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位置: 首页>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政务信息>经开区要闻

产业聚焦 提质扩量挖潜护航 加快电子 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日期:2023-01-10

近年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巨腾、宇海、盛泰等知名大企业相继落户双桥,光电产业发的龙头效应得到全面释放。

据了解,以盛泰光电为“链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佳禾、达汉等光电研发和配套企业。盛泰光电出货量居全球、全国第四,位列重庆市制造业百强第53位,计划2023年上市。作为重庆最大的笔电机壳生产基地,以巨腾笔电、宇海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年产笔电机壳4000万套(片)。今年1—9月,产值达79.1亿元、增长24.7%,研发费用达9900余万元、增长470.4%。现有规上企业15家,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到2026年,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有望达到220亿元。

    科技赋能 / 提质量

盛泰光电

“目前,经开区存量企业现有产品更新周期较长、档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发展后劲不足。”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经开区将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企业以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不断引导企业走高精尖发展路线,打造出一批专业领域的品牌企业。”

突出平台聚合,搭建好3座桥。经开区计划引进上海绿丞等研发机构,打造光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园等孵化平台,搭建“政府和企业”的桥。引导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研院等合作,利用重庆工程学院等3所本土高校科教资源,用好中国汽研院、长足飞越、重庆科技职业学院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建实训基地,搭好“学校和企业”的桥。此外,将主动融入川渝共建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从重庆“终端制造+智能制造”、成都“研发+高端制造”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中寻找机遇,搭建“区外和区内”的桥。

突出创新主体,推进供需2方面结合。用需求去“推”,围绕传感器、汽车电子、热熔胶等技术和产品,制定发布需求清单,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借助“外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用政策去“拉”,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企业当年的研发投入按比例给予研发投入奖励,鼓励企业以设备迭代提升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具开发水平。目前,盛泰、宇海树立了智能化改造的标杆,要继续引导中小企业学习应用ERP资源规划、建设智能车间等,提高产业整体智能化水平。

突出人才支撑,让人才“抢着来”。经开区将采用委托式、订单式等联合培养方式柔性引进高水平科学家、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做好后续人才服务工作,积极拓展“线下+云上”方式鼓励引导人才服务经开区经济建设。

内引外联/ 扩增量

巨腾机械手智能设备

   “目前,全市集聚了惠普、京东方、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等知名品牌,但经开区品牌企业较少,主要发展终端层面,还是为全市和其他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配套,产品以电子结构件、功能性元件等为主。”投资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强化链条招商、聚焦重点招商、开展精准招商、注重以商招商等策略,内引外联不断扩大增量。”

    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发展光电中下游、汽车电子上游、笔电上游。光电中游环节引育图像传感芯片、滤光片等高附加值项目,下游发展手机、车载及监控摄像项目,建立稳定的光电产业链;汽车电子上游环节积极策划汽车集成电路、“三电”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车载显示等重点发展的项目,做好项目储备;笔电上游环节围绕推进模具、原材料企业集聚,打造模具产业集群。

按照“三单、三看、六有”要求,绘制电子信息工艺技术图谱、产品图谱、产业链企业图谱,寻找产业链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小分队、敲门式招商。尤其将瞄准成长型、优质创新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引进河北东旭光电、湖北华灿光电、上海格科微电子、广东紫翔电子、浙江永新光学、深圳美视达、深圳蓝鲸智联科技等企业。

做好产业分析,找准产业优劣势,分析产业发展状况、上中下游关系和细分领域,完成对目标企业的效益测评,锁定目标企业。注重企业检查甄别,以园区龙头、链主企业为切入点,在平台数据库中检索与之关联的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关联服务企业,锁定有效招商标的。开展企业测评招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完成对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成长性、发展潜力、产业效应、经济效益、税收效益、企业信誉、政策环境等多角度测评,靶向优质企业。

跟企业家交朋友,让他们了解经开区,了解经开区的干部,觉得可信可靠。同时抓好招商接待和落地推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进行项目操作实施。

项目培育/挖潜能

宇海科技智能化组装生产线

经开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不断优化产业升级,让“老树发新枝”,实现技术提升、产品提质、企业提效。

坚持亩税论英雄。据了解,经开区将调高招商门槛,强化项目用地评审,督促其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电子信息新招商项目单位土地产值产出强度不低于80亿每平方公里、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

坚持放水养大鱼。针对盛泰、巨腾、宇海等龙头企业,将继续加大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力度,提供培育大企业的“生长土壤”,用定力、耐心、眼光、和恒心,再培育1-2个领军型企业。

坚持快滴慢灌。紧盯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苗子”,认真研究落实全市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方案,在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做好新增产能、要素保障、审批服务等工作,培育一批“牛羚”“瞪羚”“独角兽”企业。

平台保驾/ 护远航

电子信息产业园

鉴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更新周期短的特点,经开区将在承载平台、融资平台、政策平台保障上发力,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科学确定土地等资源供应时序,强化水、电、气保障,加快集中喷涂车间、达汉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创新谷等标准厂房建设,盘活闲置标准厂房,发展楼宇经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空中集约发展。

继续发挥好利桥基金(20亿元)、双发(1亿元)、沐桥(0.3亿元)等股权投资基金作用,与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金融,并积极向上争资,尤其是中央资金。升级“小微担”“银政通”、实体企业信用贷等政银企融资政策。继续支持盛泰、佳禾等企业上市,向债券市场融资,提高中长期融资比例,建立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

严格实行“链长制”,学习周边经开区先进经验,探索优化职称评定、招投标管理和社会事业经费“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等专项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

下一步,经开区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秉承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的工作激情,在产业谋划上放重心,在招商引资上出“快手”,在项目服务上尽担当,深耕光电影像、汽车电子、笔电机壳三大产业,实现到2026年初步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特色突出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区”,产业规模达到220亿;到2035年全面形成完整产业体系,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规模超过600亿的发展目标。(记者 刘帮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