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4-00225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10-09 |
[ 成文日期 ] | 2024-10-09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4-00225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10-09 |
[ 成文日期 ] | 2024-10-09 |
[ 有效性 ]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
202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立足“治未病”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引导他们成长,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那么,预防心理问题的措施有哪些呢?
一、给家长的指南
1.夫妻关系要和谐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提高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2.孩子表达要倾听
家庭应该是未成年人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他们,让其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作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进行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
3.宽容约束要平衡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未成年人,在宽容他们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会破坏亲子关系。宽容与约束并不矛盾,奠定愉悦的幸福基础,就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赞扬激励有技巧
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他们获得好成绩而给予夸奖,会让他们觉得只有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学生。但要长期保持好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们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夸奖他们做事情的过程,这样会让他们更有动力。
5.美丽自然常亲近
家庭教育要鼓励未成年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在开放的空间里舒展身心;休息日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并鼓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有助于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二、给学生的建议
1.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且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2.思维转换法
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会发现豁然开朗。
3.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出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4.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舒缓、轻盈的音乐,有助于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内容来源: 健康湖北微信公众号
拟稿:曾好
审核:黄仁琼
重庆市大足健康教育中心
202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