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2-0033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8 |
[ 成文日期 ] | 2022-05-09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MB15011811/2022-0033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卫生健康委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8 |
[ 成文日期 ] | 2022-05-09 |
[ 有效性 ] |
重庆市大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41号提案的复函
大足卫函〔2022〕111号
重庆市大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政协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41号提案的复函
龙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双桥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的建议》(第141号)收悉,经我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大足区自2019年开展医共体建设改革试点以来,围绕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分级诊疗建设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着力在资源下沉、共建共享、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努力实现医共体管理共同、责任共同、服务共同和利益共同。
一、基本情况
2018年6月,我区从破解全区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着手,以区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两步走”举措。第一步,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从2019年1月起,全区试点组建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2个医院集团。2019年8月,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及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区县。2021年2月,医共体“三通”建设在全市推开。第二步,总结经验,全面推广。2020年4月,在全面总结医院集团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区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医通”“人通”“财通”、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医共体管理绩效考核等5个配套实施方案,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资源分布、区内医联体等因素,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区人民医院+16个卫生院)、区中医院医共体(区中医院+7个卫生院)、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经开区人民医院+4个卫生院)3个医共体,形成网格化布局,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共体。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投入,为基层卫生院发展免除后顾之忧。
自2019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9000万元对基层卫生院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保障,将23个中心卫生院、建制镇卫生院单位社保缴费、基本工资全额保障以及基础绩效分别按照100%、100%、50%进行保障,基层卫生院职工绩效工资较改革前增长15%,工资增速17%,职工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投入2000万元用于基层数字化建设,全区共建立29个预防接种门诊,基层卫生院中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医院”1家、“基层最美医疗机构”1家,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满意率大幅提升。
(二)建立人才培养流动机制,推动“人通”建设。
一是建立医共体内部人才招录机制。总院统筹各分院人员信息和编制使用情况,以医共体名义为基层卫生院招录卫生人才。新招聘人员在牵头医院接受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派驻分院工作。二是加大基层人才培训。依托韩德民院士工作室、“华佗工程”大足示范基地、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等平台,总院采取“开放人员、开放项目、开放时间”的开放模式,免费接收各分院进修学习211人次。通过钉钉直播、“互联网+317护”手机APP线上培训,开设夜课班、教学查房周末班、病案讨论旁听班、中医药特色技术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带动基层人员能力提升。目前累计培训1.2万余人次。三是实施人员上派下挂。总院选派医疗、护理、医技等专家下沉到分院开展接诊病人、指导重点手术、教学查房,并制定派驻人员规范化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医共体牵头单位共选派技术骨干208名、挂职副院长23名、党委副书记5名到基层开展帮扶。下派专家团共接诊基层病人2920人次、指导重点手术103例、教学查房718次。
(三)建立基层诊疗帮扶机制,推动“医通”建设。
一是开展专科联建。医共体内通过科室联建、专家坐诊、技术帮扶等措施,着力打造基层卫生院“一院一特色”。目前,已分别在中敖中心卫生院、铁山中心卫生院、石马中心卫生院、龙石镇卫生院共建肛肠、针灸、呼吸、疼痛康复等4个专科,逐步形成各分院特色优势。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信息化“2中心1系统”,即建立远程影像、心电会诊中心,已与部分分院接通且运行良好。搭建远程会诊诊断系统,采用手机微信、钉钉平台与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实现远程诊疗帮助。累计为各分院出具远程疑难心电(含动态心电、动态血压)1715例次,出具远程影像检查(CT、DR)109例次。三是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将五大救治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与基层连接,在珠溪中心卫生院建成“基层版胸痛中心”。同时,将牵头医院急救医疗资源前移,实现120急救网络体系的统一指挥、科学管理和及时救治。已成功收治胸痛、卒中等危急重症患者1160人次。四是推进双向转诊服务。各级医疗机构明确功能定位,畅通转诊渠道,推进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调整慢性病用药衔接统一清单,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区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7.7%。较改革前基层诊疗量增加了16.9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公立医院住院、门诊、职工满意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五是加快基层等级医院创建。总院根据各分院实际情况,一对一制定等级医院创建指导方案,组建专家组,定期对其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已成功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1家。
