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139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办发〔2022〕67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06-07
[ 成文日期 ] 2022-05-25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7908d/2022-00139
[ 发文字号 ] 大足府办发〔2022〕67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06-07
[ 成文日期 ] 2022-05-25
[ 有效性 ]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25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

现代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链条,增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素质能力整体跃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渝委发〔20211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渝府发〔202118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124号)等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现就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立足“桥头堡”城市定位,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稳定为目标,推进产业基础能力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升级,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安全稳定、竞争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战略重点。围绕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和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加快构建“6+2”现代产业体系。锁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盛泰光电、聚力成半导体、中国汽研等龙头项目,围绕新能源技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通机装备等支撑作用强、发展潜力好、战略意义大的重点产业补链成群,分链条做好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着力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全产业链系统优化和升级,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全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发展目标。2026年,聚焦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以及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和18个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通过提升产业链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国内、市内和区内配套水平,培育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0家以上,产业链就地配套率达到50%以上;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实施产业链外向度提升行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以上。18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95%;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4家以上、10亿元企业达到30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市级及以上“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50家以上;通过重点产业链竞相发展,力争培育1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1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5个以上。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更好,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更高的特色产业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

1.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重点产业链上存在的瓶颈和短板,每年组织23家以上企业参与“五基”领域〔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基础工业软件〕、“卡脖子”和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产品示范应用目录等国家和市产业基础专项,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支持重点企业发布工业供应链瓶颈、薄弱环节研发需求,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稳步推进进口替代,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2.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立足我区制造业现状,加快产业链整合重构,围绕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环节,集中力量促进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围绕精密铸造、模具、表面处理等产业链短板和弱项,谋划建设园中园,实现集群发展。积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发展人工智能、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立集群推进专班,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构建“一集群一机构”的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体系,延长产业链条。

3.推动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以产业链“链主”企业、核心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为支撑,构建成龙配套的产业链体系。每个产业遴选扶持12家以上具有引领作用的“头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国内外影响力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制造业领军企业。聚焦各产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00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充分发挥技术特色优势,深化与“链主”企业的协同配套。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本地企业就地化产能协同,建立大足工业企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

4.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链集群化、产业集群链条化,打造垂直整合、水平分工、产业融合的产业协作发展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入驻园区,培育和孵化一批与之协作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若干“小而精”特色产业集群。聚焦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和集聚一批国内外领军创新主体,以“芯屏器核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领域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基础好、知名度高、引领性强的10亿级、20亿级、50亿级、100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发展首位产业、主攻产业,探索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金、汽摩等特色产业,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建设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切实推进产业链集群化、产业集群链条化,增强产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

5.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园区集聚能力和产出效益。双桥经开区发展壮大智能新能源专用车及配套、电子信息、静脉、锶盐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培育商贸物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经开”,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大足高新区发展壮大电动摩托车、电梯设备等产业,重点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成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大足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五金、家居等产业,重点开发个性化、高档次、高品质五金产品,培育节能厨具、智能小家电、节能环保农机装备等新产品,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五金产业基地、全市特色消费品产业基地。大足石刻文创园重点开发城市雕塑、家居雕塑、木雕、铜雕等雕塑艺术品,积极发展艺术五金、艺术陶瓷、动漫衍生品、文创纪念品、潮玩手办等工艺美术品,成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生力军。

6.建立多元市场供应链体系。以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桥头堡城市建设等为契机,支持龙头企业在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和地区间合作,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融入全球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坚实稳固、内外循环的供应链体系。鼓励“走出去”的企业同步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管理总部等关键环节留在大足,形成更具黏性和吸引力的产业生态圈。积极开展产业链“双招双引”,推动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用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在开放合作中打造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

(二)实施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1.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到202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2%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机构累计数量突破1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达到100%以上,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全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2.推动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加快推动重庆北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构建多层次、多方式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服务的产业集群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技术服务、产品供需、设备共享、技术成果转移等方面向集群内企业提供服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聚焦“双碳”目标要求,强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发展绿色低碳终端产品,满足新的消费需求。鼓励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试验检测设备等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探索推进实施研究院经济;新建市级科技平台10个以上;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文创园区。

