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 草案解读

【草案解读】《重庆市大足区水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4-10-11

一、起草背景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国家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作出顶层设计。2023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要求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构建重庆市现代水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23年10月,重庆市水利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区县级水网建设的通知》(渝水规〔2023〕11号),并下发《重庆市区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各区县按照大纲要求加快开展区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大足区地处成渝相向发展的战略腹地,是连接重庆与成都的桥梁纽带,是重庆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渠、渝西水资源工程的重要节点。大足区经过多年水利建设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集供水、防洪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大足区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等挑战,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纵深推进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都对水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大足区水利局充分利用国家加快水网建设的新机遇,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大足区水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框架

规划期为2021—2035年,展望期为2050年。《规划》是今后时期大足区水网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规划》按照服务全局、谋划长远,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系统规划、风险管控,改革创新、两手发力4项基本原则编制,共10章,主要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言和第一至二章,介绍了规划编制的背景、定位,全面总结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了水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依据、规划目标、建设任务,谋划了“四河一网,一心多点,内调外引”的大足水网总体布局。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至八章,紧扣水网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大足区实际,研究分析提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构建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提升智慧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涉及水网建设的具体内容及投资匡算与实施安排。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至第十章,主要内容为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保护目标与规划符合性分析、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综合评价结论四项内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实施、加强要素保障、加强科技支撑四项内容,推动形成规划落实实施的闭环责任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布局

《规划》立足大足实际,结合重庆市水网主骨架,谋划了“四河一网,一心多点,内调外引”为“纲、目、结”的水网总体布局。

四河一网,“四河”指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太平河等 4 条境内重要河流,“一网”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及规划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长征渠引水工程和玉滩大灌区组成。“一心”是指大足区的核心水源——玉滩大型水库;“多点”是指上游、化龙、

胜天湖、龙水湖、跃进等中小型水库及闸坝、塘堰等,是水网的重要节点。“内调外引”以本地河流水系为基础,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及规划的渝西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和长征渠引水工程、玉滩等大中小型灌区、小型引调水及规模化供水工程等为通道,以重要调蓄工程为节点,统筹配置本地水和外引水,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防洪减灾体系及构建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

(二)规划目标

到2027年,力争完工一批、开工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全区水资源配置更加均衡,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体制机制法治改革逐步完善,市场化的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化水网框架初步显现。

到2035年,与大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安全韧性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四预”完备的数字孪生大足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到2050年,现代化综合立体的大足水网全面建成,各层级水网高效协同融合,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安全韧性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山水融合的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四预”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全面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三)主要指标

目标指标设置方面,总体坚持“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从“均衡立体、安全韧性、山水融合、四预完备”四个目标分别制定了20项指标,既与《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衔接,又结合大足水利实际,重点突出、适度超前,力争预定目标可达、可实现。其中,均衡立体包括用水总量控制、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骨干水网覆盖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新增年供水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11项;安全韧性包括新增防洪库容、1-5 级堤防达标率、乡镇防洪达标率、重要支流治理率、中小河流治理率等5项;山水融合包括重点河流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水土保持率等2项;四预完备包括现代水文监测站网覆率、水利工程数字化率等2项。

(四)策划项目

《规划》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建设一批事关全局、事关民生、事关长远的水网重点工程。

策划涉及4大类共146个项目,匡算总投资139.30亿元。其中水资源配置工程28个,防洪灾害工程 54 个,水生态保护治理工程 26个、智慧水网建设项目38个。2035年前实施项目总投资119.29亿元,实施项目111个。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新建茅里堡水厂、东部水厂、玉滩大灌区、小型引调水,扩建玉河水库、三驱水厂等工程26个;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濑溪河、窟窿河、平滩河、淮远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新建龙水分洪工程,推进山洪沟治理等34个项目;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西北水库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窟窿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工程、窟窿河流域下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化龙溪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足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21个项目;数字化智慧化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平滩河-雍溪河小流域河流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龙水湖水库生态湿地公园提档升级工程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水网智慧化应用工程等30个项目。

(五)实施安排

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优先实施现状问题突出、工程效益显著、无重大制约因素的民生水利项目。

到2027年,优先实施纳入国家规划项目以及建设条件成熟、经济技术指标较好、地方积极性高的A类项目,加快完成玉河水库扩建,推进上游水库、跃进水库、龙水湖、胜天湖水库、化龙水库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濑溪河防洪护岸及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同步开展水生态治理和水库雨水情测报等智慧水利建设。

2028—2035年,在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基础上,接续推进B类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长征渠引水先导工程)建设,实施玉滩等大中小型灌区、龙水分洪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濑溪河等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开展濑溪河流域、窟窿河流域、平滩河—雍溪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布设测雨雷达等智慧水利建设。

2036年至 2050年,在补齐水安全保障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结合上位规划积极配合长征渠引水工程骨干输配水通道建设,适时推进小型灌区改造,持续开展山洪沟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流生态廊道、幸福河湖建设及数字水网等,努力建成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


重大决策意见征集:

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 关于《重庆市大足区水网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相关新闻:

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 关于《重庆市大足区水网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的公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