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全面推行河长制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水利局>政务信息>公示公告

重庆市大足区“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2021-2025)

日期:2022-01-10



重庆市大足区“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

2021-2025





                           前 言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节水优先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的关键选择,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明确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节约用水的战略任务。根据《大足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统筹《大足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大足区城区供水“十四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区节约用水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领域节水工程、节水管理体系的规划框架,形成了《大足区“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区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依据。


前言1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2

第一节 “十三五”成就及现状2

第二节 面临形势4

第二章 总体要求6

第一节 指导思想6

第二节 基本原则6

第三节 规划目标8

第三章 区域布局9

第一节 重点区域9

第二节 重点领域 10

第四章 重点任务 12

第一节 强化总量强度“双控”,严格刚性约束 12

第二节 抓住节水重点行业领域,深度节水控水12

第三节 聚焦节水管理关键环节,推动绿色发展18

第五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1

第一节 有利影响 21

第二节 不利影响23

第三节 减免不利影响对策23

第六章 保障措施24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成就及现状


十三五”以来,大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治水思路,立足大足水资源禀赋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重庆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大足区节水行动方案为统领,积极构建节水管理体制、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推进县域节水达标区县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较好完成,节约用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用水总量和效率控制用水总量由2015年的1.74亿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1.78亿立方米支撑了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349.17亿元增加到645.83亿元;共新增灌溉面积0.90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8万亩;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由2015年的339立方米下降到319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增加到0.5051

节水管理体制初步健全委编制委员会批复在区水利局单设全区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导考核全区节水工作。建立了大足区节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相关制度,将节水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内容,明确各部门节水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压实各区级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协同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节水机制逐步完善先后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重庆市大足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大足区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大足区农业水费精准补贴和奖励办法(试行)》。建立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水价机制、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制度等,节水机制逐步完善。

农业节水灌溉大力发展实施了2016年度濑溪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整治续建渠道39条,总长49.03km,隧洞6座共2.85km,渡槽6座共0.77km,倒虹吸1座共0.007km,泵站20处,新增灌面0.37万亩,改善灌面1.31万亩;建成小安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与改造,完成对红旗、新胜、十里沟、高洞子等水库干支渠道21km防渗改造;改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0处,供水规模5.76t/d,覆盖收益人口51.48万人;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管网延伸、联网、扩建共42处,供水规模6.2t/d,覆盖收益人口14.56万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5万亩,新建管道367.54km,新建小水源17处,改造小水源16处;整治山坪塘1675处用于农田灌溉,新增灌溉面积0.5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

节水载体示范效应初显积极推进水利行业机关建设,大足区水利局节水机关创建通过市机关事务局和市水利局双重认定:通过更换办公楼卫生间、伙食团、实验室三个用水功能区现有的100套用水器具,新建雨水收集、空调冷凝水收集、灰水收集、绿化喷灌系统,建立健全用水计量、巡回检查等节水管理制度,在全区树立节水示范2019年以来共建成党政中心、区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等47家节水型区级机关,以双钱轮胎为代表的5家节水型企业,海棠国兴等11节水型小区;对城西中学、中中学、复隆实验学校、万古小学、龙岗明德小学等开展节水型改造并初步获得成效。

1-1大足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十三五”

规划目标

2020

1

用水总量控制

亿m3

1.95

1.74

2.568

2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


29

29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18

30

4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48

0.505

0.5051

5

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10

17

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70

70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大足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期。大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高效转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水是破解突出水问题的关键举措。大足地处涪江、沱江的分水岭,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小、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突出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新老水问题交织,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节水优先,就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治理、保护过程中,将节水放在首位,通过节水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从总量上减少水资源消耗; 通过节水提升用水效率,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 通过节水减少废污水排放,减轻对水生态、水环境的损害,从根本上解决我区面临的复杂水问题,保障水安全。

