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敬老版

敬老版

工作动态 > 详情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查情况的公示

日期:2024-01-19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食安办〔2021〕5号)精神,大足区认真开展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自查工作。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现将《大足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查报告》(见附件)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4年1月19日至2024年2月3日。请各位市民朋友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受理电话:023-43780078(兼传真);

电子邮箱:dzqscjgj@163.com

邮寄地址:重庆市大足区五星大道北段91号,大足区食药安办秘书科收;

邮编:402360

附件:《大足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查报告》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

2024年1月19日



附件

大足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查报告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要求,对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3版)》,参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评审操作指南(2023版)》,2023127日至1215日,委托第三方机构(北京市中集邮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资料审核、现场评审(含明查和暗访)、民意调查等方式,对我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足区食品安全基本情况

大足区位于重庆西部,处于成渝相向发展的战略腹地。幅员面积143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21个镇,总人口107万。拥有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享有 海棠香国的盛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大足黑山羊是唯一既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又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山羊。目前全区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810家(包括食品生产企业8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53家、食品销售经营者5949家、社会餐饮服务单位4731家、集体食堂370个、学校食堂322个),粮油收储单位18家,屠宰企业2家,食用农产品畜禽养殖单位328家,水产品养殖企业336家,农业种植单位403家。

二、创建工作总体情况

(一)基础工作。

1. 压紧严实党政同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列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和区委工作要点、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政府党组主题教育落实工作安排。区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定期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纳入区政府跟踪督办事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四级督查考核体系。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大会,64个成员单位合力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出台《大足区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大足区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等重要文件,调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权重(3分)。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区级表彰项目的重要内容,对食品安全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区、镇(街道)二级食药安委和食药安办建设,每年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各级食药安委健全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分析食品安全工作形势、通报工作信息,研究制定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渠道,实现部门间协调联动、全链条畅通。组织开展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约谈和重大事项督促落实制度。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设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网格,组建309人的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每年培训考核、按月发放薪酬,落实属地监管。

3. 强化风险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自2022年以来,全区完成监测任务98件。推进食源监测镇街一体化,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共有30家,近三年完成992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填卡、调查及上报工作,未出现隐瞒、谎报、缓报现象。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商会议。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建设,举办食品安全示范性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4. 严把农产品及粮食质量安全关。全面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开展多轮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完成1.9万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农药减量行动,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高风险农药。落实定点屠宰制度,取缔生猪私屠滥宰窝点,打击生猪违法违规调运行为,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1.8万头。在城区建立活禽集中交易屠宰市场,实现集中检疫。自2022年以来,按照国家和市级部署,制定年度粮食质量安全抽检计划,共抽检各类粮食271批次,区级政府储备粮轮换出入库及静态仓间粮食质量监测全覆盖。粮食烘干服务设施满足粮食收购储存需要,全区未出现库存粮食霉变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5. 狠抓食品安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全区食品生产企业均配备食品安全总监或食品安全员并按要求履责。开展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安全隐患排查174家次,建立一企一档、一域一档、一品一档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清单。推进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建成1个规范化农贸市场,5个标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加大重点领域餐饮食品安全整治,10个区级部门联合督促32家养老机构食堂、311家学校食堂、180家企事业食堂、69家大型以上社会餐饮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4978家餐饮店入驻重庆阳光食品”APP,入驻率91.21%966户开通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功能(其中学校(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疗机构食堂、大型以上社会餐饮开通率达100%)。全面开展制止餐饮浪费整治行动,开展自查自纠5261家次,将制止餐饮浪费的479户(占比76%)餐饮服务企业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制止餐饮浪费培训考核合格率达82%

6.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建立“监督抽检、基层快检、企业送检”的“三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自2022年以来,食品安全抽检7847批次、快检1192组,年食品抽检总量达到4.8批次/千人,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68%;农产品质量抽检1770批次,抽检总量达到1.7批次/千人,以科技手段支撑食品安全。

7.严格全过程监管执法。全面实行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实施食品生产质量提升行动,对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等产品实行重点监管,严密防范风险。组织开展“昆仑砺剑”、网络餐饮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反食品浪费公益宣传,努力营造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2022年以来,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599件,共侦结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件,捣毁黑窝点”9个,打击处理16人,其中,何庆龙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8. 营造社会共治氛围。以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平台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反食品浪费、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等活动,推动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商超、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切实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的各阶层、各方面。2022年以来,举办现场宣传活动3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万份,开展各类培训190余次,培训5万人次,在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正面宣传报道198篇次,其中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52篇次,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46篇次,营造食安大足,共建共享的浓厚创建宣传氛围。

