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6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8-17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68号提案的复函

胡志鹏委员:

您提出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四大短板需补齐》(第168号)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大足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您提出的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引人才、发展智慧农业等建议,我们认为提得十分中肯,正是基于有您这样的热心人士参与大足发展、支持大足发展,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希望您继续为大足的发展提供更多前瞻性建议。

一、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大足区稳步推进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在基站、信息网络、系统应用、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4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基本上全覆盖,无线网络免费接入覆盖核心商圈和重要公共场所,5G网络起步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可满足区政府各部门办公系统、OA系统、审批平台、政府网站等日常信息系统应用需求。智慧农业建设以最忆小橘、月斧山家庭农场、腾达牧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代表,已经逐渐起步。同时,掌上大足、钉钉、大足村务等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和推广为大足区民众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发展环境方面。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出额22983.58万元,乡村人口数73万人,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0.031万元/人,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本投入额27880万元,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本投入0.038万元/人。

二是基础支撑方面。全区网民数85万人,总人口数1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9.14%。

三是生产信息化方面。种植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播种面积5.65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8万亩,信息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率3.41%;设施栽培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面积1万亩,设施栽培总面积4.5万亩,信息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应用率22.22%;水产养殖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域面积0.21万亩,水产养殖总水域面积6.5万亩,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率3.23%。

四是经营信息化方面。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6000万元,农产品销售总额546000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907万元,农产品网络销售率6.59%。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应用率65.18%;设施栽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应用率80%;水产养殖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应用率20%。

五是服务信息化方面。建有益农信息社的行政村数量207个,益农信息社总数272个,行政村总数207个,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100%,建有电商服务站的行政村数量207个,电商服务站总数345个,电商服务站覆盖率100%。

三、工作推进的重点措施

(一)高度重视

我委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机构,并设置了信息宣传科,主要承担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体系、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工作。牵头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印发<大足区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大足委办发〔2020〕31号)、《关于印发大足区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大足府办发〔2020143号)

(二)加快建设

2019年,我区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出额22983.58万元,乡村人口数73万人,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0.031万元/人,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本投入额27880万元。全区建成的新型智慧城市云平台虚拟化计算能力超过5000核,20T内存以及5PB存储能力,并能够提供超过亿级并发的高并发处理能力,主要用于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信息资源等态势监测。成功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成龙水购、德恒物流市场等自主平台。建成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益农信息社,“四大服务”已进到村、入到户、见到效。

(三)加强应用

一是有序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经过前期深入调研,数次专题会议研究,配合区委网信办编制完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方案和本期建设内容的立项报告。二是智慧农业建设方面。以最忆小橘、月斧山家庭农场、腾达牧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代表,建成智慧农业云平台、四情监测系统、数据展示大屏、绿色防控系统、可视化系统、智能水肥一体机等应用。三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方面。“供销服务网+供销E家”双平台运营体系全面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交易流通渠道,引进淘宝大学渝西培训基地落户大足,启动重庆市首个5G直播基地。四是推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开展大足冬菜等特色农产品区块链应用试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品牌塑造及渠道拓展方面。开展了李花节、荷花节、枇杷节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节会活动,推动全区各镇街使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宣传特色农业和文旅景点。

(四)其他

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发展亮点。成功打造十里荷·棠山湾时光、重庆隆平五彩田园等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多个综治信息化镇街,构建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体系。建成全市首个“村务综合服务公开手机APP平台”以及全市首个区县级交通出行应用软件“重庆交通APP”分平台,实现三务公开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业人才。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效能的感知不够、理解不深。区内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专业人才引进难、培训难、留住难。特别是运营、美工、直播等实用性数字化人才。

(二)基础设施尚存短板。全区基础感知设施覆盖不足,重点公共区域及各行业、领域内重要部位虽已实现视频基本覆盖,但仍存在监控盲区;传感物联网设备严重缺乏,对环境等的物联网监测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同时,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绝大部分应用还停留在生产环节,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信息化和经济化程度较低。

(三)信息技术应用有待提升。由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先期投入资金量较大,设备购置、安装、使用及维护成本较高,加之农业本身难以突破见效慢、风险大、回本周期长等问题,导致新型农业主体不愿意投入、不敢投入。另外,大部分地区在数字农业农村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数字技术“单点应用”多、产业链“综合应用”少的情况。就当前数字资源低效利用普遍的情况,更加表明了数字生产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依托电商产业园及科研院所,积极与淘宝大学、高职院校等合作,大力开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人才培训,更多的培育信息化急需的专业美工、网络运营、数据分析、快递物流等相关人才做到边引进、边培训、边提升,为推动全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构建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对全区农业农村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布等。建立与农业生产、销售供应链相适应的通讯、物联网、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缝连接供应链互联网信息化结算、担保、保险、金融、仓储物流、质量全程追溯、合同鉴证电子管理、品牌管理等现代服务体系。

(三)深化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全视角、全过程的数字化改造,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原则,构建农业供应链集成与融合平台,利用平台集约的规模优势,整合流通领域优质物流资源,打通从生产端到批发端、零售端、消费端、出口端多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形成农业全流程快捷高效的精准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旅游、民宿、创意、文化、康养、运动等新业态,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此复函已经黄克成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邮政编码:402360

联系电话:43720372,19*******09

    人:罗茜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8月17日

  

抄送:区政协办公室、提案委、区政府办公室。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8月1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