(四)筹资建立资金池,推动“财通”建设。
3个医共体按照“总院大比例、分院小比例”原则,分别建立了各自的“资金池”,累计筹集资金568.9万元(区人民医院医共体345.9万、区中医院医共体150万、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73万),并设立了医共体专用账户,规范了使用程序。“资金池”主要用于设备购置、人员上派下挂、专科建设等,以及推动医共体工作的相关经费。
三、取得成效
(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9年的77.63岁增长至2021年的78.29岁,婴儿死亡率由2019年的3.67‰降至2021年的2.6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9年的5.37‰降至2021年的4.02‰。
(二)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住院患者满意度从2019年的89.88%提高到2021年的96.08%,超过全国平均数1.85%,超过全市平均数1.06%;门诊患者满意度从2019年的85.68%提高到2021年的93.38%,超过全国平均数1.02%,超过全市平均数0.37;员工满意度从2019年的74.52%提高到2021年的858.29%,超过全国平均数5.74%,超过全市平均数5.95%。
(三)公立医院人均收入稳步提高。
医院工资总额由改革前2018年2.64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54亿元,增长38.3%。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30.18%提高到32.82%。医务人员平均年薪由12.21万元,增加到15.28万元。
(四)分级诊疗成效显现。
2019年镇街卫生院转入区级医院的患者4263人次,2021年镇街卫生院转入区级医院的患者2442人次,下降了74.57%。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大幅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从2018年前60%以下,提高到2021年的76.17%。
四、深入推进双桥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
大足区深改委已将双桥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一体化改革纳入了2022年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借鉴三明市医改经验,探索试点典型,推进经开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一体化建设。全面整合经开区人民医院与双路卫生院、龙滩子卫生院、通桥卫生院、邮亭卫生院的人、财、物,实行财务统一核算、人员绩效统一考核、业务工作统一推进,真正实现“一家人、一张网、一盘棋、一本账”管理。以“五个统一”、“一个加强”为路径,从行政、人事、财务、医疗、公卫和党建六个方面落实医共体一体化建设。顺利运行后,在全区复制推广。
(一)统一行政管理。
1、统一规划和设置医共体办公机构。医共体职能管理科室全部设置在总院,实行大部制,各科室设置报上级部门备案。
2、合理设置各分院医疗业务科室。根据各分院人力资源、地理位置、服务人群及功能定位进行科室设置,避免资源浪费和“内卷”。
(二)统一人事管理。
1、统一医共体内中层干部管理,由医共体总院党委按照人事程序和流程任命,医共体主要领导及副职仍由区卫健委或组织部负责考核和安排。
2、统一医共体人员招录、职称晋升的管理。
3、统一医共体人员、岗位协调、分配和使用。在保持医共体各分院原有工作人员身份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医共体总院有权对医共体内部所有人员进行统一协调、分配和使用,实现医共体内部人员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服务和业务管理优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统一财物管理。
1、统一医共体财务管理,实行集中核算、统一审批。各分院原有的财政投入渠道及方式保持不变,在总账下设分账,各分院不再具有审批权限。
2、统一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统一绩效分配管理。过渡期内(1年):医共体各分院按照原单位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操作,按原单位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进行分配;由医共体总院按照相关规定统一核定各分院绩效工资总量,根据医共体总院2021年的奖励性绩效平均值核定各分院奖励性绩效超高部分限额;医共体领导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逐步推行年薪制,由大足区医疗改革领导小组进行考核。
(四)统一医疗管理。
主要是做好两大方面,一是结合各分院业务发展特点,重新规划,明确各分院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打造各分院的特色服务。二是医疗质控由总院统一管理,各分院逐步过渡到总院标准,实现医疗同质化。
1、明确各分院功能和定位,统一医疗业务管理。
2、统一医保资金“打捆”使用。片区内医保资金打包统一支付到医共体,医共体根据各分院实际情况调剂使用医保资金;严控基金支付风险;医共体内部住院率调整备案;医保资金实行结余留用。
3、统一医用耗材、药品采购。
4、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根据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建议两种方式对HIS系统进行整合:一是所有分院统一使用一个信息系统;二是各分院加接接口,接入总院信息系统,成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信息点。
(五)统一公共卫生管理。
在通桥卫生院和邮亭中心卫生院各设置一个公共卫生管理点,分别承担经开区片区三个街道(双路、通桥、龙滩子)和邮亭镇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由医共体总院副职统一领导,实行同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一个加强。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
此复函已经石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给我委,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邮政编码:402360
联系电话:023-81098916
联系人:王虹博
重庆市大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