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六稳六保

[ 索引号 ] 11500111709318024F/2021-0011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 ] 2021-01-28
[ 成文日期 ] 2021-01-28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709318024F/2021-0011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 ] 2021-01-28
[ 成文日期 ] 2021-01-28
[ 有效性 ]

大足区2020年“六稳”工作推进及“六保”任务落实情况

 

一、“六稳”工作推进情况

(一)稳就业:深入落实援企稳岗返还政策,拨付返还金额1056.5万元,惠及职工6009人。坚持需求导向,动态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和务工人员就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9万人,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3万人。加大创业帮扶支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272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稳金融:全年存款余额475.6亿元、增长18.5%,贷款余额408亿元,增长16%,贷存比85.8%。大力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新增各类融资280亿元,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给予展期、延期、续贷23.6亿元。

(三)稳外贸:着力打造外贸服务、出口信用保险统保、跨境电商服务三大服务平台,协助40家中小企业办理海关登记,取得出口资质,为16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一投保,推动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出口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31.7%;进口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41.1%

(四)稳外资: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新引进威立雅环境资源服务中心和东永电子配套2个外资项目。全区现有外资企业24家(工业生产企业20个,商贸物流企业2个,金融企业2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7231万美元、增长56.2%

(五)稳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1亿元、增长11.8%,增速列主城都市区第4位。277个年度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10.3亿元,占全年项目计划的103.1%,其中竣工投产投用129个,179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150个社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15.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7.8%。红星生态公园、胜天湖水库扩建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

(六)稳预期:严格落实重庆市支持企业“40条”“45条”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大足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5亿元、增长4.4%,增速在全市、主城都市区均列第4位。

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

(一)保居民就业:举办招聘活动51场(线下32场、线上19场),5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3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安置贫困户稳定就业1314人。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新增就业见习基地51家,累计96家,提供见习岗位1000余个。

(二)保基本民生:加强对粮、油、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累计发放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电量减免等资金7500余万元,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助等资金2.8亿元;福利中心二期、殡仪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龙岗街道老年养护院、残疾人托养中心完工,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大足一中、高新区幼儿园等15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6870个,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三)保市场主体: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10.7亿元。对标世界银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网上办理率超过80%。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持续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年新增民营市场主体12766户、增长17.7%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全区播种粮食作物92.8万亩,产量达41.9万吨以上,区级应急成品粮储备700吨,保障粮食安全。能源供应保持稳定。电力方面,十里110kV输变电工程竣工投用,全年用电总量26.2亿千瓦时、增长8.2%,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裕天然气方面,邮亭LNG调峰站完工,新建中低压天然气管线2075公里,全区日供气能力56万立方米(含页岩气6万立方米),全年用气总量为15724.4万立方米、增长12%,生产及生活用气能够得到保障。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供应链保障协调机制,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稳定,重点产业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持续增强,五金、汽摩、智能、静脉四大特色产业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23.1亿元、增长16.7%。生产要素保障有力,工业用电17.2亿千瓦时、增长7.9%,工业用气7642.1万方、增长17%

(六)保基层运转:下达2020年镇街财力5.9亿元,保障基层镇街基本工资和正常运转;下达各镇街项目资金10.2亿元,用于镇街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全年,区财政调度镇街资金16.1亿元,其中:保障人员工资及基本运转5.7亿元,项目支出10.4亿元。区财政将根据新出台的体制文件对镇街财力进行结算,并将超收分成补助镇街,用于保障基层运转。

三、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疫情以来新增的企业融资,大部分为国有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占比较小。中小微企业受经营风险大、缺乏可供担保的有效资产等原因影响,融资渠道和路径还不够广,贷款融资难度依然较大。

(二)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研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规下工业占全区工业20%左右,占比高于周边区县。服务业企业“低、小、散”问题依旧突出,对经济的增长支撑不够,升规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围绕全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加强重大项目日常调度和监管,严把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推进,确保投资对经济的强力拉动。二是做好项目储备和争资争项。根据国家和市级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战略性、网络性基础设施谋篇布局,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及补齐交通、物流、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短板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及时充实完善储备库。加强与市级沟通对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市级盘子,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三是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围绕产业补链成群、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康养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签约项目跟踪服务,着力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

(二)以转型升级为方向,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区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园区、做实文创园四大平台建设步伐,持续培育壮大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产业集群,力争四大平台全年规上产值达到730亿元,五大产业集群规上产值达到710亿元。二是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积极培育新型高端商业,加快推进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加快大融城购物公园、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八角庙农家超综合体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五金产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数字化装备普及行动。

(三)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提升市场活力。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工作。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金融资源融合,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继续推进“三创三转一上”,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限下转限上8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培育龙头企业挂牌上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和评估分析系统,优化办事流程,持续减时间、减环节、减成本,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红名单”企业制度,扎实开展走访服务民营企业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定信心。

(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着力稳就业保就业。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援企稳岗力度,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保障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着力保基本民生。加强市场稳价保供工作,切实保障“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供应,密切关注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低保边缘人口等生活状况,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水平。三是加快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海棠中学、城南小学等建设工程,完成区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区中医院综合楼二期建设,加快推进老年养护中心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发展,进一步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




20211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