节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要以全区主要河流、水库等重要水源生态保护为中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各领域全过程节水管理,大力推动工农业生产节水增效,释放生态用水空间,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节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仍然不高,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仍然明显。通过节水,有利于转变用水方式,淘汰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和产能,促进调整经济结构和完善经济发展方式,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严双控、夯基础、建体制、强能力、树意识”为目标,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节水”的理念,立足我区水资源禀赋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国家、、区节水行动统领,将节水作为节能减排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助力谱写大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富足大足,美丽大足,幸福大足”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发展,做到节水优先。按照大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助力合理布控城镇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绿色发展。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坚持政府主导,协调各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法制建设,落实刚性约束,严格定额标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督考核,组织协调政府、部门、社会各方协同节水。以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水价改革、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合同节水引导等为手段,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节水、投入节水、推动节水。注重全民节约用水的认知教育、贯彻教育、技能教育,多措并举,引导全民主动节水,自觉节水。

三、坚持系统谋划,实现重点突破立足发展格局和全区水资源环境基础条件,统筹协调城镇、农村各区域,农业、工业、生活各领域,取、用、耗、排各环节,法规、行政、技术、经济各手段,示范、引导、约束各措施,坚持底线思维,优化配置水资源,系统谋划节约用水工作。追根溯源找问题,研究发掘节约用水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措施,推动大足中心城区工业节水领域、农业灌溉领域、城镇输供水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宣传引导示范等节约用水重点区域(领域、环节)实现率先突破。

四、坚持宣传引导,推进示范引领。充分认识节约用水宣传的重要性,引导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要求,统筹考虑节约用水宣传的内容、对象、方式、频次,增强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带动全民提升节水认识、普及节水知识、改变节水行为。以巩固域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成果、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示范引领不同主体共同推进节约用水,带动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

第三节 规划目标

2025年,全面完成《大足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既定目标任务,节水体制机制趋于完善,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节水新局面。全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5680m3以内(暂定,最终以市级下达指标为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0,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

2035年,形成健全、高效的节水管理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民节水意识显著提升。到2030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3.1159亿m3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2.3-1 大足区“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主要指标表

·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指标
属性

1

用水总量

亿m3

1.782

2.568

约束性

2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30

约束性

4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5051

0.530

约束性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80

预期性

6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14.76

10

预期性

7

节水型城

0

1

预期性

8

用水计量率

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

71.17

72

预期性

工业用水计量率

%

100

100

预期性

城镇用水计量率

%

97

100

预期性

9

节水载体建成率

规模以上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覆盖率

%

40

50

预期性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

%

区级机关50%

全部区级党政机关、70%的区级其他公共机构

预期性

节水型小区创建率

%

15

25

预期性


第三章 区域布局

第一节 重点区域

1.工业集中区。截至2019年,大足区初步形成了以双桥经开区为龙头、大足高新区和大足工业园区为支撑的“两区一园”差异化发展格局。其中双桥经开区突出汽车、电子信息等重大项目的聚集;大足高新区突出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大足工业园区突出五金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家居产业的培育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批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面临淘汰,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开展“散乱污”涉水企业综合整治,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提升改造等。

十四五”工业节水规划的重点为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工业集中区为邮亭-双桥工业园区、苦水河、太平河流域涉重企业和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主要措施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加强重污染企业的管理监督。

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区2019年大足区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率较2015年有很大的提升,但整体仍具有上升空间,尤其个别中心城镇管网漏损严重,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本次规划的重点城镇包含龙水-双桥城区(含邮亭)、淮远河片区、窟窿河片区,主要措施为城镇供水管网的改造。

3.大中型灌区。截至2019年大足区已完建大中型灌区3个:濑溪河大型灌区、小安溪中型灌区和窟窿河中型灌区。濑溪河大型灌区包括跃进水库灌区、化龙水库灌区、上游水库灌区、龙水湖水库灌区、豹子塘水库灌区、濑溪河子灌区、胜天湖水库灌区共7个子灌区。 本次规划的重点上游水库中型灌区、跃进水库中型灌区淮远河中型灌区和国梁中型灌区。主要措施为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续建工程。

