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行政许可>行政许可丨办理结果> 区水利局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82494/2024-0001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水利、水务 [ 体裁分类 ] 行政许可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水利局 [ 发布日期 ] 2024-01-29
[ 成文日期 ] 2024-01-29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0093482494/2024-0001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水利、水务
[ 体裁分类 ] 行政许可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水利局
[ 发布日期 ] 2024-01-29
[ 成文日期 ] 2024-01-29
[ 有效性 ]

关于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大足水利审批〔2024〕5号

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

关于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

你中心《关于审批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请示》(大足水工运服中心文〔2024〕1号)及有关资料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 、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

(一)工程位置

重庆市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位于大足区拾万镇、万古镇、雍溪镇,涉及河流为淮远河干流,治理河段总长14.112km,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河段(HK0+000~HK5+350),治理河长5.35km;拾万镇协和桥至万古镇高跳墩段河段(WK0+000~WK1+250),治理河长1.25km;万古镇响滩桥至观音堂翻板闸河段(XK0+000~XK2+762),治理河长2.762km;万古镇高跳墩至施家桥段(LK0+000~LK3+500),治理河长3.5km;丁家桥至剑滩堰段(DK0+000~DK1+250),河道清淤长1.25km。

(二)工程任务

以岸坡防护、提升拾万镇场镇防洪标准为主,兼美化环境等综合任务。

(三)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1.防洪标准

本工程保护对象主要为拾万镇、万古镇和雍溪镇。按《防洪标准》(GB50201—2014)的规定: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段、拾万镇协和桥至万古镇高跳墩段、万古镇响滩桥至观音堂翻板闸段、万古镇高跳墩至施家桥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丁家桥至剑滩堰段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堤线、堤距及堤顶高程

(1)堤线布置

整治河道总长14.112km,清淤疏浚5.147km,新建护岸20.16km。

(2)堤距选择

本次根据河道行洪要求,并综合考虑 工程量、投资、施工条件及征地拆迁等因素,分别对各工程河 段最小堤距进行选定。在堤距选定时考虑以天然河宽为主,顺应河道走势并对两岸岸线进行规整。同意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段HK0+000~HK2+514最小堤距为7m、HK2+514~HK5+350最小堤距为8m;拾万镇协和桥至万古镇高跳墩段最小堤距为20m、万古镇响滩桥至观音堂翻板闸段最小堤距为32m、万古镇高跳墩至施家桥段最小堤距为21m。

(3)堤顶高程

工程河道计算护岸顶高程为293.05—272.43m,本次护至现状

地面高程(根据上下游现状地面高程综合取值),后期结合规划区场坪护至设计护岸高程。

二、水文

同意水文计算成果。淮远河堤口堰10年一遇、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624m3/s、802m3/s;雍溪河汇入口上10年一遇、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345m3/s、444m3/s;观音堂堰10年一遇、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280m3/s、359m3/s;董家桥下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182m3/s、232m3/s、299m3/s;龙门堰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178m3/s、226m3/s、290m3/s;高蹬河汇入口上10年一遇、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120m3/s、153m3/s;黑龙江河汇入口上10年一遇、2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63m3/s、80m3/s。

三、工程地质

(一)基本同意工程区域地质环境及地震评价

(二)基本同意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综合评价

(三)基本同意天然建筑材料调查评价。

四、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一)建筑物级别

护岸工程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其中主要建筑物按4级,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

液压升降拦河坝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50年一遇校核,其主要建筑物按4级,次要建筑物按5级;鲁家桥属于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董家桥为较为重要的车行桥,根据桥涵分类确定为中桥,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二)堤型

同意根据不同河段选择格宾镇脚+生态护坡和杉木桩镇脚+生态护坡方案。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紧靠公路段受地形条件所限,采用C20混凝土挡墙+生态护坡方案。

(三)工程总体布置

重庆市大足区淮远河治理工程整治河道为淮远河干流,治理河段总长14.112km,黄木沟水库至黑龙江汇合口河段(HK0+000~HK5+350),治理河长5.35km;拾万镇协和桥至万古镇高跳墩段河段(WK0+000~WK1+250),治理河长1.25km;万古镇响滩桥至观音堂翻板闸河段(XK0+000~XK2+762),治理河长2.762km;万古镇高跳墩至施家桥段(LK0+000~LK3+500),治理河长3.5km;丁家桥至剑滩堰段(DK0+000~DK1+250),河道清淤长1.25km。

