3.加强“渝十味”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等技术攻关,建立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推进加工能力建设,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到2027年,“渝十味”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  | 
 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  | 
 区市场监管局  | |
| 
 (三)推动规范化种植  | 
 4.支持建设一批中药材“三品一标”和GAP标准基地。  | 
 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  | 
 区市场监管局  | |
| 
 5.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建立“定制药园”,并以“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方式发展。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  | ||
| 
 6.推进农药在药用作物上的登记,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林业局  | ||
| 
 7.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产值在2.5亿元以上。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林业局  | ||
| 
 (四)加强资源保护利用  | 
 8.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储备基地。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林业局  | |
| 
 9.强化新品种选育和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合理布局中药材种业基地,建设一批高质量良种繁育基地。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  | ||
| 
 10.支持建立种子种苗商业化平台。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  | ||
| 
 一、实施中药材种植业提质增效行动  | 
 (四)加强资源保护利用  | 
 11.开展珍稀中药资源调查评估,加强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等关键技术攻关。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科技局  | 
| 
 12.建设人工抚育梅花鹿、乌梢蛇等中药材种养殖基地。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  | ||
| 
 二、实施现代中药振兴发展行动  | 
 (五)打造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  | 
 13.推动铁山、智凤、玉龙等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中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  | 
| 
 14.支持园区引育中药提取物、中药功能食品及用品、中医药设备制造等市场主体。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市场监管局  | ||
| 
 (六)大力开展中药企业 引育  | 
 15.支持全区中药企业建设市级大基地,创建市级大平台,打造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互补。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科技局  | |
| 
 16.引进中成药企业来足布局,开展“一企一策”精准辅导与服务。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  | ||
| 
 17.支持全区中药企业深化数字化改革,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到2027年,全区培育营收规模超过1亿元的中医药企业1家,5000万元的中医药企业2家;引育中药规上企业2家,中药工业产值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农业农村委  | ||
| 
 (七)培育“渝产中药”大品种  | 
 18.鼓励并支持重庆市中成药大品种目录内产品按规定进入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协定用药范畴。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医保局  | |
| 
 19.加强老字号中药企业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致力打造“足产中药”品牌。  | 
 区文化旅游委  | 
 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  | ||
| 
 二、实施现代中药振兴发展行动  | 
 (八)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  | 
 20.适时发布优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清单。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 
| 
 2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中药企业早期参与医疗机构协方制定和人用经验收集,促进人用经验向临床证据转化,探索“名医名方一中药制剂—中药新药”的中药创新发展路径。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  | ||
| 
 22.协调市药监局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及备案管理,支持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区内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到2027年,全区新增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少于1个。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卫生健康委  | ||
| 
 三、实施“中医药+”衍生产业拓展行动  | 
 (九)加快布局食药物质新赛道  | 
 23.探索制定大足食药物质目录,推动佛手、白芷、葛根等进入重庆食药物质目录。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  | 
| 
 24.开发一批以佛手、白芷、葛根等特色中药材为原料的“食药物质”产品,建设一批“食药物质”产业基地。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  | ||
| 
 25.加强特色药膳开发,转发“巴渝一百零八道药膳”目录和指南,举办食药物质饮食文化宣传月活动,推动药膳产业发展。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  | ||
| 
 (十)研发“中医药+”衍生产品  | 
 26.加快以白芷、佛手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等研发应用。  | 
 区经济信息委  | 
 区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  | |
| 
 27.支持中医药企业加强以白芷、佛手、葛根等中药材及其副产物为原料的中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研发生产。  | 
 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  | 
 区农业农村委  | ||
| 
 (十一)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  | 
 28.探索建立康养、文旅、中医深度融合的模式,打造中医文化街区,以康养产业和文旅的收益持续反哺中医持续投入,体现大足特色和辨识度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康养胜地。  | 
 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委  | 
 区民政局  | |
| 
 29.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文化场馆建设,支持建设中医文化街区,推介发布“中医药+”温泉、森林、康养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 
