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1117500923541/2020-0010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财政 | [ 体裁分类 ] | 财政预算、决算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财政局 | [ 发布日期 ] | 2009-04-08 |
[ 成文日期 ] | 2009-04-08 | [ 有效性 ] |
[ 索引号 ] | 115001117500923541/2020-0010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财政 |
[ 体裁分类 ] | 财政预算、决算 |
[ 发布机构 ] | 大足区财政局 |
[ 发布日期 ] | 2009-04-08 |
[ 成文日期 ] | 2009-04-08 |
[ 有效性 ] |
关于大足县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大足县十五届人大五次
会 议 文 件 (十四)
关于大足县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1月16日在大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足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足县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是全县实施“十一五”计划关键的一年,也是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全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为手段,加快发展,科学生财、依法聚财、有效用财、阳光理财。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县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年初预算67025万元,收入实际完成81374万元( 12月31日快报数),增长45.7%。支出年初预算105920万元,加增加的中央及市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65746万元、当年超收14349万元,支出预算变动为186015万元,实际完成173355万元( 12月31日快报数),增长56.5%。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38833万元,收入实际完成49277万元,增长54.2%。支出年初预算76647万元,加增加的中央及市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59806万元、当年超收10444万元,支出预算变动为146897万元,实际完成134897万元,增长58.5%。当年收支平衡。
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28192万元,收入实际完成32097万元,增长34.3%;支出年初预算29273万元,加增加的中央及市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5940万元、当年超收3905万元,支出预算变动为39118万元,实际完成38458万元,增长53%。
年终结余1266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转结余12000万元,基金预算结余660万元(主要为市级专款结转下年使用)。
(二)县级财政收支执行情况(详见附表1)
县级财政收入年初预算59286万元,收入实际完成67973万元(12月31日快报数),增长43.9%。支出年初预算91789万元,加增加的中央及市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57582万元、当年超收8687万元,支出预算变动为158058万元,实际完成146058万元(12月31日快报数),增长57.8%。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31094万元,收入实际完成35876万元,增长53.8%。支出年初预算62516万元,加增加的中央及市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54057万元、当年超收4782万元,支出预算变动为121355万元,实际完成109355万元,增长59.6%。当年收支平衡。
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28192万元,收入实际完成32097万元,增长34.3%;支出年初预算29273万元,加增加的中央及市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3525万元、当年超收3905万元,支出预算变动为36703万元,实际完成36703万元,增长50.2%。
年终结转结余12000万元,为一般预算结转结余,主要为市级专款结转下年使用。
(三)县级收入超收及安排情况
县级超收8687万元。其中:税收超收3938万元,主要用于确保法定和重点支出需要、对乡镇转移支付补助等;非税超收844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事业和国有场站、粮油公司改制;基金超收3905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事业和支持园区建设。
(四)预算执行特点
2008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其主要工作与特点是:
1.创新增收机制,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2008年,在世界经济增幅回落、全国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背景下,我县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在财经良性互动和征管效益提高的双重作用下,财政收入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地方财政超额完成预算收入任务,主要体现在:一是税收增长提速。财税部门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减免程序,强化税源监控,严惩偷税、抗税行为,确保各项税收收入足额及时入库。全年税收收入增长34.3%,增幅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幅较大,增幅均在25%以上。二是非税和基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范收费项目,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全年非税和基金收入完成57484万元,比2007年增长51%。国有资本投资收益为3784万元,增长32.2%,有力的支持了国有场站、粮油公司改制工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30004万元,增长54.1%,有力地支撑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土地开发、被征地农民补偿和廉租房保障等重点工作。
2.支持经济发展,地方财源得以壮大
充分发挥财政杠杆职能作用,综合运用财政预算、贴息、政府采购等手段促进全县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扶持力度。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资金13948万元,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支撑我县财税收入的重点企业。二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投入400万元,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招商引资奖励和扶优扶强中小企业。投入716万元科技费用及技术改造资金,促进了五金产业的壮大发展,提高了工业税源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三是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投入资金239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5651万元,用于城区市政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通过财政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出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增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财政税收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3.完善支农措施,“三农”扶助重点倾斜
落实惠农兴县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增收。全年用于“三农”资金29070万元,比上年增长53.9%。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金3305万元,推进人畜饮水、沼气能源建设、病险水库加固等基础项目建设。拨付资金164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拨付资金1349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二是落实惠农补贴。涉农直补资金发放实行“一折通”,发放粮食直接补贴、粮食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资金4464万元。拨付资金1609万元,加大了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拨付资金226万元,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700人。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246万元,推动农村中小学卫生新校园工程顺利完成。拨付资金707万元,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问题。拨付资金233万元,支持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和农村居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拨付资金390万元,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奖励扶助。