(二)能力建设。

9. 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将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食安示范城市创建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监管需要。20222023年全区每年投入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分别达100万元、30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两年累计投入400万元。

10. 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全区28个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均配备独立办公业务用房,装备配备、检验检测设备、执法装备均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荐2个基层所参加四星市场监管所评选,开展三星市场监管所评选活动。健全专业化检查队伍,全区食品监管专职人员136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每人每年业务培训时间达到50课时。公安部门设置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专职机构,配备警力8名。强化食品安全网格治理,以购买服务方式聘请村社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09名,配备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260名,强化了一线监管力量,打通了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11. 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监督抽检、基层快检、企业送检三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 全区27个镇街设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到持续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覆盖全区种植地区和竹笋等主要品种,对农药、重金属等项目进行抽样监测,监测指标高于国家级监测要求。推进食品快检结果验证,选取果蔬类、禽畜肉或水产品类等快检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比对,积极参加全市食品安全抽检技能比武竞赛,促进检测人员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统筹实施年度抽检计划,达到了年均抽检量6.5批次/千人的标准,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达到1.7批次/千人。

(三)食品生产经营状况。

12. 压实企业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全区配备食品安全总监315名、食品安全员6492名,做到了应配尽配。全区917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督促企业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并根据排查管控情况对风险管控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3. 强化食品安全过程控制。全区12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等先进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大力开展保健食品、特殊食品巩固提升行动,规范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持续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管力度,推动企业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全面实施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置,餐厨垃圾全部运至永川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严格执行食品经营安全相关规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等开办者建立落实好市场准入制度、自查制度,信息公示等管理责任。推动永辉超市等5家食品销售连锁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自查报告率达到100%。强化食品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规范管理,推动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依法登记备案。推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和经营者入网审查等,全面落实平台管理责任。

14. 构建产品追溯体系。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索证索票、出入库登记检验等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完整,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区4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并使用国家追溯管理平台,全区403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农产品合格证主体名录库,合格证使用覆盖率100%

15. 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归集信用信息12146条。打造市级名特优食品作坊5家、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各类示范单位55家。

(四)食品安全状况。

近三年,市对我区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超过9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广泛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事件。

三、创建成效

(一)机制创新,不断完善“两个责任”体系。创新“334”工作法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以三个坚持压实各级责任,以三个抓手提高工作效能,以四个结合形成常态机制,包保督导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在《学习强国》2次刊载。

(二)智慧监管,构建专业高效执法监管体系。全区4983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入驻重庆阳光APP2857家餐饮服务单位开通了阳光厨房1123家餐饮单位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抓拍,累计推送风险信息318740条,均完成了整改,实现以智慧监管规范食品安全。

   (三)标准引领,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区立足本地特色农产业发展,突出标准引领和质量优先,以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和大足富葛为重点,助推食品及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66.97万亩,主导制修订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5项,备案食品企业标准57项,成功创建国家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7项。《鲜食葛根种植技术规程》成为全国首个鲜食葛根地方标准,被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大足首个农产品加工地方标准《大足冬菜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全区已基本形成涵盖集养殖/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标准体系,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大足黑山羊羊场129个、年出栏23.6万只,年产冬菜1.05万吨,形成冷鲜羊肉、自热型羊肉、冬菜扣肉等23类系列产品,仅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两项的年综合产值就达15亿余元。

(四)行业自律,社会共治不断得到提升。坚持创新思维,积极探索食品安全共治机制,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同查,引导行业组织主导制定《中央厨房+坝坝宴凉菜间建设指南和操作规范》《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建设指南》《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等级评价规范》《学校食堂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指南》等4项社会管理类团体标准,推出全市首家中央厨房+坝坝宴农村家宴一条龙集体宴席经营模式,人民网、市政府门户网站、重庆电视台先后对我区创建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产业发展有待提升。食品业态散小乱现状依旧存在,食品品牌培育、标准建设等工作亟待加强。

(二)主体责任落实有待加强。个别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意识大于安全意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部分领域新风险突出。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食品经营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基于网络的违法行为更加复杂、隐蔽,网络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突出。

四、自查结论

通过示范创建,大足区总体达到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成效显著、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的要求,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区食品安全状况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部署,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全心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四百工程,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针对此次自评查摆的问题,我们将扎实攻坚、全面整改,切实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确保我区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