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大足>大足文化> 大足文化

清代大足知县李徳用八景诗推广大足

日期:2022-02-25

“大足八景”之一的白塔悬岩今仍在。

  和许多地方一样,大足也有“大足八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八景”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大足知县李徳选出来的。他给每个景点都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即大足八景诗。
  李徳选择的八个景点,分别是海棠香国、西池嘉莲、东郭虹桥、石坛夜月、白塔悬岩、南山翠屏、宝顶烟云、滴水清波。八个景点的名字,也就是八景诗的标题。
  八景诗中,李徳深情地赞美了大足的风光。在《海棠香国》中,他口气很大地说“洛阳未许擅风流,独让佳名在此州”,夸大足海棠比洛阳海棠更美。他在大足县署办公,看到署衙西池中莲花连年盛开,想到写下了《爱莲说》的周敦颐,深有同感,于是在《西池嘉莲》写道:“怀兹芳洁有同心。”在《东郭虹桥》中,他看到绕城流淌的濑溪河清波荡漾,桥上行人来往不断,心生喜悦,赞叹其“溪流曲曲绕城东,百尺长桥落彩虹”。
  白天的景色看够了,李徳还要说说大足的夜晚。《石坛夜月》中的石坛,位于大足县城郊外,有先农坛、社稷坛等四坛,入夜则月下生辉。李徳写下“万里关山待夕晖,清光偏向静坛依”的诗句,描述静谧的环境和皎洁的月光。
  李徳来的八景诗有何寓意?
  “李徳主持了清乾隆《大足县志》的编纂和修订工作。”《大足县志》原主编李传授介绍,李徳字敬斋,是湖南衡阳人,乾隆六年至十二年(1741-1747年)任大足知县。期间,他纂修《大足县志》,也首创了“八景”,记载在县志中。
  李传授解释,各地的八景和八景诗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画家宋迪所作的《潇湘八景图》,其中包含“平沙雁落”“江天暮雪”“洞庭烟雨”等八处景色。这组图画一问世便名噪一时,后来,宋宁宗赵扩也对“潇湘八景”产生兴趣,并题写了八景诗。如此一来,赏八景,作八景诗,就成了文人雅士十分推崇的风雅之举。
  总的来说,各地的八景基本上遵循了《潇湘八景图》的特点,既有地方特色,又富于人文情怀。从这一标准来看,李徳对大足八景的选择还是颇费心思的。
  “李徳也想通过八景诗来推广大足。”李传授打了个比方,过去,诗歌作品就像诗人们的微信朋友圈。他们互相欣赏诗作,互相应和,诗歌就会通过一位位诗人传播到各地。大足八景诗,其实也是给大足打了一个广告。
  不得不说,李徳的眼光不错。至今,白塔悬岩、南山翠屏、宝顶烟云、滴水清波等景点还可以找到原址。大足诗词学会荣誉会长黄屴峰告诉记者,如今,大足也将“大足八景”的文化元素引入了公园、街道等,营造出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