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6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12-07

大足农委2021180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67提案的复函


胡志鹏委员

您提出的《建议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第167号)提案收悉。经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1. 我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

近年来,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面源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多举措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区化肥使用总量已实现连续5年递减、农药使用总量已连续10年递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3%,秸秆综合利用率92.6%,农膜回收率达到93%,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促进全区水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玉滩水库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到地表水湖库Ⅲ类,濑溪河等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首次实现100%达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集中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三农”重要论述,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分别组织开展督查调研视察活动并听取工作推进汇报,督导监督相关工作落实。区委、区政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区“三农”、河长制和污染防治攻坚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和推进会研究相关重点工作,特别是书记、区长每月约谈水质排名靠后的镇街,区委、区政府分管联系领导坚持每月召开工作调度会,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地。

(二)强化工作保障。先后研究制定《大足区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大足区水产养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大足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大足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在坚决守住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底线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决心全力保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投入,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2亿元,用于入河排污口整治、关闭搬迁重点流域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面取缔水产养殖增氧机等。探索建立上下游补偿机制,分别与荣昌区、永川区签订濑溪河流域、太平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协议。2019起在濑溪河流域禁止引入涉及总磷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畜禽规模养殖73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4件,罚款201.6万元。

(三)强化综合治理。

一是抓化肥农药减量。大力推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纳入国家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区,农药化肥使用总量持续下降,利用率持续提高。2018以来,全区化肥使用总量从27817吨下降到26676吨,农药使用总量从197.9吨下降到190.87吨,分别下降4.1%3.6%,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从38.8%38.5%提高到40.3%40.6%

二是抓养殖污染治理。以生态养殖为目标,科学划定畜禽和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其中畜禽养殖禁养区面积172平方公里、限养区111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19.75%7.76%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14.26万头生猪当量养殖污染治理、504户畜禽养殖场搬迁或关闭,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2.3%。对23个畜禽屠宰场进行污水治理,建成达到国家一级屠宰场标准的区级集中屠宰中心。建成养殖池塘尾水治理试验示范点(基地)31个,治理尾水2400,取缔河道网箱养殖46口,收存13605台养殖用增氧机。回收全区85座水库经营权,实行统一生态养殖,发展净水渔业。

三是抓农膜回收利用。出台《大足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制度化。建成农膜回收网点34个、贮运中心3个,加工企业4家,基本形成“村社区收储—镇街转运—区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处置”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2018年以来,累计回收废弃农膜1259吨,超市级下达目标任务6%

四是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为抓手,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改厕6.35万户,新建农村公厕70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建设115.17公里,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13座,农村生活污水覆盖率60%;建成通组公路1348公里、入户道路400公里,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470万户,旧房整治提升13470万户,安装路灯或庭院灯9869万盏,实施村庄绿化535亩,建设绿色示范村庄48个,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贡献值测算难度大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农业面源污染各污染源占比有多大,没有一个准确的、让各部门都普遍认可的数据。当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多数采用排除法核算,除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其余的都算为农业污染。大气降尘、降雨都能带来污染物质。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施用尽管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但农业也与其他自然系统一样,是消纳氮磷的重要方式,是构成水体净化的重要生态屏障。

(二)行业条块管理影响治理成效。农业面源污染源涉及农业、农村生活源,农业源又涉及畜牧、水产、种植、化肥、农药等生产领域,各产业行业都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都在行业内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但都局限在各自相关领域,都按各自项目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推进,没有形成农业农村相关产业行业的各要素大循环大利用。

(三)重视末端治理而未重视源头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过程带来的,一些还是生产投入品自身带来的,特别是重金属的污染。除部分地区土壤母质本身含量超标外,工矿企业造成的流域灌溉用水污染,饲料与复合肥中重金属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超薄地膜的使用等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没有从饲料标准的修改、工矿企业排放标准、超薄地膜的生产环节入手进行禁止,没有从化肥的支持政策去引导。目前还重点停留在农业生产部门,没有溯到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领域进行源头防控。

(四)重工程建设而忽视农耕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一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就主要以上工程设施建设为主,突出以工业化或城镇污水治理的思路,在田间地里建设一些水泥池、增加一新设备,起到的治理效果不明显,而且运行费用高,农户难以承担。因为一般农田尾水的污染浓度低,再进一步处理成本高,难以实现。同时,当前很多田间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涉及安全要求不高的沟渠等设施,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均采用混凝土结构,实际是对耕地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污染。

(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一是水资源严重不足。大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人均水资源量约576立方米,是重庆缺水最严重的区域,生态基流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相比其他地区影响更大、范围更广、治理难度更大。二是坡耕地防治难度大。我区15°以上坡耕地占全全耕地总面积的20%,土地零碎,地块分散,水土流失风险较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本和难度较大。三是不容易被监测。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农业面源,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很强的隐蔽性。四是污染防治要求高。体现在农业产业布局、产业功能定位与生态保护承载量平衡关系的矛盾,污染防控专业性、技术性、措施性要求高。五是缺顶层设计。山水林田湖草本是生态有机体,但目前多是片面的强调单项治理,缺乏系统集成和高效衔接,资金未形成合力,治理成效不明显。

)污染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缺乏综合配套、成本低廉、简便实用的治理技术,而城市污染防治技术用于农村又显得“水土不服”,难以达到综合治理效果。与之同时,农业环保产业发展滞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均缺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主动性。

)农业面源污染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总的来说,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都面临着因各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民生资金支出较大,导致不能全面满足防治资金需求。

)农民环保认识不够到位。因大部分留守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且居住分散,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还存在不会运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使用农业投入品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够文明卫生等现象,成了既是污染的制造者,又不能成为很好的治理者。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多还旧账、不欠新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建设、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农产品产地环境网络监测预警等监测工作。已与市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对濑溪河、淮远河、窟窿河流域种植业地表径流、地膜、畜禽养殖尾水开展监测,摸清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情况

(二)统筹协调、整合融合项目资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融入到与农田有关联的相关行业相关产业。加强农业生产行业的资源整合,产业扶持政策不应单纯着眼在单一产业发展上,着力推进区域性上下游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上,重点支持种养结合型生态农场建设,实现农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国土整治等都应考虑设施的综合效益,以实现农田设施在提升地力、灌溉和防污的综合功能。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充分考虑我区环境容量、土地承载能力、产业和投入品对环境的影响,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结构。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在环境绿化、水体净化、资源转化上的生态功能。突出做大做强优质粮油菜、芳香、大足黑山羊“三大”主导产业,力争成功申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四)制定从源头防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有机肥生产、运输、税收等环节的优惠政策,降低有机肥生产成本,促进有机肥推广应用。对于有一面积的果园、蔬菜基地,应给予一定的养殖设施用地用于养殖业发展,实现以地定畜、种养结合目标。加强塑料替代产品的推广提倡农田设施生态化建设,在保障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就地取材,尽可能减少不可降解、不可逆转的建材农田土壤而造成生态破坏。加强对化肥、农药、饲料的质量监管。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必备条件。

(五)进一步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作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认证、生产环境等全过程监督、监测和管理确保相关信息100%全程可追溯。支持纳入追溯体系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策划助推实现优质优价让业主自愿参与追溯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追溯造假等行为,严惩不贷。

加强对农业农村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技术推广应用。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态理念等纳入新型职业农业民培训。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村镇干部的环保知识培训。推进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从小培训树立环保理念。进一步总结归纳各产业行业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此复函已经黄克成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邮政编码:402360

联系电话:43770873,13*******66

联 系 人:王权志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525






抄送:区政协办公室、提案委、区政府办公室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2021525印发


      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