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关于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第039号提案的复函
杨现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诗词特色教育进校园的建议》(第039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大足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办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共同愿景和目标。长期以来,我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在中华诗词特色教育进校园方面做到了“四个一”,相关工作不断深入推进。
一、倡导一种理念:诗教进课堂
诗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生动凝聚,我委秉持“经典陪伴学生成长”这一诗词教育的精神内涵,倡导让诗词走进校园、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的理念,在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诗教”进课堂活动。
(一)鼓励编写校本读物。2017年经开小学诗教校本读物正式印刷,分1-6年级每年级1本,一册教材内容不少于40首,另附部分赏析诗词、作者介绍、诗词故事、经典古文等,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海棠中学编写了诗词校本教材《棠韵》。城南中学出版了《教海拾贝——城南诗歌选修课教学案例精选》《蓝濡青蔚——城南师生诗词作品点评精选》等近30本读物。
(二)鼓励诗教纳入课程。龙岗一小、经开小学等多所学校在地方课程中设“诗词积累”课,充分利用校本读物引导学生学习中华经典。城南高级中学开发并实施了6门校本课程:《诗经选读》(20课时)、《唐诗鉴赏》(30课时)、《宋词鉴赏》(30课时)、《诗歌朗诵艺术》(20课时)、《诗歌创作》(20课时)、《南苑美生》(30课时),每年选修课教学50节以上,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了相关教材,形成了近300个教案和教学课件,其中 “南苑美生”获评市级精品选修课程。
(三)加强诗教学科渗透。将诗词学习融入各科教学中。如美术学科以“诗之画”,将诗词与绘画结合,音乐学科以“诗之歌”“诗之舞”,为诗词谱曲、编舞。将诗词教学纳入课程辅助活动中。课程辅助活动设诗词赏析组、经典诵读组、诗词创作组、诗词表演组,聘请诗词专家为校外辅导员进行指导,广泛吸纳学生参与。
二、建设一个阵地:成立各校诗社
(一)搭建平台
经开小学于2017年9月成立“巴岳新苑”,全体教师、150名学生通过选拔后入会。城南中学于2011年成立“南苑诗社”,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海棠中学于2021年启动“诗词嘉年华”校园阅读节,将作为校园特色活动长期坚持。
(二)组织培训
“巴岳新苑”诗社每月开展培训不少于一次,培训内容包括校本培训、邀请资深的诗歌创作方面的权威及指导团队专家作关于诗词知识及诗歌创作方面的讲座,曾邀请重庆市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建设诗社顾问龙光复先生举行了主题为《浅谈绝句创作中的常见问题》的专题讲座。“南苑诗社”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刘庆霖,《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江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审、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杨志学,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杨逸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宣教部副主任王子江,中学语文研究员、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发光等组成顾问团,并到校对师生进行专业指导。
(三)开展活动
诗社间周开展一次诗词沙龙活动,组织诵读、交流、经典赏析、新作欣赏等。“巴岳新苑”诗社组织会员们到九龟山采风活动,举办迎新年总结会、纪念诗人节暨诗歌朗诵会等。“南苑诗社”免费带领学生外出开展诗教特色研学活动,如走进四川剑门关、研学合川钓鱼城、了解家乡石刻文化等。通过丰富的诗社活动,使全体老师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不仅传承了经典,还净化了师生心灵,陶冶了师生情操。
三、营造一种氛围:创设诗意校园
(一)凝固的诗词,立体的美感
经开小学在在门厅两边开辟了诗词楹联宣传教育墙,展示学校和班级诗教特色活动,在楼道设班级图书角,在教学楼道走廊悬挂师生的诗词书画作品,在班级黑板报设“每周一诗”专题板块。城南中学建设了共计约1168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其中专用诗歌教室2间、专用阅览室1间、学生活动室2间,共计约315平方米;“诗路花语”诗词墙、“诗韵流芳”诗词园,展示师生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墙体面积约350平方米,场地面积约290平方米;“憩心驿站”书吧,场地面积约213平方米。
(二)流淌的韵律,自然的浸润
经开小学“经开之声”广播站专设“为你读诗”板块,内容包括传统诗词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每天中午12:30将优质稿件在经开之声广播站朗诵。每天午间2:00-2:20为各班经典诵读时间,结合“阅读之星”活动“飞花令板块”,由老师带领学生每天有计划地背诵含有指定字的诗词,增加积累量。学校铃声系统以诗词代替音乐提示,分早读、上课、下课、大课间、午餐、午休、放学提示音的诗词,每天7首,周一至周五共计35首,学生在每天的课间提示音中积累诗词。
(三)身心的结合,经典的传递
经开小学将经典诵读融入大课间,每天上午10:00—10:25为全校大课间时间,学校特别设置了诗词诵读大课间板块,一边诵读着经典诗词,一边合着韵律做操,动脑动嘴动肢体相结合,身心相融,妙韵无穷。实验小学开展了经典诗词歌舞、武术创编活动,通过诗词与歌舞、武术的结合,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鲜的活力。
四、体验一种收获:展示诗教成果
(一)以固化成果展佳绩
经开小学获评“中华诗教先进单位”“重庆市诗教名校”,创编《巴岳新苑》杂志,每学期出一期刊物,编撰了“经典沉香”“经开风采”“巴岳苗圃”“悦读时间”(师生读书心得、读后感)等几个主要板块,还结合每个月的主题设置了“九月花开”“寸草心”“毕业季”等板块内容。《巴岳新苑》杂志长期面向全体师生征集优秀作品,凡投稿出版的作品根据质量给与稿费,教师作品还可纳入个体评价加分,学生作品纳入班级考核加分,鼓励师生积极投稿,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和办刊质量。城南中学成功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师生在核心期刊发表作品21首,在诗歌刊物公开发表作品811首,公开发表的学科论文近20篇,其中直接体现基地研究成果的6篇,包括1篇核心刊物:《心中有趣即是诗》(《中学语文教学》2021.1),20 余篇论文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
(二)以多种比赛促提升
经开小学将每年一月份定为学校“中华经典·阅读节”,由诗社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诗词吟诵、表演、书法、绘画、新诗作品展示等活动,高年级的飞花令比赛和低年级的古诗接龙比赛得到观看家长和区诗联学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在重庆市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第一届“树人杯”小学生“阅读之星”展示活动中,经开小学六一班四名选手通过经开片区、大足区、渝西片区层层角逐,作为渝西片区一等奖得主,代表渝西片区参加重庆市总决赛,荣获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指导教师何友凤和学生代表胡逸凡接受媒体采访,华龙网对此项活动进行了专门报道。城南中学“养正”诗化教育基地承办“大足城南杯”全国诗词曲赋大赛,在全国诗歌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20多人次,主持人邓辉在全国诗歌比赛颁奖典礼上作为颁奖嘉宾做主题报告,多次参加市级交流,举办重庆名师工作室“诗歌研讨活动”,和区内80%的高中学校交流研讨,被《中华辞赋》《科学咨询》等期刊和《重庆日报》(大足教育专版)等媒体报道。
(三)以缤纷诗教育美德
各学校在“诗词进校园”活动中,有意识地挖掘古诗词中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精髓,以及丰富的思想内涵,发挥其巨大的教育功能,让孩子们在诗词学习的海洋中明白诗词中蕴含的文明礼仪知识,对国家的情怀,对山河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与学生同学习,同成长,共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诗词诵读已成为学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复函已经石朝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委员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邮政编码:402360
联系电话:64382135
联 系 人:陶廷梅
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