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大足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8号建议的复函
大足经信函〔2021〕51号
重庆市大足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8号建议的复函
吴朝波委员:
您提出《加快完善市场主体推动大足五金高质量发展》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大足五金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收件后,我委立即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会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制造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需要“打造五金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平台”,补强“五金产业链”。
一是着力提升核心工艺。区经信委联合区科技局、大足工业园区,研究制定稳增长政策措施,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促进五金产业主要产品稳定生产,着力加快攻克共性难题。原材料方面。开展厨用刀具合金钢材标准化研究,指导企业稳定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积极争取攀钢集团在足设立“直供点”,推动降低原材料供应成本;加快建设中德五金智能产业园、重庆北科工业等项目,引进热处理、激光处理生产线,建设激光淬火、焊接、增材、冷锻等智能化示范性生产线20条,着力提升产品核心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同时,优化五金检验检测资源,对原材料、工艺工序、产品品质进行监测,提升检测分析能力,稳控产品质量。热处理方面。积极引进德国专业从事热处理设备研究生产的柯恩乐公司,联合打造高端热处理中心,已定制专业设备。加强与中国五金产业联盟、重大、北科大广州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在热处理、激光连接、液体纳米合金材料等方面寻求技术合作。
二是常态监测运行。建立五金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监测调度,确保平稳运行。及时召开行业降本提效、产业发展等专题座谈会,传达行业最新动态,为五金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绘链补链强链延链。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价值链、企业链,重点针对原材料、辅配件等产业短板薄弱环节,着眼日用五金、智能家居、智能机械制造、汽摩配件、农业机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链群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园中园”项目。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推进五金产业升级,支持产业向上下游发展,开发原材料、核心工艺、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多联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二、关于“组建五金专业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五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联合专项工作组,日常事务由大足区五金产业发展中心负责,累计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技术改造、检验检测、用地规划等问题30余件。
二是组建专业团队。成立了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大足中心,集聚市内外嘉信、嘉兰图、芯慧谷仓、浪尖渝力、重庆忽米、三品实业等18家优势资源,开展工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品牌营销等工作,赋能企业,并推动建立区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征集到中外刀具设计作品606件,评出优秀作品63件,现已逐项实现成果转化。
三是落实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制定工业企业降本提效实施细则,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落实“千名干部帮扶千家企业”等包抓联系企业制度,已明确800余对联系户,强化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力度,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企业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明确责任主体,研究解决办法,为企业脱困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培养引进五金高端人才。已和区教委、区内职业教育学校、五金商会对接,拟建五金产业学院,加强对企业负责人改革、研发、创新意识提升的培训和对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以改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对五金企业中有技术、懂管理、有产品研发项目或专利技术、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给予技术帮助和一定的风险投资支出。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升园区智力因素资本。
五是建立现代五金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成功经验及做法,引进职业经理人,完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三、关于“缺乏树立五金产品品牌意识”,“打造五金品牌培育、振兴平台”。
一是强化团体标准。开展《大足锻打刀具》团体标准的宣传工作,设置锻打刀具准入条件,并普遍推开实施,强化团体标准。组建专家工作组,争取资金,研究制定《手板锯》《钢锹》《民用剪刀》等团体标准。参与起草全国《厨房刀具通用技术要求》,提升大足五金行业话语权。
二是塑造名优品牌。引导五金老字号企业传承升级,挖掘培育更多老字号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五金知名品牌”“最受欢迎旅游商品”“区长质量奖”等评选活动,形成争创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塑造“大足刀剪”“大足匠具”等公共品牌,增强五金产品核心竞争力。
四、关于“五金对外展售交易区、智能周转仓、大流通平台、大市场展销交易大平台”、“内销、外贸”推介平台等商贸物流有关情况。
一是借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渝新欧”等发展机遇,深化与国内外展会举办方合作,定期高标准举办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开展“五金科技企业欧美行”“五金消费品惠民季”等活动,深入推动五金企业深耕国内市场,鼓励支持一批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建设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加快让“大足五金走向世界、世界五金汇聚大足”。组织区内五金企业参加潮汕(陶钢城)不锈钢展会暨供应链选品会、上海日百会、义乌小商品展等重要展会160余家次,对参展企业实行补助,新增市场订单1.5亿元。
二是引进成立五金行业细分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专业外贸企业,探索“海外仓”“精品馆”等销售模式,拓展大足五金国际市场。重点打造德恒京东云仓、工业园区顺丰云仓等“智能周转仓”,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实施精准营销配送,构建集“交易市场、智能仓储、物流平台”于一体的全市场物流体系。
三是提档升级西部金属交易城、五金商贸城、五金旅游城、废旧金属市场、德恒商贸城等8个专业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现代化智慧市场群新生态,进一步提高市场辐射力。
四是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投资2.4亿元建设开通5G基站1047个、基站站点260个、通信电力机房30个、通信光缆600公里;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门户网站进入测试阶段,五金制品二级节点成功实现与顶级节点对接;争取到市经济信息委支持,市区联动实施“四个一工程”,筹建一个五金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一个五金智能设计平台、建立一支五金产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五金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目前正着手刀剪智能化设计平台开发。
五、关于“打造五金文化传承及交流平台”有关情况。
一是强化资料记录。编撰《五金之光》宣传期刊,修订《大足五金志》,弘扬五金文化,以“存史、育人、资政”。
二是强化专题宣传。深挖石刻文化、五金文化,讲好“千年石刻、千年五金”故事,推出“五金的前世今生”“五金匠人”等系列宣传片,弘扬工匠精神,协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借助五金博览会召开之际,邀请国内外五金制品行业专家、企业家等行业领军人物,组织国际五金高峰论坛,把脉大足五金。
三是强化工业旅游。高标准建设五金文化主题公园和五金博物馆,展现世界、中国、大足五金发展历史,展示各时期代表性产品,开发雕刻体验、锻打体验、兵器体验、电竞cosplay等娱乐体验消费,打造产业、文化、旅游、消费综合体,促进五金制造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此复函已经张亚兰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承诺事项落实情况回执上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特此复函。
重庆市大足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年5月25日
邮政编码:402360
联系电话:15*******89
联 系 人:廖钰强
抄送:区府办,区督查室,区政协提案委。
重庆市大足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5月25日印发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