4.优化支出结构,民生问题保障有力
2008年,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投入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围绕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资金需求。一是向教育事业倾斜。2008年教育支出26985万元,比2007年增长32.6%。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资金、公用经费3341万元、校舍维修资金1550万元,拨付抗震救灾资金100万元、教育布局调整资金350万元以及教师的生活待遇补助资金3412万元,确保了教育的“三个”增长,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向文化体育事业倾斜。2008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29万元,比2007年增长5.1倍,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乡镇文化中心建设,促进了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作,保障了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三是向社会保障方面倾斜。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05万元,比2007年增长47.4%。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财政拨付资金3687万元,用于农村、城市低保人群及未参保集体企业困难人员生活补助。拨付就业和再就业资金885万元,保障了全县就业工作的资金需求。拨付资金1362万元,解决了全县老复员及伤残军人、参战参核人员和“三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补助。四是向医疗卫生方面倾斜。2008年全县医疗卫生支出9826万元,比2007年增长86.1%。拨付资金5515万元,全面落实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拨付资金643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及提高医疗水平,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就医条件。
5.增大转移支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着眼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改善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县级财力向街、镇乡倾斜,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大,有效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2008年县对街、镇乡转移支付总额为4617万元,比2007年增长2倍。对困难街、镇乡进行了倾斜性补助,各街、镇乡间财力水平差异逐步缩小,推动了各地区间良性协调发展。
6.推进财政改革,理财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进完善操作系统,扩大了直接支付范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工作效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用款计划80584万元,实际支付资金70061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54668万元,占国库集中支付总额的78%;财政授权支付15393万元,占国库集中支付总额的22%。当年沉淀财政资金10523万元,资金节约率13%。二是继续完善部门预算。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总体部署,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一步完善定额管理体系,加快支出标准建设,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追加,建立和完善预算调整的规范程序,实现了预算编制由粗放向规范管理转变。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初步形成预算编制、批复、指标审核、下达及资金支付各环节紧密衔接的预算指标规范化管理机制和体系。坚持部门预算执行的季度分析,及时纠正部门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了财政支出预算约束力。三是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利用会计委派管理制度,规范预算单位的支出行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组织开展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涉农资金管理、乡镇财务管理、非税收入收缴等专项检查,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着力推进政府采购监管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制度,2008年全县采购总额达到6149万元,节约资金342万元,节支率为5.6%。
各位代表,2008年,在县委的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下,全县财政工作始终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统筹兼顾,全县财政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力地支持了我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这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尽管这几年财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但实施民生工程、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等政策性增支项目多、数额大,城市重点建设发展较快,财政收支平衡面临新的压力:如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小,可支配财力少,总体实力横向比较仍存差距;财政对事业的总体保障水平仍然不高;缓解基层政府债务任重道远,偿债压力大;财政管理中还存在薄弱环节,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预算草案
2008年,财政收入圆满完成预算任务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2009年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经济困难加重,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增大。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让利会减少财政收入,如增值税转型、资源税改革、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都是减收因素。支出方面在扩内需、促增长的主基调下,今年中央及市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支持经济发展、扶助“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将对财政增支提出更多的需求。为此,全县财政要清醒判断、坚定信心、克难攻坚。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09年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以及对全县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200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主线,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提振经济,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
(一)全县预算草案
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拟安排94376万元,增长16%。全县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51005万元,再加上年上级专项结转结余使用12660万元,减体制及专项上解5619万元后,可供当年安排的财力为152422万元,支出相应安排152422万元,比上年支出预算同口径增长43.9%。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57908万元,增长17.5%。加上级补助收入51005万元,再加上年上级专项结余结转使用12000万元,减体制及专项上解5619万元后,可供当年安排的财力为115294万元,支出相应安排115294万元,比上年支出预算同口径增长50.4%。
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36468万元,支出安排37128万元(含上年结转结余660万元)。
(二)县级预算草案
