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

【文字解读】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大足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日期:2025-01-22

《关于公布第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解读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健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区文化旅游委2024年5月组织开展大足区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共计收到24个项目的申报资料。2024731区文化旅游委组织召开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会,14个项目通过初评2024913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审议,14个项目通过评审,并提出《第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以下简称《推荐名单》914103区文化旅游委将《推荐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均无异议。同时,征求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棠香街道等部门意见。区文化旅游委于11月22日召开党委会研究大足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相关事宜,并形成最终推荐名单。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通过专家评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

2024年12月11日,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

二、主要内容

拟将《高坪打连厢传统民俗舞蹈》《大足叶雕》等12个项目列入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个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新入选项目,共计10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传统舞蹈

高坪打连厢传统民俗舞蹈

高坪镇

2

传统技艺

大足叶雕

龙岗街道

3

传统技艺

“宝鼎莲童”花生糖传统制作技艺

龙岗街道

4

传统技艺

大足“伴之鹅”卤制技艺

棠香街道

5

传统技艺

化龙跳水鱼制作技艺

宝顶镇

6

传统技艺

“昌州豪妈”冬菜包子制作技艺

智凤街道

7

传统技艺

高坪蜂蜜酿制技艺

高坪镇

8

传统技艺

通桥茅店豆腐包子传统制作技艺

通桥街道

9

传统技艺

邮亭小曲白酒酿造技艺

邮亭镇

10

传统医药

大足龚氏推拿

棠香街道

扩展项目,共计2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传统美术

大足石雕(玉雕)

三驱镇

2

传统技艺

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邓家刀”传统制作技艺、“非凡”手工锻打菜刀制作技艺、龙水小五金发蓝技艺、“喜夫人”锻打菜刀传统制作技艺)

龙水镇

、项目简介

(一)高坪打连厢传统民俗舞蹈

连厢又称连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广泛地流行于四川、重庆的城市乡村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受到城乡人民的一致喜爱和欢迎。高坪连厢棒是用竹子制成,60厘米到100厘米左右,在竹子上挖出四处窗格,每个窗格中串以铜钱及彩色绸缎,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每支连厢队成员多由中年妇女组成,人数以1020人为宜,表演时,演员们身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按照传统习惯,手持连厢棒翩翩起舞。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和着音乐舞动,其歌曲多为各地民间小调,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呈现出轻松活泼的风格,被称为民间舞的瑰宝。

项目《大足叶雕》简介

大足叶雕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内容为主,兼及地方生活题材,有机融入版画、图案等多样美术基因创新而成的、具有很强观赏美感和独特艺术风格。创作材质特殊,取天然树叶,过揉制、修剪、锤压、浸泡、雕刻、研磨、熨烫、漂白等多道工序,1个月的晾晒,树叶才能使用。雕镂为叶雕主要技法,利用叶材纵横交织的脉络、运用绘画、微刻、剪纸、书法等工艺,成就树叶精美图案给人古朴、典雅、厚重、深邃,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项目《“宝鼎莲童”花生糖传统制作技艺》简介

宝鼎莲童花生糖传承已久,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彭记祖上彭发清拜师龙水镇糕点名师李焕臣学习京果及糕点制作技艺,李焕臣主打的产品花生糖的享誉当地,已成为当地节庆必吃的小吃之一。而后传承至彭發清,在此技艺上进行多次改进,最终形成独有的制作工艺。后来彭發清和彭文华进入大足糖果厂工作,逐渐将宝鼎莲童花生糖技艺形成整套体系大足区糖果厂解散后,彭文华创建宝鼎莲童品牌,致力于花生糖制作,后传艺于女婿杨浩。宝鼎莲童花生糖经过炒花生、脱皮、磨碎、熬糖、搅拌定型、切条等多道工序,制成的花生糖化渣酥脆油润光亮唇齿留香现在宝鼎莲童花生糖传承人还保留着祖上传下来的各种糖果的手稿配方书籍,这些都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与见证。

(四)项目《大足“伴之鹅”卤制技艺》简介

大足伴之鹅卤制技艺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大足福元里(万古)村民王之朝创制,传承四代。主要制作流程是选肉质较嫩的活鹅,宰杀去毛取出内脏洗净,然后用特制卤水烧开放入鹅,再加入老姜、胡椒等香料,卤至20分钟后翻面,一般1小时卤成。卤鹅的灵魂是卤水,卤水的灵魂是香料,核心是香料的配制比例和煮制时间。本卤鹅色泽金黄发亮、五香味浓、粑软适中、骨质松脆、骨髓香滑、肉感香嫩调料微辣、姜葱味齐备食之回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带给人们不仅是满满的乡愁,更是创业增收的好门路。目前本项目已在大足城区及沙坪坝区等地开设多家店铺,购销两旺。

