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六稳六保
[ 索引号 ] 11500111MB16656026/2024-0015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 [ 发布日期 ] 2024-10-21
[ 成文日期 ] 2024-10-21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MB16656026/2024-0015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
[ 发布日期 ] 2024-10-21
[ 成文日期 ] 2024-10-21
[ 有效性 ]

聚焦“稳粮扩油”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大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焦“稳面积、增单产、扩油料、提质效”,高质高效完成“稳粮扩油”任务。先后荣获全国产粮大县、产油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4—2026年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一、提高站位。大足区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稳粮扩油”工作作为实现“两个确保”的重要抓手,“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持动态清零,无一人返贫致贫。“铁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耕地保有量、占补平衡等5项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投入粮油生产各类资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定好目标。科学制定年度粮油生产方案,全面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到村,粮油生产具体种类、面积落实到田、到地,防止不实不细、任务悬空,全面落实“稳粮扩油”。大力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攻关行动,为全市粮食和油料生产做出大足贡献。

三、突出“七好”。一是建好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夯实了“稳粮扩油”基础。二是用好种,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好的优良品种,全域推广种植双低高含油“庆油”系列油菜,抓实了“稳粮扩油”源头。三是强化好科技,建立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广应用粮油直播、增窝增密等粮油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强化了“稳粮扩油”能力。四是培育好主体,培优扶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示范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壮大了“稳粮扩油”本体。五是打造好品牌,大力发展优质粮油,本土品牌“拾万香”“花千里”“香国硒施”等畅销全国,提升了“稳粮扩油”价值。六是维护好市场,不断加强粮油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推广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食用合格证主体推广率达100%,优化了“稳粮扩油”环境。七是完善好机制,联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开展“产学研”“产加销”一体化运作,提高了“稳粮扩油”质效。

四、推进“七化”。一是推进现代种业立体化,扎实开展水稻选育试点示范及推广运用,试种水稻新品种,研发特色水稻品种,“巨型稻”试种成功。二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成功创建油菜“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水稻)1个。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四是推进农资有机化,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等绿色生产新技术。五是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建国家级、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覆盖。六是推进农业智慧化,提升大田种植信息化,“农膜无害化管理一件事”数字系统获得市农业农村委论证通过。七是推进农旅文商发展一体化,依托全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成功创建乡村4A景区2个、3A景区2个,打造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五、防范风险。一是严防种肥膜“假少涨”,强化农资有效储备和市场监管,做好调剂调运,确保不断链条、不误农时。二是防农产品“低滞贱”,加强监测预警和产销对接,持续完善超标粮收购机制,建立“农户+基地+加工企业”运营模式,确保各类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不烂市。三是防天灾与“人祸”,创新推出“一主两辅”险、巨灾险等农业保险,试点推出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和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四是防范经营主体资金“断链”,积极协调各大银行和担保公司,用好乡村振兴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五是倡导“三有三得”,强化宣传舆论引导,深入挖掘正面典型,培育有悟性、有担当、有魄力,爱得深、扛得住、投得起的“新农人”。

六、注重统筹。坚持“效益最大化、可持续,风险最小化、不折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挖掘间套作、轮作和幼龄果园林下种粮潜力,以经作增收促“稳粮扩油”,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益,将“农闲田”变“效益田”,建成“稻渔”“稻药”“稻油”等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同时,积极统筹农业、水利、财政、气象等部门,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抗风险能力提供优质服务,用好用足用活惠农政策,确保补贴不打折、兑现不延迟,农户种粮积极性持续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