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基层政务公开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政务信息>工作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 为大足学子解读“精神成长”密码

日期:2025-10-15

10月14日,一场关于“精神成长”的文学盛宴在重庆科技职业学院举行。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以《精神成长与文学中的成长叙事》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深邃、深入浅出的讲座。
  “文学中有丰富的青春主题与成长故事,且充满启示。”讲座中,张清华聚焦“精神成长”这一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了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叙事脉络。他广泛征引《红楼梦》《哈姆莱特》《少年维特的烦恼》《大卫·科波菲尔》《狂人日记》《沉沦》《家》等多部经典篇目,深刻剖析了文学世界中青年角色所经历的精神觉醒、价值抉择与身份建构过程,以此启示大学生们,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成长”这道题。
  张清华说,从青春期到成年,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精神成人礼”,其间充满了自我觉醒、身份焦虑、欲望挣扎与成败考验。成长路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成功或失败,只有非常复杂的精神现象。文学的价值正在于深刻表达这些生命的复杂律动,从而为现实中的我们提供珍贵的启示与陪伴。
  张清华认为,好的文学是关于人的全部复杂性的一种学问、一种表达,人的全部复杂性里一定包含成长,特别是精神成长。精神成长是一个哲学性的、复杂的话题,是“精神现象学”的命题。面对青少年特有的心理与成长规律,我们应给予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恰当的关怀,通过文学叙事这扇窗口,正确认识并引导各种看似“病态”实则普遍的精神现象,助力他们完成内在精神的茁壮成长。
  讲座在现场学子中引发共鸣。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不仅让他们对自身的成长困惑有了更准确的认知,更找到了一条通过阅读与文学来滋养心灵、安顿精神的宝贵路径。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张清华代表作品涵盖学术著作《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猜测上帝的诗学》、文学批评《文学的减法》《天堂的哀歌》《新世纪诗歌》、创作实践《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