第二节重点领域

1.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核心,结合实际,提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等主要对策与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水平。

2.工业节水。重点提出高用水、重污染工业行业的工业节水主要对策与措施。严格市场准入,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用水管理、节水技术改造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和排污量,全面提高工业节水水平。

3.生活节水。通过强化城镇用水管理、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等,特别是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的节约用水及其管理,全面提高城镇生活节水水平;通过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推行村镇集中供水,合理利用多种水源,逐步提高农村生活节水水平。

4.再生水利用。根据当地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水平,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水功能区水质保护。通过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力度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入河量,实行废污水和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加强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水资源的节约,逐步退还被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环境用水,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强化总量强度“双控”,严格刚性约束

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健全大足区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成重要河流流域水量分配依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启动编制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

2.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水资源基础数据库,以乡镇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划定水资源超载地区、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研究制定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对水资源临界和超载地区推行取水许可限批制度。

第二节 抓住节水重点行业领域,深度节水控水

一、农业节水增效

3.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

4.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渠首工程和骨干工程体系,改造或衬砌干支渠道,争取实施上游水库中型灌区、跃进水库中型灌区淮远河中型灌区、国梁中型灌区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灌溉面积4.8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1万亩。

5.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灌排体系建设力度,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集中在邮亭镇、智凤街道、宝顶镇、龙石镇、珠溪镇和双路街道,规划5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99万亩,其中管灌7.6万亩,喷灌2.23万亩,微灌1.16万亩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绿肥覆盖保墒技术,加强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推广测墒灌溉。

6.大力推广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置工程。国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在提灌站出口处设置电磁流量计,水库设置水位监测、视频监测的用水量测设备。持续推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置。

专栏1 农业节水重点工程

1.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争取实施玉滩水库灌区、淮远河中型灌区、国梁中型灌区、上游水库中型灌区、跃进水库中型灌区5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灌溉面积4.8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1万亩。

2.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集中在邮亭镇、智凤街道、宝顶镇、龙石镇、珠溪镇和双路街道,规划5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99万亩,其中管灌7.6万亩,喷灌2.23万亩,微灌1.16万亩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绿肥覆盖保墒技术,加强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推广测墒灌溉。

3.推广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置工程。国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在提灌站出口处设置电磁流量计,水库设置水位监测、视频监测的用水量测设备共19处。持续推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置。

二、工业节水减排

7.促进产业优化布局。依据水资源条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严格落实大足区产业投资准入要求。加快淘汰高耗水行业落后产能,积极推动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和转移,对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化解的过剩产能开展企业用水指标核减工作,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依法严格查处,依法依规责令企业限制或停止取用水。

8.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工业用水定额宣贯,全面淘汰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和水效对标,进一步提升工业水效。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实现“节流减污”,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

9.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

专栏2 工业节水改造重点工程

1.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实现“节流减污”,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规划双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邮亭、双桥工业园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及企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工程。

2.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

三、城镇节水降损

10.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区建设。提高城区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用水消费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区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区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重点抓好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区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区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2025年前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11.控制供水管网漏损。加快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推进使用超过50年以及材质不达标的供水管网更新改造,重点推进龙水、双桥城区(含邮亭)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至2025年,完成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10公里。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积极推进大足区中心城区开展管网分区计量管理(DMA)。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12.城市新、改、扩建项目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目标,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力求将大足城区打造成为水安全保障完善、水环境质量优良、水生态系统完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文化丰富的海绵城市。力争2025年,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13.开展园林绿化节水。实施园林绿化节水,城区园林绿化要选用节水耐旱型树木、花草,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加强公园绿地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灌溉和景观用水。

14.严控服务业用水。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1,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洗浴、洗车、游泳馆等特种行业用水,以及餐饮、娱乐、宾馆等行业用水,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应当采用低耗水、中水和循环用水等节水技术、设备或设施,从严控制行业用水定额。