本工程新建护岸20.16km,疏浚河道长5.147km;拆除阻水堰改建液压升降拦河坝1座,拆除改建阻水交通桥1座;拆除重建垮塌人行桥1座;新建跨支沟人行桥2座;新建穿堤箱涵(涵管)14处;新建排水涵管70处;新建下河梯步56处。

(四)主要建筑物设计

1.护岸顶结构

护岸顶设计宽度为1m,路面采用C20砼厚8cm+碎石垫层厚5cm。

2.护岸结构及填筑材料

(1)格宾挡墙镇脚+加筋麦克垫+植草护坡:格宾挡墙规格为长×宽×高:3×1×1m,墙前用大块石回填护脚,镇脚以上为斜坡坡比不陡于1:2,采用加筋麦克垫+植草护坡。

(2)杉木桩+加筋麦克垫+植草护坡:杉木桩桩长2.5m,梢径为12cm。桩顶以上斜坡坡比不陡于1:2,采用加筋麦克垫+植草护坡。

(3)混凝土挡墙+加筋麦克垫+植草护坡:混凝土挡墙采用C20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挡墙高2.0m-2.5m,顶宽0.55m,迎水面直立,背坡1:0.5,墙前采用大块石回填护脚。挡墙以上斜坡坡比不陡于1:2,采用加筋麦克垫+植草护坡。

3.河道疏浚工程

对卡口段HK0+200~HK0+413、HK0+523~HK0+662、HK0+767~HK0+815、HK1+258-HK1+309、HK2+037-HK2+082、HK2+360~HK2+413、HK2+671~HK2+800、HK3+283~HK3+314、HK4+077~HK4+110、HK4+325~HK4+410进行拓宽;对LK0+000~LK3+070、DK0+000~DK1+250进行疏浚;河道疏浚全长5.147km。

4.穿堤建筑物工程

1号箱涵位于HY1+257,箱涵长2.9m,宽×高为2×2m,箱涵厚0.3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结构。箱涵进口采用C20砼跌水井、C20砼八字墙、出口采用C20砼八字墙与两岸坡相接,进出口底板均采用C20砼底板,厚0.3m,底坡i=0.05。

4、5、13号箱涵分别位于HY2+577、HY3+436、LY3+318,箱涵长均为4.29m,宽×高均为2×2m,箱涵厚0.3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结构。箱涵进、出口采用C20砼八字墙与两岸坡相接,进出口底板均采用C20砼底板,厚0.3m,底坡i=0.05。

2、3、6号管涵分别位于HY1+853、HY2+356、HY3+565,管涵长均为5m,采用DN1600钢筋砼预制管,管道基础采用C20砼管形基础,基础厚0.2m,管涵底坡i=0.05。管涵进口采用C20混凝土跌水井、出口采用C20砼八字墙与两岸坡相接,进出口底板均采用C20砼底板,厚0.3m。

7、9、10、11、12号管涵位于HY3+719、HY5+118、HZ4+689、HZ4+884、HZ5+060,管涵长均为6m,采用DN1000钢筋砼预制管,管道基础采用C20砼管形基础,基础厚0.2m,管涵底坡i=0.05。管涵进口采用C20混凝土跌水井、出口采用C20砼八字墙与两岸坡相接,进出口底板均采用C20砼底板,厚0.3m。

8号管涵位于HY3+748,管涵长5m,采用DN1200钢筋砼预制管,管道基础采用C20砼管形基础,基础厚0.2m,管涵底坡i=0.05。管涵进口采用C20混凝土跌水井、出口设置C20砼八字墙与两岸坡相接,进出口底板均采用C20砼底板,厚0.3m。

14号箱涵位于LZ1+970,现状为已成箱涵,箱涵长4.45m,宽×高为3×1.7m,对出口新建C20砼八字墙岸坡相接,底板采用阶梯消能,单级台宽1m,高0.3m,底板采用C20砼现浇结构,厚0.3m。

