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11175005223XP/2020-0011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 [ 体裁分类 ] 年鉴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20-07-29
[ 成文日期 ] 2020-07-29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75005223XP/2020-0011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统计
[ 体裁分类 ] 年鉴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统计局
[ 发布日期 ] 2020-07-29
[ 成文日期 ] 2020-07-29
[ 有效性 ]

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足

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足县统计局

(2001年2月20日)

2000年,是“九五”计划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中央有关增加投资,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和县政府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初步统计,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10.4%,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79元。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内需启动乏力;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不高,在下岗职工再就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城乡居民收入缓慢。

一、农村经济

2000年,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业增加值达11.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粮食产量49.8万吨,比上年增长0.7%。节粮型畜禽发展加快,全年肉类量比上年增长1.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  位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公斤

49833

0.7

油菜籽

5317

28.7

烤烟

650

-2.0

水果

7569

8.0

茶叶

105

10.5

水产品

7320

11.5

出栏肥猪

万头

58.4

1.0

家禽出栏

万只

567

2.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8.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2325处,改造中低产田土1.95万亩,新增灌面1.8万亩; 农村年末用电量873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年内农村化肥施用量18376吨(折纯量),比上年下降3.2%。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成片造林面积17850亩,四旁植树218万株,封山育林11343亩。

乡镇企业继续发挥着经济支柱作用。2000年,我县乡镇企业总产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营业收入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利润17546万元, 比上年增长15.9%,入库税金6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二、工业

通过扶优抚强,红蝶公司、天青石矿公司、管件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五金振兴工程取得新进展,小五金的质量、规模进一步提高。加强内引外联、新发展了一批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整顿关停了一批污染重、效益差、安全系数低的小企业。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全县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064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31.8%,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3.1%,重工业产业比上年增长33.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快速,增长12.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限额以上):

名  称

单  位

2000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22514

-32.19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963

-16.26

水  泥

万吨

8.02

-2.55

499

32.88

碳酸锶

35414

48.71

天青石

179806

33.6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0年,年销售收入100 万元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63265万元,同比增长10.0%;实现销售收入70301万元,同比增长19.0%;实现税金5847万元,同比增长41.8%,实现利润4839万元,同比增长81.0%。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43.4%,同比增长47.5个百分点。按照国家考核评比工业企业的方法进行科学评比,重庆大足红蝶锶业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县天青石矿业公司、重庆大足联美锶盐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大足古龙水泥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县管件有限公司、大足县电力公司、重庆劳武钢铁有限公司、重庆渝港大龙铸造有限公司、大足县石马管道设备制造厂、重庆恒安化工有限公司被评为我县十强工业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200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202万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2087万元,比上年增长62.8%;集体单位投资24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2.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2975万元,比上年下降26.5%。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042万元,比上年下降11.3%,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85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2%;房地产开发投资6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倍;更新改造实现零的突破,完成投资901万元。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全年竣工房屋面积达59.3万平方米。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国有经济单位农林水利投资270万元,比上年下降78.8%,工业建筑业投资8272万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资金43547万元,比上年增长54.6%。其中:电信、电力投资23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所占比重由上年25.9%上升到44.7%,创历史最高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往年相比增势较旺,增11.1倍。

电信建设“村村通电话”工程,文家堡、万古35KV变电站等的完工,为大足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的电力建设、龙岗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四、城乡建设

城镇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0年,县城体系规划抓紧实施,已完成10个乡镇的风貌设计,宝顶镇获重庆市风貌设计一等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信大楼的完工,龙岗镇3万吨污水处理场建设进展顺利、县城东区开发已开始启动。新增城镇道路2180米,改建城镇道路3342米。城乡建设稳步发展,全年共拆除旧房面积36.2万平方米,开发建设96万平方米,竣工59.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 扩建农房7356户,面积102.6万平方米,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交通邮电业

运输业平稳发展。新建地区干线公路3公里,好路率达到89.2%。2000 年客运量为1863万人次,周转量31366万人公里,货运量221万吨,货运周转量7945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413万元,比上年增长33.3%。新增电话用户9640户,达到46548户,比上年增长36.6%。2000年,电信投资9000万元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新增电话行政村177个,使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4.6%。新建、 搬迁移动基站20个,移动通信网覆盖率达到85%。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0041户,比上年增长1.5倍。公用电话、IC电话也有较快增长。

六、商业、对外开放、旅游

随着假日经济兴起,集中消费的势头正在形成,信贷消费的启动,促进了住宅、教育、电脑等消费热点,举办县内展销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商业品牌经营、 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模式发展加快,商业市场和网点也不断增加。全县商业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99806万元,比上年增长8.5%,从城乡分类来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2244万元,比上年增长9.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7562万元,比上年增长8.0%。从行业分类来看:批发零售贸易额573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餐饮业13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他13218万元,比上年增长0.8%。集市贸易稳中有升,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7656万元,增长4.4%。

个体私营保持活力。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35户,私营企业95户。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324.5万美元,出口创汇998万美元,同比增长68.8%,出口交货值完成10190.5万元,同比增长90.0%。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大足石刻成功列入<

七、财政、金融、保险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企业效益明显增加,促进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2000年,县级预算内财政收入11125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增长19.2%。预算内财政支出18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225万元,贷款124975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2.0%和下降8.6%。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5528万元,比年初增加2956万元,增长11.6%。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105191万元,比年初减少19333万元,固定资产贷款17978万元,比年初增加9445万元。

保险业保持了较好地发展势头。全年承保额达到22.9亿元。保费收入2497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7万元,比上年下降1.3%。寿险保费收入1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产险陪付69万元,寿险陪付66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全年推广运用23个新科技项目,石马卡式智能水表获国家二项专利。大邮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市级立项。2000年,我县获政府科技工作考核一等奖, 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中小学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健康发展。2000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544所,在校生154284人,教职工6682人,其中:专任教师5802人,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大专院校升学人数775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龙岗一幼评为重庆市一级幼儿园。以“绿证工程 ”、“村社工程”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深入开展农村“两学两讲”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加强石刻保护和研究,强化娱乐行业管理、取缔一批不符合规定的电子游戏厅和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得到健康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60%以上的村实现了通闭路电视。光纤网络工程进展顺利。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2000年,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6个,卫生机构的床位1256张。专业技术人员1414人,其中:医生845人,护师、护士27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0年,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渝邻杯”篮球赛,组团参加重庆市第二届青运会获6枚奖牌,龙岗镇被市政府命名为“重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末,全县职工平均工资6062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元,比上年增长3.0%,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14697万元,比年初增长24.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000年,全县建成社区服务设施6个,各种社会福利院、敬老院40个,床位702张。严格执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达5867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