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进度数据
[ 索引号 ] | 1150011175005223XP/2022-00008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统计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统计局 | [ 发布日期 ] | 2021-11-04 |
[ 成文日期 ] | 2021-10-30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75005223XP/2022-00008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统计 |
[ 体裁分类 ] | 统计分析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统计局 |
[ 发布日期 ] | 2021-11-04 |
[ 成文日期 ] | 2021-10-30 |
[ 有效性 ] |
重庆市大足区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区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韧性持续增强。经济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前列。
一、经济运行总体向好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6亿元,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3位、主城都市区第2位、桥头堡城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7.7%。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7亿元,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6.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7亿元,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7.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其中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12.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9%,建筑业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7.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6.3亿元,同比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7.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1:50.2:41.7。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畜牧业快速恢复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种植业产值42.8亿元,同比增长6.4%;林业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6.2%;牧业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8.9%;渔业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19.2%。全区夏粮早稻总产量合计4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681吨,同比增长1.4%。得益于生猪生产逐步恢复1,畜牧业快速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3.7万吨,同比增长39.9%,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58.4%。前三季度生猪出栏33.9万头,同比增长53.5%。
三、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工业产值快速增长。全区355家(一套表直报企业352家,产业活动单位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6.8亿元,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3%。分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24.8%;规上制造业产值553.6亿元,同比增长25%;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销售产值543.4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4.2%,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2.1%,较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83.6%,利润率为11.5%,较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稳定发展,承包合同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193.4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235.4亿元,同比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速为15.6%。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82.3亿元,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17.9%;上年结转合同额53亿元,同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速为8.3%。
五、市场销售保持旺盛,社零总额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4亿元,同比增长31.1%,比2019年同期增长33.7%,两年平均增长15.6%,平均增速高于疫情暴发前2019年同期水平1.5个百分点。商贸业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94.3亿元,同比增长49.9%,两年平均增长27.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27.1亿元,同比增长33.6%,两年平均增长20.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亿元,同比增长37.9%,两年平均增长20.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2.1亿元,同比增长24.8%,两年平均增长15.7%。从消费产品类型看,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主要消费品汽车类、中西药类、粮油食品类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1.3%、36.2%、32.2%。
六、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贡献作用明显增强
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高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贡献率由上半年的41.8%提升至48.9%,对GDP的拉动力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5.5%、41.1%、21.5%、21.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2.5%、32.5%、9%、9.6%。得益于去年新升规25家其他服务业企业,补齐了行业空白短板,服务业对经济带动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
七、固投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在库投资项目达到 503个(不含房地产开发),较去年同期增加9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6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全市6.1个百分点,列全市第19位、主城都市区第9位、桥头堡城市第2位。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46.9%,占全区总投资比重为2.2%。二产业投资(工业投资)139.1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区总投资比重为44.4%;三产业投资167.5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区总投资比重为53.4%。民间投资仍占主导地位,完成民间投资220.8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区总投资比重为70.4%。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4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列主城都市区和桥头堡城市第1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2元,同比增长11.1%,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列主城都市区和桥头堡城市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10元,同比增长11.6%,列主城都市区第7位、桥头堡城市第1位。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收入占比最大。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792元,同比增长12.7%,占比为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420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4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比为2.04,比去年同期缩小0.02。
1①此前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治理等因素影响,全区生猪产量大幅减少。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