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009347908d/2025-00060 | [ 发文字号 ] | 大足府办发〔2025〕58号 |
[ 主题分类 ] | 旅游、服务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 | 2025-09-19 |
[ 成文日期 ] | 2025-09-19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009347908d/2025-00060 |
[ 发文字号 ] | 大足府办发〔2025〕58号 |
[ 主题分类 ] | 旅游、服务业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 发布日期 ] | 2025-09-19 |
[ 成文日期 ] | 2025-09-19 |
[ 有效性 ]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经开区有关内设机构,有关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做靓做强龙水湖文旅品牌,全面提升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以人为本、品质为王,坚持联动协同、统筹推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底,游船购票、温泉购票、过夜游客分别达到30万人次、15万人次、8万人次。到2026年底,游船购票、温泉购票、过夜游客分别达到45万人次、30万人次、16万人次。到2027年底,游船购票、温泉购票、过夜游客分别达到65万人次、35万人次、30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重点任务
对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22)标准,全面实施科学规划提级、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配套提质、基础设施提档、运营管理提标、宣传营销提效、招商引资提速、生态效益提能等8大行动,持续推进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实施科学规划提级行动。坚持规划引领聚力,融合度假区“山、水、岛、泉”资源,科学编制《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龙水湖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健全度假区运营专项规划体系,着力厘清度假区“怎么办、怎么干、往哪去”发展思路,以高品质的产品、高颜值的业态、高效率的产业不断健全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二)实施产品体系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休闲运动+康体疗养+研学体验+主题游乐+创意夜游”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达到国家级度假区“5331”产品结构、“8532”休闲娱乐活动体系标准。
1.打造综合游乐项目。提档升级松鹤岛,改造原设施、建筑,打造廊道景观、休憩节点、夜间灯影等,恢复原飞跃丛林、松鹤楼等景观。迭代升级两江假日温泉水世界、拓浪者水上极限运动中心,保持产品及时更新且可持续。打造龙水湖水上闯关网红项目,设置亲子水上乐园,配备水上滑梯、充气城堡等设施,配套龙水湖画舫游船、网红打卡地、共享代步车、迷你小火车、无动力游乐设施等。
2.打造生态康养基地项目。围绕温泉康养,实施重庆市南温泉疗养院置换搬迁及椿玺养护中心项目,打造湖滨疗康养基地。依托森林康养,改造禅乐寺民宿,提升周边环境,建设玉龙山森林观景台及配套基础设施。
3.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实施小河片区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四季观光+食住游购娱”为切入口,打造集主题餐厅、精品民宿、农事体验工坊、夜间经济、乡土市集等业态于一体的沉浸式田园艺术村落;推进西子湾“周末经济”假日公园建设,以“闲暇周末”和“自助享受”为主题,迭代升级西子湾阳光沙滩、星空泛舟营地,配套建设餐饮服务,打造以星空露营、自助烧烤、精品小吃等为主的周末休闲集散地。提档升级国际露营基地,以“家庭亲子”为方向,配套建设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打造大足周边网红打卡、亲子露营、休闲小憩目的地。
4.打造川渝研学基地项目。以龙水湖旅游度假区为中心,依托本土资源,联动武隆、自贡等川渝研学基地,引进国际研学认证体系,构建“全龄+全时+全域”研学产品体系,提升研学产品竞争力。加快国防军事主题乐园项目建设,精心打造龙水湖原进修学校研学基地,引进团市委青少年教育基地项目,打造重庆(国际)青少年龙水湖营地。加快龙景湖职教城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助力产学研融合发展。力争研学规模年均增长20%,2027年底前达到10万人。
5.打造综合夜游项目。以唐宋文化为背景,挖掘大足石刻、重汽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选取龙水湖主码头及松鹤岛等重要节点,完善夜间灯光场景,打造夜间无人机灯光秀表演等。打造坝下演绎舞台和广场,组织开展环湖夜游、夜光步道、夜间水幕灯光秀、夜间化装舞会、夜间美食集市等一系列以夜景、夜宴、夜行和夜娱为主的旅游项目。
6.打造“水陆空”立体运动体验项目。聚焦户外潮酷运动圈层,丰富桨板、皮划艇、飞盘、动力伞、热气球等水陆空潮酷产品,建设水上运动训练及赛事基地,培育“低空经济”体验基地。
(三)实施产品配套提质行动。聚焦游客多层次、特色化、个性化需求,大力培育餐饮业态、提升住宿品质、打造购物场景,致力推出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餐饮、住宿、购物业态。