15.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 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

专栏3城区节水重点工程

1.节水型城区建设。到2025年末,大足区节水型城区建设达到市局规定的城区节水评价标准。

2.重点加强龙水-双桥城区(含邮亭)、万古镇、高升镇和三驱镇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积极推进大足区中心城区开展管网分区计量管理(DMA)。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3城市新、改、扩建项目。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力争2025年,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4.园林绿化节水。实施园林绿化节水,城区园林绿化要选用节水耐旱型树木、花草,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加强公园绿地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灌溉和景观用水。

四、非常规水利用

16.推进城镇再生水利用。加快再生水设施建设。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时,应预留再生水设施空间。城区新区道路建设应同步配套再生水管道和空间走廊。再生水设施覆盖区域内生态补水、城区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采用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

17.完善再生水价格机制。依据市级相关文件规定,形成“谁使用,谁付费”的再生水价格市场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探索再生水特许经营模式和生活污水资源化跨区域横向补偿制度。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健全再生水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培育规模化再生水市场,打造一批再生水利用试点示范。

18.加强雨水集蓄利用。结合海绵城区建设,新建小区、城区道路、公共绿地要完善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能力,推进雨洪资源化利用。

第三节 聚焦节水管理关键环节,推动绿色发展

一、取用水过程监控

19.严格水资源“取用耗排”全过程控制。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对取水户全面依法实施取水许可;落实取水计划管理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严格计划用水管理,落实用水户计划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严格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管理,加强废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统筹再生水利用。

20.强化重点取用水户节水监管。完善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定期公布、分级管理、动态监管。对年用水量1m3及以上的用水户严格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年用水量5m3及以上的用水户全部纳入重点监控名录管理,年用水量10m3及以上的用水户实行用水报告制度。重点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节水诊断和水效对标评估。

21.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设施。对用水户以及城镇非居民监测计量设施开展全面摸排。建设完善各行业用水计量设施,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城镇用水计量率。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对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到2022年全部实现在线计量。对其余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应通过安装计量设施或折算进行取水计量。对中型灌区干支渠口门(干渠直开口和支渠进口),暂不具备计量设施安装条件的,可通过折算或推算方式计算取水量。对小型灌区,要按照规定比例选择典型样本进行取水计量,满足区域小型灌区用水统计数据核算要求。配备工业及服务业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一户一表”改造。加强用水监测计量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设施检定。对标现代化要求,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管理水平,提高用水节水监测计量率。

22.建立健全节水用水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全口径,统筹各部门的节水用水统计制度体系,完善节水用水统计审核制度、上报制度、发布制度、归档制度、责任制度,实现节水用水统计制度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保障统计成果的客观、真实、可靠。

2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据资料,建立健全节水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进部门间统计信息共享。

二、节水市场培育

24.深化水价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坚持工程建设与机制建立并重,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作为改革实施重点,加快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管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技术,促进农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5年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构建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完善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依据市级相关文件规定,形成“谁使用,谁付费”的再生水价格市场机制。

25.加强水效标识和节水产品推广应用贯彻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水效更高的产品,鼓励生产者改善产品的节水特性,鼓励销售者在进货和陈列商品时选择高效节水的产品;鼓励公众优先购买拥有绿色产品标识的产品,完善绿色采购制度,落实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水产品制度。

三、节水示范引领

26.积极实施节水载体创建。积极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区、学校、酒店、医院、灌区等载体创建,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到2025年,新建一批高质量的节水载体,新建节水型小区(绿色智能小区)10节水型企业5个,节水型学校5节水型宾馆(酒店)3个,节水型医院10个,区级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在机关、企业、服务业中持续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对标找差,向水效领跑者看齐,不断提升用水效率。到2025年,全区拟新增申报水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企业(节水标杆企业)1个,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1家(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打造1个区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四、全民节水宣传

