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商务委员会>政务信息>工作动态

大足区实施旅游演艺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形成3—5个标志性旅游演艺项目,年观演人次突破50万 在国际文旅名城,白天游景区,夜晚看演艺

日期:2025-09-05

作为文化大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点”的大足,文旅资源丰富、力量强大。
  近年来,为让静态景观和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游客旅游体验更丰富,大足区致力于打造一批山水实景、沉浸式演艺为主的旅游演艺项目,以此深化文旅品牌塑造,提升大足软实力,彰显城市气质。
  近日,记者从大足区文化和旅游委获悉,大足区将实施旅游演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2027年,形成3—5个标志性旅游演艺项目,构建“白天游景区、夜晚看演艺”的全时旅游消费格局。


发展目标

以“文旅融合、科技赋能、全域联动”为核心理念,围绕大足石刻文化、五金文化、海棠文化、乡村生态等核心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地域辨识度的旅游演艺品牌体系。
  到2027年形成3—5个标志性旅游演艺项目,年观演人次突破50万,构建“白天游景区、夜晚看演艺”的全时旅游消费格局,助力大足建设成为国际文旅名城。
  ——到2025年,在重点旅游地打造1个示范性演艺项目,打造1个演艺空间。
  ——到2026年,推出“大足演艺”统一品牌,加强与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的跨界合作,扩大旅游演艺品牌的影响力;与重庆本地的艺术院校、院团、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大足旅游演艺人才综合实践基地,开发“演艺+研学”“演艺+非遗”等融合业态。
  ——到2027年,形成多个具有不同主题和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涵盖实景演出、驻场演出、互动演出等多种形式,实现全域景区演艺全覆盖,联动全国打造国家级演艺线路。


重点任务

实施人才引育计划
  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本地艺术院校、培训机构合作设立“旅游演艺创研基地”,定向培养旅游演艺人才。
  定期组织本土演艺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交流活动和比赛,挖掘和培养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艺术一批具有民间艺术特长的本地人才,将其纳入旅游演艺人才队伍,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艺术。

    开通夜间配套服务
  开通“演艺直通车”串联景区与城区,开发“夜游石刻”“古城宵夜”等主题路线。
  大力推广景区门票、演艺票、特色餐饮住宿等观演联票,提升游客夜间配套服务。

    开展跨界智慧营销
  加强与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的跨界融合,通过影视植入、动漫改编、游戏联动等方式,扩大旅游演艺品牌的影响力;
  与游戏厂商合作,将旅游演艺元素融入游戏场景和剧情中,吸引游戏玩家关注。


空间布局

大足石刻景区打造文化遗产演艺核心区

石刻电音巡游。每周定时在瑞像广场游客通道打造石刻电音巡游,由机甲飞天、国潮乐队组成移动舞台,形成“边走边看”的动线场景。
  汉服互动。在景区打造汉服NPC互动,设置“石刻守护者”角色,以剧情任务引导游客探索游览大足石刻,实现不可复制的大足石刻旅游新业态。
  跨界融合。推出《摩崖RapBat⁃tle》,以光影装置艺术邀请青年艺术家以石刻为灵感,创作霓虹灯墙、激光雕塑等打卡点。


游客中心打造非遗活态展示区

常态化演出。每周固定时段的非遗展示展演片区上演大足区非遗项目,如打连厢、扯幺妹、剪纸、棕编等民俗表演。观众可参与互动,如学习打连厢基本动作、定制专属剪纸纹样,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作为旅游纪念品购买。
  主题快闪。结合春节、国庆、七夕等重要节点,推出“非遗+时尚”快闪秀,如传统舞龙舞鱼与现代街舞混搭、川剧变脸与电子音乐结合,吸引年轻游客关注。
  文旅融合消费场景。在游客中心文创商店设置“演艺主题专区”,售卖与各演艺项目相关的周边产品,如《摩崖RapBattle》同款霓虹灯钥匙扣、“石刻守护者”服饰复刻版卫衣。