 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  | 
 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林业局  | ||
| 
 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 
 (十二)完善科研体系  | 
 30.积极推动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构建产学研医紧密结合的中医药科研融合发展体系。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 
| 
 31.建立多学科交叉创新、多部门联合攻关机制,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  | ||
| 
 (十三)强化人才引育  | 
 32.加大对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领军人才的引育力度,构建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雁阵。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  | |
| 
 33.支持中医药企业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创新型团队。  | 
 区人力社保局  |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  | ||
| 
 34.支持在足高校创建中药学国家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打造中医药产教融合基地,培养中医药复合型人才。  | 
 区教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  | ||
| 
 35.加强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和岗位供给,打造中药产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批中药特色骨干人才、中药种植技能型人才、中药炮制紧缺人才和巴渝青年岐黄学者。  | 
 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  | ||
| 
 36.遴选建设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到2027年,新增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基层名中医、巴渝(青年)岐黄学者共计1名以上。  | 
 区卫生健康委  | 
 | ||
| 
 (十四)强化科技创新  | 
 37.争创中医类重庆医学中心和中医药领域重庆重点实验室、重庆技术创新中心。  | 
 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  | 
 | |
| 
 38.强化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研究探索企业主导的中药科研选题机制,带动企业申报更多市级科研项目,提升产业化能力。  |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 
 | ||
| 
 39.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重点足产优势中药材,加强品种选育培育、高效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抗生素替代等技术攻关。  | 
 区科技局  | 
 区农业农村委  | ||
| 
 40.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引进转化。  | 
 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  | ||
| 
 五、实施全链条服务优化行动  | 
 (十五)优化审评审批  | 
 41.支持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工作及注册申报。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卫生健康委  | 
| 
 42.支持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申报注册,优化国产保健食品备案流程。  | 
 区市场监管局  | 
 | ||
| 
 (十六)提升质量标准  | 
 43.转发重庆市中药材标准、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重庆市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等。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  | |
| 
 44.探索建设渝中药信息与溯源服务平台,构建中药全产业链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市场监管局  | ||
| 
 45.支持开展已上市中成药的研究与评价。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 ||
| 
 46.加大对线上线下销售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力度,查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违法违规行为。  | 
 区市场监管局  | 
 | ||
| 
 (十七)强化流通储备  | 
 47.支持中药材主产地建设集仓储、物流、行情发布等于一体的产地交易中心。  | 
 区商务委  | 
 区经济信息委  | |
| 
 48.建设线上线下为一体的数字化交易平台。  | 
 区商务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 ||
| 
 49.推动川渝等地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互认。  | 
 区市场监管局  | 
 | ||
| 
 50.指导企业在大宗中药材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推动“丰储欠补”保障生产需求和市场供应。  | 
 区经济信息委  | 
 | ||
| 
 五、实施全链条服务优化行动  | 
 (十八)支撑临床应用  | 
 51.强化医保政策支持,鼓励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可溯源、有GAP标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推动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  | 
 区医保局  | 
 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  | 
| 
 52.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支持非中医类别医师按规定开具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处方,持续提高其在医疗机构的使用占比。  | 
 区卫生健康委  | 
 | ||
| 
 53.开展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试点并逐步推广。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经济信息委、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 ||
| 
 54.支持医疗机构与企业开展阳光推介活动。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农业农村委  | ||
| 
 55.支持医疗机构开展GCP药物临床试验。  | 
 区卫生健康委  | 
 区市场监管局  | 
 
大足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 
 序号  | 
 主要指标(单位)  | 
 2025年  | 
 2027年  | 
| 
 1  | 
 全区中药材种植业产值(亿元)  | 
 2  | 
 2.5  | 
| 
 2  | 
 中药规上企业(个)  | 
 3  | 
 5  | 
| 
 3  | 
 中药工业产值(亿元)  | 
 2.5  | 
 3  | 
| 
 4  | 
 市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名)  | 
 7  | 
 9  | 
注:以上指标为预期性累计指标。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经开区办
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4日印发
 
网站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