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新生一库焕活
在大足区双路街道,曾经被污染的水井湾河如今正以“水清岸绿”的新面貌成为居民休闲打卡地,这背后是当地人大代表持续多年的奔走呼吁与政府部门的协同治理。与此同时,作为区域生态修复重要一环的火炬水库治理工程也进入冲刺阶段,如今全面完成设备调试,双路街道“水生态”治理双线并进成效显著。
水井湾河“脱胎换骨”
水井湾河是双桥经开区太平河支流,全长近4公里。因长期未清淤、雨污混排等问题,河道水质曾恶化至劣V类,在双桥经开区水质排名中垫底,周边居民怨声载道。“20多年没清理过,夏天臭气熏天,大家连窗户都不敢开。”双北社区居民宋毅回忆。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2020年,时任大足区人大代表、双北社区主任李伯军多次实地调研发现,河道污染源于三大症结:老旧小区雨污未分流、历史淤泥堆积超1米厚、沿岸垃圾随意倾倒。他联合其他代表连续三年提交整治建议,呼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水环境”。
双路街道人大工委迅速响应,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走访、联合职能部门排查排污口,形成“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案。2021年初,双路街道筹资40余万元启动清淤工程,40天内清理污泥1.2万立方米;同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封堵违规排污口17处;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3000平方米,构建生态缓冲带。
长效管理是关键。双路街道建立“河长+保洁员+监督员”三级管护机制:招聘3名专职保洁员每日巡河,聘请11名义务监督员动态监控,将河道保洁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现在垃圾随有随清,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三类,连白鹭都回来了!”李伯军欣慰地说。
火炬水库“焕发生机”
双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宋凤容介绍,在水井湾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今年火炬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也进入最后冲刺。
近日,在双路街道人大代表现场观摩时,记者了解到,该工程总投资360万元,涵盖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组合池、多效澄清池、综合设备间各1座,铺设补水干管2275米,新建阀门井6座,通过生态补水与水质净化“双管齐下”恢复水库生态功能。
“截至目前,工程总体进度顺利,设备安装与管道铺设全部完成,已经完成调试运行。”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介绍,火炬水库曾因长期缺乏水源补给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通过引入水井湾河生态补水,结合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水质,将形成“活水循环”系统。预计2025年8月底全面投用后,水库蓄水量将提升40%,周边2000余亩农田灌溉难题有望得到缓解。
“水清岸绿”常态化
“水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大足区人大代表、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龙刚表示。目前,双路街道正以水井湾河为样板,推动全域水生态治理:完善城乡垃圾清运体系,实现“户打扫、社区收集、街道运输”闭环管理;开展“爱水护河”宣传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河;谋划打造滨水步道、观景平台等亲水空间,让“水清岸绿”转化为“民富景美”。
双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宋凤容透露,下一步将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聚焦火炬水库补水效果、河道生态流量保障等关键环节建言献策。“我们要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幸福河,让水库不仅‘喝饱水’,更要‘焕生机’!”
如今的水井湾河,波光粼粼的河面倒映着蓝天,两岸花草随风摇曳,居民或漫步栈道,或驻足观景,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这背后,是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是政府部门的久久为功,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