    昌州古城片区打造唐宋文化体验街区

室内剧场。打造全息投影剧场,推出沉浸式剧目,运用全息技术重现唐宋市井、庙会等场景,穿插民间非遗杂技表演,给游客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
  沉浸式文化消费带。串联香国公园—昌州古城——香霏楼3个节点,打造3类特色空间。美食街区:引入10家商户(含唐宋风格酒楼、大足特色餐饮等),推出“餐秀”服务(用餐期间穿插古琴演奏、唐代舞姬表演);非遗街区:聚集剪纸、石雕等8项非遗技艺工坊,提供“前店后坊”体验,游客可观看制作过程并定制作品;巡游活动:每日定时开展唐宋文化巡游,增强游客参与感。


    老城片区打造潮流元素艺术街区

龙中路“潮玩聚集区”。“千手光影巷”——以千手观音手势为原型设计动态光影图案,在龙中路设置10个互动感应点(触摸触发灯光变幻);“昌州不夜城”——引入10家国潮商户(含网红茶饮、文创手作等),设置露天电影区、街头艺术表演区(说唱、魔术等),实现青年聚集消费的城市文化旅游新空间,推动夜经济文旅消费提档升级。
  双塔路“文化复合空间”。打造宝顶一一北山旅游快速动线的延伸文旅服务项目,“忆·昌州”民俗杂技秀场旅游驻场演艺+“曲艺茶文化空间”+“北山夜游”佛教文化体验,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打造多功能演艺小剧场,做到早有饮茶、午有听戏、夜有看剧的复合形文化场地,让文化为区域经济赋能,让文化艺术空间成为城市“网红”打卡点。


    新城片区打造现代科技演艺中心

新文化艺术中心打造大足石刻旅游景区文化延伸服务项目“石刻梵音歌舞秀场”旅游驻场演艺。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为原型,融合舞蹈、全息投影,解读工匠精神,讲述“慈悲与未来”的跨时空故事,融合音乐舞蹈歌舞形式表现大足石刻文化深刻内涵,实现观众可通过AR眼镜触发隐藏剧情,参与互动祈福仪式的视听觉双重震撼。


    体育中心打造运动文化主题秀

实景剧展演。以五金锻造场景为背景,设计“铁花飞舞”与体操、街舞融合的表演;围绕乡村田园风光,编排“农耕趣味运动会”主题歌舞,展现大足民俗与现代运动的碰撞的实景剧。
  活力音乐嘉年华。每季度举办“大足潮音季”,邀请国内外知名乐队、DJ驻场,融合摇滚、电子、民谣等多元风格。结合体育中心露天场地,设置荧光跑道打卡、运动主题市集(售卖大足文创运动周边、特色美食),打造“音乐+运动+消费”的夜经济闭环。


    乡村生态片区打造田园民俗演艺集聚带

沉浸式田园演艺。打破传统舞台表演形式,依托一镇一品等特色农文旅活动,串联雍溪镇、回龙镇、拾万镇等乡村田野、古村落等真实场景中进行演出。游客可以在演出过程中自由穿梭,近距离观看表演,与演员互动,让游客仿佛穿越回过去,亲身参与到剧情发展中。
  多媒体民俗秀。收集大足区农村的传统民俗,如舞龙舞狮舞鱼、打连厢等民俗活动,编排成完整的演艺节目,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灯光秀、投影等,与现场表演相结合,打造震撼的视听效果,模拟自然风声、雨声、虫鸣声等,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节气互动活动。各镇街结合24节气特色,常态化开展农耕民俗活动表演,在表演中,教游客学习简单的民间农耕舞蹈动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乐趣。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记忆点。


    龙水湖片区打造多维演艺体验区

炫彩灯光秀。先进的灯光设备,在夜幕降临时,将五彩斑斓的灯光投射龙水湖面上,配合音乐节奏,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光影盛宴。
  水上演艺。定期举办主题水上飞行表演及夜龙舟赛事,让整个龙水湖瞬间变成一个梦幻世界。
  湖畔星空音乐会。邀请知名乐队与DJ现场演出,设置游客露营位(提供帐篷租赁),配套水上脚踏船、皮划艇等夜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尽情享受夏日清凉。通过这些精彩纷呈的水上演艺,龙水湖将进一步提升景区吸引力,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推动大足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