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5-00149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30 |
[ 成文日期 ] | 2025-07-30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5-00149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30 |
[ 成文日期 ] | 2025-07-30 |
[ 有效性 ] |
从点滴做起 多维度守护肝脏健康
肝炎防治需遵循“病因防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特点采取精准措施,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
针对甲肝和戊肝的防控,核心是切断粪口传播链。日常生活中需严把“入口关”:生食与熟食的加工工具必须彻底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用蔬菜前需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海鲜等食材应彻底煮熟;饮用水需保证消毒合格,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集体用餐单位的后勤人员应强化卫生操作规范,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
乙肝和丙肝的防控关键在于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医疗行为必须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个人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严禁共用;文身、穿孔等美容操作需确认机构具备合格消毒设备。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全程接种3剂后保护率可达95%以上,建议未接种人群及时补种。
非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应聚焦生活方式干预。肝脏每日酒精代谢能力约为15克乙醇(相当于50度白酒30毫升),过量饮酒会突破代谢极限导致肝细胞损伤,因此需严格限制饮酒量,最好是滴酒不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控需践行“管住嘴、迈开腿”原则,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肝炎的“隐匿性”特点凸显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普通人群每年体检时增加肝功能检测(ALT、AST等指标)和乙肝五项筛查。乙肝、丙肝患者家属属于高危人群,需每6~12个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
早期发现的肝炎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甲肝、戊肝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多数可痊愈;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进展;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6~12个月,肝细胞损伤可明显修复;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减重5%~10%,肝脏脂肪含量可显著下降。
肝炎的有效防控依赖于科学行动的累积。守护肝脏健康的力量,就藏在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实践中。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拟稿:曾好
审核:戴可会
重庆市大足健康教育中心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