(五)项目《化龙跳水鱼制作技艺》简介

化龙跳水鱼制作技艺源于清光绪年间,即公元1905年,由祖辈田氏传承至今已逾百年,化龙跳水鱼的制作技艺是以鱼为主要食材的典型川味家常菜,通常以麻辣为主。选用肉质紧实、无污染、鱼质较高的生态水库鱼,采用先炒料后烫煮的烹饪形式;鱼肉宰杀洗净后,不腌制,不切片,斜砍花刀待用;结合家常的泡辣椒泡萝卜豆瓣酱泡姜大蒜等十几种独有的特色秘制调料,大、中、小火多种火候切换,热油爆炒至香;加水熬煮20分钟形成独具风味的汤料;加入整鱼再煮15分钟即可食用。食之,鱼肉软而不烂,久煮不老,以"酸中带辣,辣而不燥,鲜而不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等特色口味,受到多方游客的赞赏。

项目《“昌州豪妈”冬菜包子制作技艺》简介

昌州豪妈冬菜包子制作技艺源于1925年出生的黄仁碧,至今已传承四代。冬菜包子的制作程序较多,分为包子馅料制作、和面、发面、擀皮、包馅、蒸制等,且每个程序均需掌握操作要领。冬菜包子口味独特,吃起来面皮柔软,香味浓郁,色泽天然,馅料油润,深得广大食客喜爱目前线上线下均在销售,产品供不应求。昌州豪妈冬菜包子曾参加书记嗮文化晒旅游活动,合意大足美食流芳委员传承文化活动,以及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评选活动。昌州豪妈冬菜包子制作技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目前昌州豪妈冬菜包子已经成为大足的一道特色美食。

项目《高坪蜂蜜酿制技艺》简介

高坪蜂蜜酿制技艺,已有700余年传承历史,是以中国原产土蜂和大足区自然生态为基础,采用蜂源寻找与捕获技术,产出的天然、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蜂蜜产品。蜂蜜产品食用和药用价值高,含有大量易于消化吸收的果糖、葡萄糖、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中有以野菊花、金银花、槐花、油菜花、五味子、何首乌等各种植物花源酿造而出的药蜜产品,具有食药兼具的清热、解毒、润燥、补中、益气、保健、养颜等功效,对消费者增强肌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健康长寿和养颜美容大有裨益,是人们追求天然时尚最理想的食药补品。目前,高坪镇蜂产业为当地经济多元化的农产业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已成为高坪镇主导产业之一。

项目《通桥茅店豆腐包子传统制作技艺》简介

    通桥茅店豆腐包子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1909年,由李果文在肉沫红烧豆腐的制作工序上改良创新而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精选肥瘦相间、肉软而嫩的土猪前夹肉为馅,以韧性硬度俱佳,按压轻微反弹的老式胆巴豆腐为皮,同时搭配秘制香料和豆瓣,采用调、包、煎、烧这四项工序,以先包后煎取代了传统的先煎后包,确立了茅店豆腐包子鲜美嫩滑、香辣软糯的口感。1978年,肖代玉开设李老头老菜馆,茅店豆腐包子作为招牌菜,吸引了各地食客不远千里前来大足品尝,间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项目《邮亭小曲白酒酿造技艺》简介

邮亭小曲白酒酿造技艺起源于解放前张清云传统小曲白酒作坊,解放后成立了国营的邮亭酒厂,张清云,王锡福师徒又带着技艺进入邮亭酒厂从事白酒酿造工作。从私营作坊至邮亭酒厂以来酿酒技艺传承已近百年,传承至今已四代人。原料精选当地出产的糯高粱(谷称小高粱、红高粱),经清洗、煮熟后加小曲曲药,经培菌发酵后蒸馏出白酒,蒸馏时掐头去尾后酿造的白酒,然后入陶坛储存两年后销售。其色微黄,清澈透明,小曲清香,入口醇厚香甜,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本公司现有专业从业人员8名,经销商30多户,年产白酒300吨,除销售附近区县外,还远销四川泸州、贵州仁怀等地,年产酒糟约400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项目《大足龚氏推拿》简介