3.推进质量品牌建设。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推动终端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终端产品。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大力推动企业技改升级,集中攻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共性难题,推动产品向质量优、声誉好、品牌响、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方向转变;鼓励企业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市级和区级质量奖,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行业性区域品牌。到2026年,创建“单项冠军”企业2家、“隐形冠军”示范企业2家、知名质量品牌10个以上。

(三)实施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

1.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在全区范围内持续推进企业智能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对现有生产设施的改造提升,由“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向“数控一代”“智能一代”转变。培育和引进智能化改造专业服务商,提高智能化改造供给侧质量和水平,推动制造服务化。每年谋划50个左右优质技术改造项目,动态充实项目库,探索推进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

2.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下游中小企业“上云”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对接。深化5G、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培育“5G+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及五金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场管理、远程服务等应用,探索建设产业链工业大数据中心,不断拓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健全智能制造专家指导服务机制,培育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每年推进6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创建1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3.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积极融入川渝协同、“一区两群”联动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威立雅等领军企业引领作用,抓好绿色招商、企业绿色化改造、绿色产业品牌标准打造等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大力优化科创平台,实施科技攻关,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强化成果运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工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实施降碳行动,有序稳妥推进重点行业降碳,进一步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废钢铁、废铝、废蓄电池等实现产业链闭环全量消纳。每年实施5个以上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到2026年,绿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强化绿色、循环、低碳、安全的发展要求,严守准入底线与排放标准,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8家、清洁生产企业35家。

4.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设计、系统集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检测认证等服务,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和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服务型制造咨询、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业务模式创新,为制造企业提供战略研究、规划制定、企业诊断、解决方案等综合性和专业性服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发展专业化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分行业分领域探索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硬件+软件+平台+服务”模式,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1个以上、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2个以上。

(四)实施要素支撑保障专项行动

1.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实施园区扩容提质行动,持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坚持“亩均论英雄”,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支持园区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强化园区供电、供水、供气、道路、通信、消防、治污和固废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统筹协调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园区居住、娱乐、出行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2.强化基础要素保障。优化制度供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破除制度性障碍,强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手段运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要素供给效率。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市级调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对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的用能需求,在满足“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降低要求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支持。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引进培育和发展壮大生产服务、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多式联运的“大交通、大物流”体系。

3.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效统筹区级产业发展、科技、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等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科技攻关、品牌质量提升、绿色转型等。有效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市级相关基金投资我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研究制定支持18条产业链发展的针对性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引导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中长期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链主”企业、核心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并购重组,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加大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为工业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及仓单质押等信贷。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推荐优质企业进入重庆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组建“企业上市服务专家团”,为有上市潜力的企业提供培训指导。

4.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提升我区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匹配度。深入实施“大足英才”人才支持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高水平建设本地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队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培育一批视野开阔、理念先进、驾驭市场能力强的企业家,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财税、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等类型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大力培养工匠型、专业化产业工人。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产业链发展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全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总链长,总揽全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大局,其他区领导同志担任18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套领导体系、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支持政策”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对产业链发展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经济信息委,统筹协调全区产业链推进工作和日常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对涉及产业链发展的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减费降负、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市场拓展等工作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产业链推进工作方案,研究出台政策举措,组建专家团队做好智力支撑,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园区履行产业链发展主体责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落实工作方案,强化区、部门、园区三级联动,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建立调度督导督查机制。强化协调调度,在产业链链长领导下,产业链牵头单位每季度至少调度一次本产业链发展工作,扎实推进产业链研究、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咨询决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问题协调、宣传引导等工作。强化通报督导,区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通报、年度会商产业链发展工作,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推进,按照“策划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运营一批”的思路,强化包保和跟踪服务。各产业链工作专班和各级招商部门主要负责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引进,常态化开展联合招商工作,拜访招商目标企业。区发展改革委和项目承载园区主要负责加快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及时协调困难问题。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等部门主要负责推进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和产能发挥。

(四)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围绕推进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问题收集、分办、反馈、销号管理,实行闭环式协调服务。区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收集汇总各工作专班问题协调解决情况,产业链工作专班能够解决的,及时协调解决;需提交区委、区政府协调解决的,各工作专班及时上报区经济信息委,由其梳理汇总后呈报区委、区政府。


部门解读:

【文字解读】《关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我区发布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件下载:

大足府办发〔2022〕67号办公室通知(红头).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