县级预算收支具体安排如下(详见附表二): 县级财政收入拟安排82164万元,增长20.9%。县级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43613万元,再加上年上级专项结余结转使用12000万元,减体制及专项上解5619万元后,可供当年安排的财力为132158万元,支出相应安排132158万元,比上年支出预算同口径增长44%。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45696万元,增长27.4%。其中:工商税收18530万元,增长13%;农业两税3250万元,下降21.6%;非税收入23916万元,增长56%。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43613万元,再加上年上级专项结余结转12000万元,减去上解支出5619万元后,安排支出95690万元(含上级专款补助),比上年支出预算同口径增长53.1%。本级支出按科目分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70万元,增长37%;国防支出371万元,下降44.9%;公共安全支出6057万元,增长32.4%;教育支出27415万元,增长40.5%;科学技术支出1152万元,增长2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99万元,增长3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220万元,增长34.7%;医疗卫生支出6568万元,增长134.4%;环境保护支出5450万元,增长35.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670万元,增长104.6%;农林水事务支出12563万元,增长210.5%;交通运输支出320万元,增长11.1%;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70万元 (该科目是09年新增);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180万元,增长13.1%;其他支出1885万元,增长15.1%。上述支出预算确保了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及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
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36468万元,支出相应安排36468万元。
(三)支出安排重点
根据预算草案,2009年支出重点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植财源方面。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全面加快县域财源建设步伐。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完善园区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国家优惠财税政策, 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源体系;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提升科技转化能力,继续拉动工业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市功能,为培植财源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扶持“三农”方面。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扶持新农村试点村镇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建设和农业科技应用推广的投入,支持发展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是教育事业方面。增加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实施资助。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所需本级配套经费全部落实到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
四是文化事业方面。支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及乡镇文化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是卫生事业方面。加大对城乡医保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六是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安排落实五保供养人员补助及农村敬老院整合资金,改善城乡困难群体集中供养条件,提高五保老人生活质量。
2009年,全县财政工作要在县委的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和积极财政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战略决策,强化征收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改革创新,加强财政管理,夯实财力基础,增强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落实到位。一是坚持增收节支。健全收入预算约束机制,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认真督促落实,努力达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水平。注重宏观税负分析,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建立行业税负和企业税负监控预警长效机制,提高征收效率;加大税收稽查和税收专项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依法治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行以票管收,规范收费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减、免、缓行为,确保行政事业性收费、土地收益等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断挖掘增收潜力,壮大财政经济实力。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理财观念,盘活整合财政存量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减法”。严控行政运行成本,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执行县级机关公用经费“零增长”,从严控制办公费、会议费等日常支出。大力推进机关节能减耗,认真执行市级规定的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严格审核程序,严禁超编制、超标准购置车辆,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成本。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始终坚持把抓项目、争资金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捕捉各类信息,多沟通,勤汇报,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在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争取得到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让增加的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证我县财政良性运转。三是继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继续按照政策规定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从严控制新开账户,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扩大改革覆盖面,努力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范资金支付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不断完善后续监管机制,防患于未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加强预算单位基础数据管理,严把项目申报、遴选和审核程序,切实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强化项目支出预算实施力度,保证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严格依法采购,简化审批程序,推进年初政府采购预算与政府采购方式的同步审核,积极实行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方式,扩大定点采购范围,实现应采尽采、规范管理。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提升依法理财能力。 强化财政监督,完善财政约束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与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加强对社会保障、教育、农业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认真清理、化解债务,防范财政风险。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尤为重大。我们将紧紧依靠县委的坚强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县财政将以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中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把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