1.完善多元住宿业态。重点打造“酒店+公寓+民宿+营地”的住宿体系,涵盖家庭房、亲子房、景观房、主题房。到2027年底,力争住宿设施规模达1500间以上,高品质住宿达3处(规模达300间以上)。加快改造联谊宾馆、青年旅舍、禅乐寺民宿、雍山府别墅、巴岳庄等住宿设施,打造特色住宿集群。
2.建设特色生态餐饮业态。以“鱼羊鲜”为特色,突出龙水湖有机生态鱼和大足黑山羊两大特色IP,构建“地方特色+主题餐饮+外国菜系+非遗小吃”餐饮体系,与度假产品结合的不少于3处、特色餐饮不少于3类,打造集垂钓研学、亲子互动、生态美食、自然科普为一体的沉浸式生态美食基地。
3.打造文创购物业态。构建“文创+非遗+特色”购物体系,文创商品不少于3项(市级以上非遗不少于1项)、品牌化特色商品不少于2项。延伸“文化购、体验购、社交购、情感购”四大维度,布局非遗手作市集、DIY工坊、社群快闪摊位、怀旧主题市集等。
(四)实施基础设施提档行动。围绕游客体验、运营效率和生态保护,系统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度假区从传统旅游模式向智慧化、品质化、生态化转型。
1.完善旅游集散咨询功能。以龙水湖北码头区域为中心,提档升级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标识标牌(英、日、韩三语)、无障碍设施。升级智慧导览、智能停车系统,增加餐饮零售、酒店智慧管理系统,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增设游客咨询点及自助问询点10处、特殊人群服务点3处。
2.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依托大足石刻景区旅游专线,开通度假区与机场、高铁站之间的直达专线。改造提升玉花路、樱花路、通星路延伸段道路,重点联动宝顶山、北山等大足石刻景区,棠香人家、拾万五彩田园等乡村旅游景点,串联玉龙老街、三清洞、新胜茶厂等各景点。优化动线,完善环湖步道系统,持续优化湖面交通系统,打造集游船公交、竹筏、皮划艇、观鸟廊道等为一体的水上交通动线。优化游客服务中心、温泉水世界、西子湾、阳光沙滩、星空泛舟营地等旅游路线。
3.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龙水湖周边污水系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龙水、玉龙片区污水收集系统,改造修复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泵站。新建龙水湖生态停车场,在南码头、西子湾等区域配套建设约150个生态停车位、20个充电桩。在游客中心及人群聚集处设置医务室,提供全时段医疗服务。新建3A级旅游公共厕所10处。
4.建设智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可全方位感知生态环境、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游客活动的智慧调度中心,支持智能电表等智能化建设接入。
(五)实施运营管理提标行动。通过强化运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锻造队伍多管齐下,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与治理效能提升,全力构建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体系。
1.强化国资运营管理。强化与市文旅集团等市级国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合作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投资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运营效率。新双圈公司要厘清自主经营、参股合作、招商引资等各类型项目,充分联动巴岳山、龙景湖,带动盘活三清洞、禅乐寺、玉龙老街、新胜茶场、川汽厂、邮亭铺等周边文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地块,实施彩化靓化工程,结合农业观光、研学等加快打造全季节休闲旅游度假区,到2027年逐步实现自负盈亏。
2.规范行政综合执法。出台度假区综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镇街职能职责,在环境保护、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综合执行体系。
3.引导企业规范运营。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引导入驻企业从服务质量、设施建设、安全管理等维度实现规范化、精细化运营,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
4.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对接市文化旅游委和行业协会,邀请文化旅游专家、旅游从业者、旅游达人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对导游、讲解员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度假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专业化服务水平,逐步强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质量。
(六)实施宣传营销提效行动。以“活动引流、推广造势、协同聚能”为核心策略,激活度假区发展动能,全方位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推动度假区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跨越,力争2027年游客规模达100万人天、年旅游总花费达5亿元、年过夜游客规模达30万人天、过夜游客平均停留3天以上、游客满意度达90%以上。
