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健康科普
[ 索引号 ] 11500111MB15011811/2022-0037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卫生 [ 体裁分类 ] 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发布日期 ] 2022-07-20
[ 成文日期 ] 2022-07-20 [ 有效性 ] 有效
[ 索引号 ] 11500111MB15011811/2022-0037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卫生
[ 体裁分类 ] 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发布日期 ] 2022-07-20
[ 成文日期 ] 2022-07-20
[ 有效性 ] 有效

高温作业及预防措施

 


进入2022年夏季以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最高温甚至超过40℃。夏日炎炎,持续高温,人们常说“热死人了”此时并非一句玩笑话,今年全国各地频频报道确诊“热射病”并死亡的事件,让普通大众触目惊心。到底什么样的温度算是高温,在高温作业时应如何防护,下面介绍一些常识供参考。

一、高温基本概念

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

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

在职业卫生领域高温作业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25℃的作业。WBGT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也是℃。用以评价人体的平均热负荷。

高温作业分类

第一类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这类作业温度高、热辐射强度大。常见于冶金、陶瓷、玻璃、铸造等作业。

第二类为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温度高湿度大,热辐射强度一般不大。见于纺织、印染、井下等作业。相对湿度可达80%~90%。

第三类为夏季露天作业。主要为从事各种农业劳动、野外考察、露天装卸、建筑、外卖人员、环卫作业和从事军事训练等。除了高气温以外,这类作业常伴有太阳和地面的热辐射,因此暴露的温度会更高。

二、高温的个体预防措施

1. 保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高温天气下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放慢速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另外需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及含电解质饮料或凉水。

2. 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3. 高温作业人员工间需适量饮水,少量多次饮用。工间按作业温度和强度适量饮水,也可按出汗量补充,宜选择淡盐水。当出汗量>3 L/天时,宜补充电解质-碳水化合物饮品。水或饮品温度10 ℃左右为佳。推荐少量多次饮用,每次200 mL~300 mL。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汗液中的丢失的维生素。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以补充高温作业消耗。

                                                

                                               大足区健康教育中心

                                    2022.07.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