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司法局>政务信息>工作动态

守望初心司法为民的践行者陈修军

日期:2021-03-31

2011年,陈修军离开摸爬滚打了7年的海军部队,从湛江军港转业回到大足,加入司法大家庭,成为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干警。10年来,他先后辗转万古、龙水、邮亭、高坪等街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现为大足区区司法局珠溪司法所所长

多年的军旅生涯,在陈修军心中深深种下了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的思想种子。回到地方之初,心里总憋着一股劲,想要干出一番“大事”。

然而事实上,司法工作没有太多惊涛骇浪、石破惊天,每天上演的大多是平凡的小事情10年的基层历练明白,司法行政工作者每天面对的“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坚持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帮群众“大事化小”,让群众获得法律的力量、感受法律的温度,成为陈修军转业工作以来“头等大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群众竭尽所能

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如何服务群众?在陈修军心里早已有了答案,那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

2018年,珠溪镇玉滩村村民杨某遭遇了一场严重交通事故。事故让杨某成为了一级残疾,一直瘫痪在床,其妻子和女儿大腿骨折,经鉴定为三级伤残。同时,其儿子还患有精神残疾。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被告不执行法院判决,杨某尚有5万多赔偿金未获得。

陈修军得知情况后,前往杨某家中调查。这个不幸的家庭,四口仅靠低保维系基本生活,平时吃的小菜均是附近邻居赠送。陈修军立即帮助其申请法律援助,与执行法官联系了解情况,发现被告已外出务工,没有其他可以执行财产,有可能出现“执行不能”的情况。

受害人赢了官司却拿不到赔偿款。想到这么一个原本幸福家庭,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致残,生活陷入绝望,陈修军寝食难安想到了为他们申请“司法救助”

过程中,杨某妻子大腿骨折未完全康复,走路均是靠双拐,而且文化程度较低,办事相当不便考虑到申请程序复杂,为了让她更多时间照顾瘫痪丈夫,陈修军便主动帮他申请司法救助那段时间他带着杨某资料,一次次前往法院等部门,耗时2个月,帮他们申请到4.2万元司法救助。

事成之后,杨某妻子杵着双拐棍到司法所感谢满含热泪地说:“是陈所长让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倾情调解化民怨,维护地方和谐与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老百姓之间的纠纷很简单,往往起因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长期积怨得不到解决,极小的矛盾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2015年陈修军在某村调解纠纷时了解到一起祖坟被侵事件早些年间,当地一村民张某家认为同村王氏家族祖坟的位置较好,封建迷信思想作祟、违背公序良俗,于上世纪90年初便将自家祖坟私自埋于王氏祖坟的右侧,侵占了王氏祖坟的部分位置20多年后,王氏后人终于察觉此事,认为此举影响了王家的风水和后代的发展,坚决要求张某家将其祖坟迁走,并赔偿损失。

听闻此事时,纠纷已产生了2个月,双方一直协商未果而且清明将至,王氏在当地属于大家族,后人众多陈修军意识到如果此纠纷不尽快处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立即到现场调查,刚接触到双方,就听说王氏家族后人群情激愤,60多名后辈联名写信控告,正要组织到镇里区里向领导讨要说法

陈修军及时阻止,把当事人引导到村办公室,稳定情绪的同时,首先讲清了群体性上访的危害性和后果,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入手讲解了祖坟对百姓的意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终于平息了王家人的怒气。随即,陈修军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建议张家对王家赔偿相应损失,并赔礼道歉。调解历经4小时双方最终达成补偿协议,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得以避免。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2011年至今,陈修军参与调解各类纠纷300余件,涉及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婚姻家庭、侵权损害等,金额800余万元。2020年,陈修军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不放弃任何一个愿意改正的人,特殊人群心中的光

一次帮助一句鼓励处于低谷期的特殊群体来说,其正面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也许是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也许就是让他们放弃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警钟。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陈修军从没放弃任何一个愿意改正的人。

2015 年,社区矫正对象李某入矫之初,少言寡语,情绪低落,一度十分抵触社区矫正。的异常表吸纳引起陈修军注意。陈修军一方面对他严格管教,一方与他谈话拉家常试图走进他的内心。当得知他也曾当过兵时,陈修军和他谈部队的生活,最后终于弄清了李某意志消成的原因