   大足龚氏推拿,由上世纪四十年代弥陀场老中医李腾蛟创制的按摩治疗跌打损伤基础上演变而来,主要原理是通过以徒手或简单器械,对人体一定脉位、经络施以揉捏、拍打等,起到悬壶济世、强健筋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益脏腑、增进各种功能恢复等作用。第三代传人龚荣华先后获得执业医师注册资格、推拿医师技术职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保健按摩师)考评员资格等,其事迹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从业近40年,治疗患者10万余人次,培训行业人员逾千人次。20049月,特邀出席首届中国、日本、美国推拿按摩正骨精英手法演示会。201512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授予重庆市首届优秀基层中医荣誉。现在棠香街道开设大足区龚荣华中医诊所为传承基地。

十一)扩展项目《大足石雕(玉雕)》简介

大足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一位祖籍辽宁擅长玉雕人士来到大足县,将玉雕技艺与本土石雕技艺融合扎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足玉雕。其雕刻手法采用多种复杂工艺,所雕作品在保持玉石天然之美的同时,更加突出技艺精湛、作品厚重,呈现效果美轮美奂。目前大足高度重视大足玉雕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设大足玉雕产业园,聘请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泽东大师作为驻园玉雕大师开展讲座授课,通过产业发展推动大足玉雕的传承与创新。大足玉雕不仅在当地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

十二)扩展项目《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邓家刀”传统制作技艺》简介

邓家刀传统制作技艺是大足刀具发展史上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创立于1898年,已延续四代,其制作选材讲究,安钢找钢红锤冷打等技艺,需凭丰富经验才能掌握制作一把好刀,必须把握好选料、剪料、刀心锻钢、锻钢刀心嵌入、高温加热锻打成型等近30道工序,因其钢火好,锋利耐用,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产品主要有夹钢刀、生钢刀、全钢刀、修面刀等。公司目前现占地60余亩,职工近200人。20242月,邓家刀字号被国家商务部等5部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传人邓修建是大足首巴渝工匠一级锻造师殊荣获得者。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十三)扩展项目《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非凡”手工锻打菜刀制作技艺)》简介

非凡手工锻打菜刀制作技艺发展于龙水镇,源于1920年,历经四代人的传承,至今已逾百年。其制作工艺需历经选材--加热--折叠锻打--湿法淬火-回火--调直打磨-开刃-试刀等流程。在工艺方面,非凡采用独家秘方配置的软硬两种刀胚材料,采用折叠锻打和湿法淬火的特殊工艺,刀胚经过多次折叠锻打,使刀本身形成独特花纹成品坚韧耐用,易于维护,更具观赏价值,深受消费者推崇。菜刀销售不仅遍及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陕西等省份,还在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畅销。

十四)扩展项目《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龙水小五金发蓝技艺)》简介

龙水小五金发蓝技艺是大足小五金史上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1929年由龙水剪刀名师廖炳荣师傅创制,迄今传承四代。核心是多盐配制和恒温加热,全凭实践摸索和经验掌握。发蓝技艺处理过的钢锯产品弯曲成圆形,松开后不会产生永久变形,未处理的钢锯弯曲到超过110°角后就会产生永久性变形小五金发蓝技艺使得五金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劲。本技艺加工的产品涵盖锯类、刀剪类、工具类等日用小五金产品。传承人重庆明友钢具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明友不断创新,生产蓝里透红的发蓝龙锯、手板锯、带锯、修枝锯、抹泥板等,长期出口印尼、俄罗斯及欧美国家,成为大足重要的外贸出口企业之一。其发蓝手板锯201810月代表大足特色产品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向全世界观众展示。

十五)扩展项目《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喜夫人”锻打菜刀传统制作技艺)》简介

喜夫人锻打技艺发源于大足区龙水镇,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历经四代传承,承载着中国古代铁器工艺的精髓。该技艺包含选材-熔炼-锻打-打磨-开刃--煅烧(正火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磨刃-精磨-抛光打磨-雕刻等十余道工序,刀具有背厚、镗空、口薄、锋利、耐用及美观等特点。同时其刀具在设计与造型上也极具美感,无论是刃型、柄型还是整体比例都经过精心设计,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又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深得顾客的喜爱。当代传承人贺光杰通过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将喜夫人锻打刀具销往全国。喜夫人锻打技艺不仅以其精湛的制刀技术被世人所珍视,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1.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 传统体育和游艺;

6.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推荐申报项目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1.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2. 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

3. 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

4. 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五年保护计划。


政策原文: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大足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