1.强化赛事节庆活动。围绕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常态化开展马拉松、龙舟赛、飞盘赛、低空嘉年华、棋牌类等赛事活动。探索开展龙水湖候鸟摄影赛、铁人三项、策马龙水湖骑射赛,利用库尾地开展垂钓赛等赛事;打造多维演艺体验区,用好高校资源,定期开展“校园之春”青春音乐会、夜火晚会等活动增强度假体验感;擦亮主题节庆,增加春赏花、夏戏水、秋露营、冬泡泉等有季节性看点和市场需求的节会项目,营造“四季有爆点、昼夜皆精彩”的龙水湖运动休闲品牌。
2.深化旅游市场推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推广、整体联动的宣传营销思路,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在度假区入口、导览系统等增设度假区标志;加强宣传片、宣传册等材料制作,适时制作一批实用性强、携带方便、传播性广的旅游指南、攻略、地图等,借助自媒体、社交平台等传媒载体精准投放宣传广告;积极推广本土文化旅游纪念品、商品、文创产品,主要包括以LOGO、传统文化、品牌卡通形象等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旅游外延品;全力融入市级营销推广、旅游线路体系,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博览会、文旅交流活动加强对外宣传推广。
3.开展区域协同营销。推动建立旅游大数据共享平台,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强化与周边市区联动,共推旅游线路,共营旅游品牌。区域内重点依托大足石刻,充分联动拾万五彩田园、五金博物馆、重汽博物馆等景区景点开展联合营销,形成全域旅游覆盖网络,做到“游线互连、优势互补、客源互送”。2027年底前签约5家及以上合作旅行社。
(七)实施招商引资提速行动。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锚定康养休闲、文旅融合等赛道精准发力,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康养度假新高地。2027年底前,累计引进项目正式合同额9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新增等级民宿或四星级以上酒店3家以上。
1.精准招商方向。组建康养休闲产业培育专班,聚焦重点产业方向,精准绘制招商图谱,靶向对接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强化水上运动、医疗康养、餐饮住宿、文体赛事等招商方向,加快打造康养度假后花园。
2.加强资源盘活。收储一批、盘活一批优质闲置资产。进一步加强雍山府别墅、巴月庄、原双桥旅游局、原市农综办培训中心、中港度假村、新胜茶场、玉龙老街、禅乐寺等闲置资产盘活力度,提高资产利用率。
3.扎实推进项目。对接市总工会,促进南温泉疗养院置换搬迁项目尽早立项,力争年底前启动实施;对接团市委,共建重庆(国际)青少年龙水湖营地,定期开展“校园之春”青春音乐会;积极促成与市文旅集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与市级国企合作策划引爆性、沉浸体验项目。
(八)实施生态效益提能行动。坚持大保护、巧利用、微开发的生态发展理念,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带动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全力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推进环湖环境整治,实施龙水湖、巴岳山生态修复及彩靓化工程,实现龙水湖库尾地800亩、岛屿周边150亩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及彩靓化;实施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等项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将生态势能转化为经济动能。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专班机制。区级有关部门、镇街、单位要把度假区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细、抓到位,构建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要素保障。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拓宽文旅产业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和国有资本引领作用。要结合各类支持文旅行业发展相关政策,针对度假区土地征收现状,创新用地保障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度假区运营等环节,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项目在土地、资金保障到位的基础上,按“三重一大”及项目投资建设有关规定程序组织实施。整合资源、激励人才聚集,通过招商引资、聘请顾问、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强化跟踪督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细化任务目标,建立“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将创建重点工作分解至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工作专班办公室要强化跟踪督办,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进一步压实责任、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附件: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