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缓刑,不仅右腿落下残疾,还欠下 20 万债务,妻子一气之下丢下一个 6 岁不到的孩子外出了。想到自己犯了罪,孩子还没了妈,李某心灰意冷。当了解到李某身无分文,腿上残疾还需做康复手术时,陈修军马上拿出给他做生活费,叫他放下包袱,积极面对生活。陈修军发动其他社区矫正对象向他捐款捐物,并开展慰问。每次报道的时候陈修军都给他讲立志的故事,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陈修军的鼓励和大家的帮助下,李某端正思想、重拾生活希望,努力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妻子也回了家,并还清了一部分贷款。“如果不是他,这个家可能早就没了。”时至今日,与他人到陈修军,李某仍然十分感激。

2012 年,还是高三学生的唐某因一时冲动,聚众斗殴被判刑。唐某当时未成年,且处于高中学业的关键期,如果为此耽误学习,不但将来难以立足社会,甚至可能走向歧途,未来一辈子就完了。

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业,陈修军主动联系他的班主任,希望能为唐某暂时保密。这位老师也认为:“虽然犯了错,但唐某还是积极向上,非常渴望上大学,所以陈修军也愿意竭尽所能帮助他。” 于是,陈修军和唐某的班主任一同帮助他。经过一年多的悉心帮教,唐某思想有了彻底的转变,并通过努力考取了一所音乐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唐某热泪盈眶。他说:“是陈所长给了重生的机会!”。  

多年来陈修军不仅热心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还对刑满释放人员满怀关怀

刑满释放人员唐某身患矽肺病,刑满释放后,属于“三无”人员。陈修军一方面指导就业,另一方面向上级帮助其申请农村D类危房改造,帮助他走上了生活的正轨。刑满释放人员高某回家后其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学费还没凑齐。陈修军了解到后,立即跟镇民政办和区红十字会汇报情况申请救助,为其申请到3000元就助学补助款。

守底线清正廉洁,为民务实铁面无私

陈修军认为,做司法行政工作是做群众的工作工作时必须做到心不动、眼不红、手不伸,具体来说就是不收当事人一分钱、不抽当事人一包烟、不喝当事人一酒,不吃当事人一餐饭。开展工作时铁面无私,极具威慑力,赢得公信力。

2018年12月的某日,珠溪镇某工地发生一起亡人事故项目负责人立即找到陈修军悄悄一个红包,称死亡的工人是一名外地人,这边没有亲戚朋友,如果调解时帮助工地方说话,让他们能少赔偿一点钱,还暗示有重金感谢。

陈修军听到后,当即义正言辞批评了工地方送红包的违法行为,并且告诉施工方,外地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大足务工,是为当地人民做贡献,应该保障他的合法权益同时表示,如果工地方不按照标准足额赔付,愿帮助死者家属主持公道,维权到底。

刚开始调解时,死者妻子极度伤心,又在外地,无依无靠根本没有倾诉的对象。陈修军及时通过电话向死者家属表示问候,表示地方党委政府帮助他们维护权益待家属心情平复后,陈修军把工亡赔偿标准对他们作出了详细解释,同时建议工地方能在工伤之外,进行人道主义补偿。最后工地方听从了陈修军的建议,死者家属不仅拿到了足额的赔偿金,还收到了工地方的一笔慰问金。

把责任抗肩上,精准普法将法治注入百姓心间

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让百姓人人学法、懂法、用法基层司法工作者任重道远。新时期普法工作难点众多:老百姓文化水平有高低、理解能力有强弱,生活经历千差万别……如何才能实现法律“入心入脑”的普法终极目标呢?

通过不断总结普法经验,陈修军大胆构思积极谋划,推出了“精准普法”模式根据群众不同文化水平、年龄、需求,精选普法案例,“特别定制”普法内容,一改以往“填鸭式”“全覆盖式”普法模式,实行“点菜普法让群众想学什么点什么。

比如学校学生反映欺凌现象频繁发生,陈修军会精心准备课件,告诉学生什么是欺凌欺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以及反抗欺凌《民法典》颁布后,老百姓学习兴趣空前高涨,陈修军专门撰写民法典系列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百姓学懂、弄透。

“精准普法”推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近4年来,陈修军已累计组织开展“精准普法”活动3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10000余人

10年来,陈修军始终告诫自己只是司法战线上的一个小兵,坚持做平凡的司法行政工作他表示自己的工作成绩很少,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和关心,感谢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成绩只代表过去,基层司法工作还有一个个难关等待去攻克。他要继续保持戒骄戒躁、谦虚朴实的作风、全体司法行政工作者一起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