5.跨河建筑物工程

(1)董家桥改建设计

拆除重建阻水董家桥,董家桥采用C40钢筋砼现浇平板桥,桥面高程为283.688m~283.508,桥面宽5m,桥面纵坡为-0.4%,桥总长51m,设置3跨,单跨长15m,两侧设3m长桥台。桥板采用C40钢筋砼连续空心板结构,板厚90cm。桥台采用柱式桥台,桥台采用C30钢筋砼桩基础,桥墩采用桩柱一体墩,桥墩及桩基采用C30钢筋砼。桥面采用10cm厚AC-16沥青砼路面。桥梁两侧设置防撞护栏。

(2)施家桥改建设计

拆除重建垮塌施家桥,施家桥桥面宽2.0m,桥设置4跨,净跨径为12.2m,单跨长13.2m,桥总长52.8m。桥板采用C30砼现浇梁板式结构,梁高80cm,板厚15cm。桥墩和桥台采用重力式墩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桥面采用C25细石混凝土铺装0.06m厚。桥梁两侧及上桥步道两侧设置栏杆。

(3)跨支沟人行桥

LY1+561人行桥桥面宽2.0m,桥设置1跨,净跨径为6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板式结构,板厚30cm。桥台采用C20埋石砼重力式结构,基础采用块石换填至基岩。人行桥上下游采用C20埋石砼挡墙顺接河道,出口3m采用大块石护坦防冲。桥梁两侧设置栏杆。

LY2+454人行桥桥面宽2.0m,桥设置1跨,净跨径为6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板式结构,板厚30cm。桥台采用C20埋石砼重力式结构,基础采用块石换填至基岩。人行桥上下游采用C20埋石砼挡墙顺接河道,出口3m采用大块石护坦防冲。桥梁两侧设置栏杆。

6.挡水建筑物工程

拆除龙门堰改建为液压升降拦河坝,液压升降拦河坝溢流净宽24m,共计3扇闸门,每扇宽8m、高3.5m,每扇闸门由两个液压启闭机和一扇钢闸门组成。

液压升降拦河坝设计闸顶高程282.41m,闸底高程为278.91m,闸门左右岸边墩采用C30钢筋砼板桩式挡墙;闸底板采用C25钢筋砼浇筑,基础底高程为274.10m,下设0.1m厚C20混凝土垫层,闸底板长9m,宽24m;闸前设5m长,0.5m厚C25钢筋砼铺盖,铺盖两岸采用C30钢筋砼板桩式挡墙与岸坡顺接;消力池长12.3m,深0.7m、采用0.5m厚C25钢筋砼浇筑,底板顶高程为277.67m,消力池两岸采用挡墙+斜坡型式,挡墙采用C25砼现浇结构,斜坡采用0.3m厚C25钢筋砼护坡,下设0.1m厚碎石垫层,坡顶高程为283.80m。启闭机房设置于液压升降拦河坝右岸平台,采用砖混结构,面积12.6m²。

下游电站引水采用DN1200钢管从液压坝上游引至原桥墩进水口。为减少工程施工对右岸已成挡墙基础的影响,对已成挡墙基础采用DN250钢管桩进行加固,钢管桩采用1排,间距1m。

7.附属工程

梯步总宽2.0m,采用C20混凝土砌筑,下部设10cm厚碎石垫层。

五、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基本同意施工组织设计,工期12个月。

六、工程占地

工程建设涉及永久占地面积共计140亩,临时占地新增共计80.66亩。

七、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基本同意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八、工程管理

同意该工程的项目业主为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工程管理机构设置基本合理,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可行。

九、安全专篇

本篇编写基本可行。在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全过程中,严格

按照现行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操作。

十、工程投资

以区发展改革委审定为准。

十一、其他

(一)在施工图设计时注意采纳该工程初步设计的技术咨询

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优化相关内容。

(二)请你中心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同时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审定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确保工程如期建成发挥效益。

(三)工程验收参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执行和《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验收办法》(渝水基〔2011〕61号)执行。

(四)项目法人向大足区水利局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由大足区水利局负责质量监督。

(五)该工程主体工程动工前,你中心应向大足区水利局实行安全属地监管备案,并加强安全施工监督实施。

(六)本行政许可决定有效期为两年,自签发之日起计算。期满后,若该工程未开工建设,本行政许可决定自行失效。

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

                         2024年1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规划设计科(行政审批科)                  2024年1月19日印发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