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大足风的国际文旅名城
5月23日上午,大足区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国际文旅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区委书记徐晓勇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高水平文旅供给、高品质文旅体验、高效能文旅治理,着力构建“1354”文旅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大足风的国际文旅名城。
市文化旅游委主任高琳,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冉斌到会指导。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理区长毛大春主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区政协主席廖文丽,区委副书记罗晓春,市管领导陈建华、杨烈、张明、邓茂强、杨桦、常运堂等出席。
会议发布了《大足区拓展客源市场集团营销工作方案》,通报了2024年度旅行社组团排名情况并颁奖。大足石刻研究院、经开区管委会、区文化旅游委、文旅集团、棠香街道、雍溪镇、吾家小院、嗨皮游国际旅行社公司结合实际工作,就推动建设国际文旅名城作现场发言。
徐晓勇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大足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实现石刻保护研究成果丰硕、“日月繁星”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取得新成效、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当前,大足文旅发展正进入积厚成势、乘势而上的崭新阶段,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找遵循找方法,始终将文旅发展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场景中谋划推进,准确把握文旅产业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机遇,进一步树立“文化旅游是大足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的鲜明导向,加快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把文化旅游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放大大足文旅资源优势,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高水平文旅供给、高品质文旅体验、高效能文旅治理,着力构建“1354”文旅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大足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全力实现文旅产品打造、文旅生态营造、文旅产业发展、文旅服务提升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更好支撑现代化新大足建设。
徐晓勇强调,要实施“文化大赋能”行动,深化保护研究利用,突出保护传承活化,建立全链条文艺创作体系,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要实施“景区大联动”行动,聚力打造“一城三山四园”世界级旅游景区,统筹优化全域旅游产品供给,联动推出文旅精品线路,增强全区文旅整体竞争力。要实施“产业大融合”行动,持续丰富完善文旅全链条要素,因地制宜打造文旅新场景,跨界融合塑造文旅新业态,加快做好“文旅+”“+文旅”大文章。要实施“营销大创新”行动,全面整合营销资源力量,构建内容生产中央厨房,强化分类精准推介引流,加快提升大足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实施“服务大提升”行动,持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持续提升全要素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功能完备、服务至诚”的文旅发展环境。
徐晓勇强调,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党建统领,持续优化专班统筹、集团营销、亮晒比拼、联盟发展机制,为扎实推进国际文旅名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在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中交出高分报表,展现大足新担当、作出大足新贡献、彰显大足新作为。
高琳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大足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建设国际文旅名城,区域内文旅融合突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公共文化服务亮眼,市场管理井然有序,各项文旅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实效。作为全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生态资源本底厚实,文旅发展前景广阔,希望大足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工作方向,认真落实市委工作要求、锚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挖掘内生潜力,在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勇担使命、争当标兵。要强化对外合作,加强与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区域合作,联动川渝石窟寺、周边景区,打造文旅协作共同体。要强化文旅融合,坚持全区文旅“一盘棋”,用好“五山”“昌州古城”“龙水湖度假区”等优质存量旅游产品,打造互联互通旅游线路,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全面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吸引更多游客留足驻足。要强化宣传推广,策划推出文物展览,邀请文化名人讲大足故事,常态化举办国际国内旅行商大会,构建全域传播新体系,提升大足石刻知名度、美誉度。
区级有关部门、镇街,国际文旅名城督查组,行业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