27.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加强节水宣传顶层设计,制定节水宣传三年行动方案,将近期宣传与长期宣传结合起来,重点宣传与全面宣传结合起来,专题宣传与常规宣传结合起来,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结合起来,增强节水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宣传数量,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质量,确保宣传效果,凝聚社会共识;强化节水宣传督导考核落实,研究确定节水宣传考核指标,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并考核。

28.加强节水教育培训。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中小学、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公众和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推进节水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已有水情教育基地平台作用,适时打造节水宣传教育基地,注重基本水情教育和节水科普教育,抓好公众节水教育。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有利影响

1.农业节水农业节水主要采取以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改造为基础,部分节水示范项目为辅助的措施,这些措施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一是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和节水技术改造,可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使农田灌溉用水量减少,其节约水量可全部或部分退还为生态用水,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结合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灌溉退水将农药、化肥带入河道或渗入地下含水层,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三是田间节水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土壤改良,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环境的改善。四是通过灌区节水改造中对沟渠的疏浚治理,可提高区域行洪、排涝和输沙能力,防止坍塌、崩岸,缓解水土流失压力。

2.工业节水工业废污水未经达标处理排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水功能下降。工业节水的主要措施有工艺节水改造、废水处理及其回用,而绝大部分的工艺改造措施和所有的废水处理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工业节水改造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城镇和农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城镇生活节水城镇生活节水措施中的节水设施建设和管网改造,能减少居民的用水量,节约水费开支,同时减少污水排放,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为改善水环境提供有效保障。城镇生活节水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再生水利用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通过对使用年限较长和材质较差的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可降低供水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污染,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平。

4.非常规水源利用通过再生水利用,一方面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区和区域的水环境质量。

第二节 不利影响

本规划涉及到灌区改造、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造、管网新建及改造等工程建设,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前的征地、搬迁,可能会对居民生活生产造成不便,需要妥善安置;

2)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

3)工程选址时,可能对文物古迹及周围景观的破坏;

4)渠道衬砌减少了沿途渗漏,渠道沿线的植物直接获取的水分减少,不利于植物自然生长。

第三节 减免不利影响对策

1)对于节水工程建设涉及的移民问题,应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对移民进行妥善安置,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2)对于节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

3)对于涉及水土保持的节水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4)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涉水项目,必须要有节水设施, 并与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

5)对于节水工程造成的渠道渗漏减少,可通过灌溉尾水、渠道退水、田间排水再利用、增加河道生态补水等措施进行弥补。



第六章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和谋划。充分发挥区节水办、区管理局等单位节约用水管理工作的牵头统筹作用,利用好节约用水协调机制,抓好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落实,统筹协调跨部门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调区相关部门对节约用水事项同一含义不事项的协调沟通,积极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情况,重要目标实现情况;调动各相关部门积极性,树立“管行业必管节水”的观念,主动对标对表,履职尽责;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强化考核,全面推动落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和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

调动各方力量。节约用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要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节水格局。充分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奖励机制、税收金融优惠、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等,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到节约用水工作中来,培育节水市场,拓宽节水投入渠道。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带动全民树立节水观念,参与节水行动,养成节水习惯,形成节水风尚

夯实节水基础。落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和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树立“一张蓝图干到底”思维,做好分年度目标计划,力争节水年年见成效。结合节约用水管理年报等统计工作,建立完善节约用水管理基础数据库,因地制宜谋划建立能够上下左右共享的信息系统,推动逐步形成法定、全面、规范、标准的节约用水统计制度,为节水精准动态管理提供支撑。加大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管理力度,提高精细化节水控水管水水平。引导鼓励全社会加强节水技术和产品研究,注重节水产品市场监管,从源头上保证节约用水。

强化监督考核。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全区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和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规划落实。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办,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创新监测方式,客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及时公开规划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附表1

大足区“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主要指标表

·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指标
属性

1

用水总量

亿m3

1.782

2.568

约束性

2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

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30

约束性

4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5051

0.530

约束性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80

预期性

6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14.76

10

预期性

7

节水型城

0

1

预期性

8

用水计量率

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

71.17

72

预期性

工业用水计量率

%

100

100

预期性

城镇用水计量率

%

97

100

预期性

9

节水载体建成率

规模以上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覆盖率

%

40

50

预期性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

%

区级机关50%

全部区级党政机关、70%的区级其他公共机构

预期性





附表2

大足区 “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目标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1

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强化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成重要河流流域水量分配。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

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水资源基础数据库,以镇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划定水资源超载地区、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研究制定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对水资源临界和超载地区推行取水许可限批制度。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3

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

区农业农村委

区水利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4

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持续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渠首和骨干工程体系,改造或衬砌干支渠道,争取实施上游水库中型灌区、跃进水库中型灌区、淮远河中型灌区、国梁中型灌区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新增灌溉面积4.8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1万亩。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

5

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灌排体系建设力度,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集中在邮亭镇、智凤街道、宝顶镇、龙石镇、珠溪镇和双路街道,规划5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99万亩,其中管灌7.6万亩,喷灌2.23万亩,微灌1.16万亩持续推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置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绿肥覆盖保墒技术,加强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推广测墒灌溉。

区农业农村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水利局

6

促进产业优化布局

依据水资源条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严格落实大足区产业投资准入要求。

区经济信息委

经开区经发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加快淘汰高耗水行业落后产能,积极推动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和转移,对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和化解的过剩产能开展企业用水指标核减工作,未按期淘汰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依法严格查处,依法依规责令企业限制或停止取用水。

区经济信息委

经开区经发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7

实施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重点在火电、钢铁、纺织染整、造纸、石油炼制、化工和食品等重点用水行业,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水平。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

区经济信息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市场监管局

8

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

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区经济信息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

9

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区建设

提高城区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用水消费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区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建成进国家节水型城区

区城市管理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

10

控制供水管网漏损

加快制定和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推进使用超过50年以及材质不达标的供水管网更新改造,至2025年,完成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10公里。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积极推进大足区中心城区开展管网分区计量管理(DMA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区城市管理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

重点加强万古镇、高升镇和三驱镇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淮远河片区、窟窿河片区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

11

城市新、改、扩建项目

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目标,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力争2025年,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经开区建设局

12

开展园林绿化节水

实施园林绿化节水,城区园林绿化要选用节水耐旱型树木、花草,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加强公园绿地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

区城市管理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经开区建设局

13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 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创造良好节水条件。

区农业农村委

区财政局

14

推进城镇再生水利用

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时,应预留再生水设施空间,推进城市(镇)污水处理尾水回用,城区新区道路建设应同步配套再生水管道和空间走廊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引导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

区经济信息委


再生水设施覆盖区域内生态补水、城区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


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采用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

区生态环境局

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

15

严格水资源“取用耗排”全过程控制

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对取水户全面依法实施取水许可;落实取水计划管理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局

严格计划用水管理,落实用水户计划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区城市管理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水利局

严格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落实水平衡测试制度。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中心

严格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管理,加强废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统筹再生水利用。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

16

强化重点取用水户节水监管

完善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定期公布、分级管理、动态监管。对年用水量1万方及以上的用水户严格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年用水量5万方及以上的用水户全部纳入重点监控名录管理,年用水量10万方及以上的用水户实行用水报告制度。

区水利局、区城市管理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中心

重点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节水诊断和水效对标评估。

区经济信息委

区水利局、区城市管理局

17

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设施

建设完善各行业用水计量设施,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城镇用水计量率。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一户一表”改造。加强用水监测计量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设施检定。对标现代化要求,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管理水平,提高用水节水监测计量率。

区水利局、区城市管理局

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中心

18

建立健全节水用水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全口径,统筹各部门的节水用水统计制度体系,完善节水用水统计审核制度、上报制度、发布制度、归档制度、责任制度,实现节水用水统计制度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保障统计成果的客观、真实、可靠。

区水利局

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统计局区机关事中心

19

深化水价改革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坚持工程建设与机制建立并重,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作为改革实施重点,确保到2025年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

构建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完善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

区发展改革委

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

20

水效标识和节水产品认证

贯彻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消费者选择水效更高的产品,鼓励生产者改善产品的节水特性,鼓励销售者在进货和陈列商品时选择高效节水的产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严格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

区市场监管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

21

大力实施节水载体创建

新建节水型小区(绿色智能居住小区)不少于10个。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

区级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

区机关事务中心

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

新建节水型企业5个。

区经信委

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

新建节水型宾馆(酒店)3

区商务委

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

新建节水型学校5个。

区教委

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机关事务中心

建节水型医院10

区卫生健康委

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机关事务中心

成功申报水效领跑者企业(节水标杆企业)1个。

区经济信息委


成功申报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1(重点是党政机关、学校、医院)。

区机关事务中心

区教委、区卫生健康委

打造1个区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区水利局

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

22

广泛开展节水宣传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加强节水宣传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质量,确保宣传效果,凝聚社会共识。

区水利局

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融媒体中心等

23

加强节水教育培训

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中小学、高校教育教学内容。

区教委

区水利局

推进节水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已有水情教育基地平台作用,适时打造节水宣传教育基地,注重基本水情教育和节水科普教育,抓好公众节水教育。

团区委

区水利局、区教委

24

完善体制机制

按照“管行业必管节水”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高位推动全区节约用水工作。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教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

深化完善节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工作督查制度、考核制度。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

注重节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全面提升节水管理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

25

落实用水定额

加强用水定额的宣传贯彻,发挥用水定额在计划用水下达、规划和建设项目用水先进性评价、节水载体创建、节水潜力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用水效率

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

26

加强制度建设

结合“放管服”改革,深化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告知承诺制,全面完成取水许可证照电子化,优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取水许可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完善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严格落实《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时出台指导节水评价技术要求;深化节水评价项目台账管理,建立节水评价动态评估机制,适时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

加强节水“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推进项目建设节水措施落地

区住房城乡建委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中心

27

加强监管

建制细化节水监督考核办法,将节约用水主要指标纳入区级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大足区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实施范围及程序要求,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将节水监督检查情况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涉及节水方面考核的重要依据。

区水利局

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务中心心

建立健全用水节水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相关规划、节约用水管理年报、用水状况、节水指标等用水信息。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中心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构建全民参与的行动体系。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单位违规记录纳入全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违规用水实行联合惩戒。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节水监督电话和网络平台作用,鼓励曝光浪费水资源、破坏供水和节水设施、污染水环境等不良行为,邀请社会组织、公民全程参与重大节水行动和违法用水事件调查和处理。

区水利局

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机关事中心

附表3

大足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表

序号

灌区名称

改造需求

渠首工程(座)

灌溉渠道 (km

排水沟 (km

渠道建筑物(座)

管理设施()

安全设施()

计量设施
(处)

改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其中:灌溉管道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新建

改造

1

淮远河中型灌区

5


10.61

17.24

0.61

17.24



63




5


5


2

国梁中型灌区

16

3

21.09


21.09




205






19


3

上游水库中型灌区

10

1

35.00

20.20

21

10.4



8

39

12

2

18

23

2

6

4

跃进水库中型灌区

3

1

23.00

24.50

15.00

6.00



6

112

12

2

8

29

6

2

合计

34

5

89.7

61.94

57.7

33.64

0

0

282

151

24

4

31

53

32

8





附表4

大足区城镇老旧管网改造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所在区县

改造管网 (km

1

大足龙水、双桥城区(含邮亭)

100

2

万古镇

50

3

高升镇

10

4

三驱镇

50

合计

210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